中国城市化发展得失谈——访钟荣魁先生

来源 :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Lee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记者:钟先生,您在城市和城市化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请您就此谈些您的看法。钟荣魁(以下简称钟):谢谢您向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很愿意。记者:有资料表明,最近的二、三年中,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了,至1987年底,全国已有381个市,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究竟是多少,专家们的意见好象并不一致,您是怎样看的呢? 钟:目前有人认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36%,有的认为达28%,也有的认为只有22%。我个人认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4—25%。记者:请您具体地说说您的根据。钟:好的。以上的几个数据都各自有着自己的
其他文献
随着近两年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公允价值终于开始从实践走向理论。在1998年6月12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第一次出现在会计准则
<正> 我案头的这本《社会学探索》是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袁缉辉、刘炳福和庞树奇三同志的论文集。它收集了从1979年至1984年期间作者发表的部分文章和有关材料。1979年社会学界面临的情况是:学过社会学的老同志大多年事已高,而且由于社会学屡遭批判,尚
<正> 回顾我国近几年对外开放的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围绕东部沿海地带,开放是呈点——四个经济特区、线——十四个港口城市、面——三个三角洲,分层次逐渐展开的格局。这一格局至少有两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一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地说是我国比较富庶的地区,经济、技术实力历来比西部地区雄厚,这意味着整个宏观生产力布局原来就呈不平衡的状态有可能变得更为突出;第二,就是由于“点”、“线”与“面”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在一起的(即四个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大多都在三个三角洲开发区内),这对经济开放区区域内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社会生活的封闭与衰败,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国力弱小,例如1931年,中国的钢产量才1.5万吨,少得可怜(1957年是540万吨,1997
高校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出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高校德育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的
我国经济法的发展与时俱进.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法学,却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创造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体制的转变、稳定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快
<正> 从国家教育部门大量的统计资料获悉,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出现危机,一方面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减少,大学生很少有考研究生的打算,录取新生质量被迫降低;另方面已考取者因商品经济风潮的冲击,也颇有惶惶然之感,无法安心学业,申请退学者也时有所闻。上海某著名高等学府,近一两年内申请退学者达百人,这是以往未曾有过的。研究生俗谓天之骄子,为何今日不少人却不愿再读研究生,以至已考入者也要申请退学?原因很多,但最基本原因在于:读研究生不合算。许多有志者出于现实的经济物质原因的考虑,迫不得已放弃了进一步深造的意图
<正> 第一个问题是通货膨胀问题。物价上涨的速度令人吃惊。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抢购风潮。囤积不仅是居民的行为,还是许多企业的行为。不少企业在通货膨胀中把原材料囤积起来转手卖高价获利,而不愿意去投资生产。毫无疑问,这样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局面。第二个问题是政府机构的贪污腐败。前些年说的“不正之风”,已完全不足以用来描绘今天的现实。报上已有了广泛的关于“官倒爷”的报道。“官倒爷”的现象所反映的是什么?它说明了现在政府机构中的贪污腐败现象已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从上至下、或部门、或系统的贪污
<正> 当前国外社会指标研究中有几个观点值得重视:①社会各领域专家的有效协作是顺利发展社会指标研究的重要条件。一项宏大严谨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的单独行动都远不能胜任的,需要社会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研究以及不间断地联系,社会指标研究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各领域的同步发展。②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应当是现实的、明确的、专一的。社会指标的目的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各种不同的研究目的是由不同的社会指标框架及体系完成的,那种
<正> 职工的改革心理状况是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经济体制改革和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重大问题,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同时也会涉及到大量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是通过心理反应进行评价的。因此,企业内部的改革,不能只通过经济手段,同时要考虑到职工的社会心理反应。因此,在研究企业内部的改革时,就必须研究职工的改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