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地亚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卡地亚品牌的第三代掌门人路易·卡地亚,他不仅是一位博学之士,更是一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数量庞大的图书与珍宝的收藏,是他本人和卡地亚設计师的独特设计风格的重要来源。而古老的东方,特别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更是卡地亚极为重视的。
于是,大量来自中国的文化元素,被纳入卡地亚当年的珠宝及钟表作品之中。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神鸟凤凰、建筑风格,甚至一些充满祥瑞神话色彩的故事,这些都有所体现。
更重要的是,100多年前,东西方文化第一次出现交融的高峰,更是让中国成为西方奢侈品的庞大消费市场,其时,大量以卡地亚珠宝和钟表为代表的产品进入中国,成为皇室贵胄的藏品。而这些遗留下来的藏品,有相当部分,成为当今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故宫博物院中拥有上千件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机械钟表,堪称世界之最。

为了更好地实现整个VR体验的效果,整个项目团队仅是前期的素材创意准备时间就用了一个多月:艺术和动画部分由来自法国、墨西哥、中国和南非的艺术家创作;技术开发由来自上海和冰岛的Atli Mar Sveinsson所带领的团队完成。
当软硬件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本次VR体验的四个主题就终于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主题之一:《中国纹样图集》(Etoffes de la Chine)
这本图集是路易·卡地亚热衷收藏的诸多书籍之一,20世纪初起,它成了卡地亚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中国风动物、图案和色彩元素,卡地亚从中汲取灵感并打造出诠释东方文化的珍宝作品。在VR体验中,当我用手凌空翻动书页的时候,中国龙与凤凰都会从书页之中腾空而起,然后在头顶盘旋片刻,最后消失于空灵的紫禁城殿之中。而且,书中黑白的纹理图样,也会随着书页的翻动,浸润、着色,变得栩栩如生。

主题之二:卡地亚1927年推出的桥牌盒
其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古董漆盒,而桥牌盒四个角上的红点,灵感来源则是紫禁城的四个角楼,别看它们很小,但是点缀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当然,VR体验最大的优点,就是改变普通展览中只能看不能摸的缺点,你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之中将它托起,360°全方位地把玩和观看。
但更加神奇的是,卡地亚和VR团队为这个桥牌盒赋予了一组极度神奇的动画: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朴实却又不失浪漫色彩的“渔樵耕读”,但在画风上,采用的是动画之中极为少见的漆器风格——这一点就是呼应了这个桥牌盒的灵感来源。偏向黑色的墨绿与金的色彩搭配可谓经典,但之于动画来说,又尽显神秘之风。在光影的表现上,制作团队还特别采用了月光的感觉,从而让这段实时生成的动画看起来更加深邃神秘。 主题之三:卡地亚典藏中国风格化妆盒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时期五彩仕女婴戏图瓷盘
这两件作品虽然来自一东一西,但是它们却拥有极为相近的艺术设计风格,这一点,将路易·卡地亚所追求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思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VR的虚拟空间中,将它们放在掌心把玩片刻,我们的视线就将被拉入到庭院深深之中,花丛间奔跑嬉戏追逐蜻蜓的小童,绿树丛中坐着摇扇休憩的女子,好一片心旷神怡的闲情逸致。
不过,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这段动画的画风:奇妙的光影与色彩交汇,也不同于以往我们看到的很多动画场景。因为这段动画的画风灵感,正是来自两件作品本身的材质:陶瓷。陶瓷上珐琅釉质奇幻的色彩与光影,由设计团队手绘而成,再由强大的硬件实时生成并呈现。试想,过往看到的陶瓷画都只能是静态的,而现在,VR科技将它们全部动了起来。

在VR体验之后,我又和制作团队聊了很多。在话语之间可以感觉出来,比起去年那个简单的场景重现,今年的VR体验,卡地亚和制作团队在创意上更加放飞,在解决过往艺术品展览“只能看不能摸”这个基础问题的结果上,更加强调内容的故事性,同时也更加突显主题,比如这次就将卡地亚百年之前便注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表达得非常突出,而结果则更是让与会的媒体赞不绝口。
谈到对下一个项目的期许时,制作负责人说,在执行今年的项目时,Oculus的两款新的一体机Rift S和Quest刚刚发布,要针对它们进行开发时间不够,今年的VR体验还是基于HTC VIVE的,所以连接主机的线缆还是成为体验进一步提升的阻碍,而未来是否会针对一体机进行开发也在考虑之中。伴随着硬件的提升,他们相信VR的体验提升空间还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