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与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关系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J_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 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确如赵紫阳总理访欧时所说的,是"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自1975年中国与共同体建立关系以来,双方贸易有了迅速发展。据共同体统计,中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型化、宽频带的多频微带天线该天线具备三个不同的工作频段,可同时工作在蓝牙、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RFID)、无线局域网(W
<正> 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发展减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给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这一局势,西欧各国纷纷实行了改革措施,来增加社会保障的财政收入和缩减开支。这些措施从表面看起来似有改弦更张之意,然而细看一下,碍于种种原因,它们更接近于欲罢不能、进退维谷的困境。
<正> 1985年12月以来,世界石油价格暴跌,从每桶27.8美元降至1986年7月份的每桶8.5美元。8月份油价稍有回升。大量出口石油的英国虽然遭到巨大损失,却拒绝了石油输出国组织要英国共同控制石油产量以稳定油价,相互合作的建议。英国在石油问题上不顾损失,一意孤行,主要原因在于:英国官员认为,油价下跌损失最大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和苏联,而英国不单是石油出口国,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工业国,因此英国的得会大于失。八个多月的实际情况表明,油价下跌对英国来说最多是得失相抵。
<正> 二、希克斯 1972年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经济学教授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阿罗
<正> 共同体 1985年,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形势基本维持在1984年低速增长的水平上,十个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将增长2%以上,与1984年的2.1%相差无几,其中英国经济的增长幅度最高,而法国最低,高低两者之间的差距较上一年有所缩小。其余八国可分为两
为更准确地描述高分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尖峰和长拖尾等统计分布特性,提出了基于 Fisher 分布的极化图像多变量乘积模型,并研究了其参数估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经历了一次大的国有化浪潮。而现在,在西方经济的私有化浪潮中,法国正在追波逐浪。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主导国家的经济政策变化如此之大,何以能比较顺利、平稳地进行? 1986年,希拉克政府执政后,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倡导、推行国营企业私有化。从政治角度看,这是法国左右两大派政治斗争的产物。右派政府掌权,自然要推行一贯倡导的、和其政治、经济利益相一致的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用私有化来取代原来左派政府的国有化,这是希拉克上台之前竞选纲领中的主导思想,既然大多数法国
<正> (一) 战后以来,英国保守党内出现了一系列的派别活动。开始,各派的力量都比较薄弱,人数少,活动范围窄,影响小。而且,不论哪一个派别的出现,都会遭到党内绝大多数人不同程度的歧视,甚至被看作是保守党的叛逆者。但是,到了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派别活动发展到了议会内部,形成了对保守党政府具有一定威胁作用的真正的反对派,这在保守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