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82例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8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全身麻醉39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5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76例,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2.4个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消失、头晕、昏厥症状明显改善者57例,反应好转,肢体肌力提高Ⅰ~Ⅱ级者14例.术后并发脑梗塞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 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髓母细胞瘤CyclinD1和P16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yclinD1和P16在髓母细胞瘤和正常小脑组织中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正常小脑组织CyclinD1表达较低,髓母细胞瘤表达增高;P16在正常小脑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髓母细胞瘤出现降低;(2
目的 探讨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尖部自发声学显影(SEC)的预测因子.方法正常对照组17例;房颤组21例,又分为左心耳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颤患者左心耳和肺静脉血流速度;应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早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异常特征,寻找敏感可靠的诊断指标.方法对一组52例Yahr分期为Ⅰ期的帕金森病人和一组4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三种诱发电位观测.结果帕金森病早期SLSEP异常率为69.2%;BAEP的异常率为32.7%;PR-VEP的异常率为30.7%,病例组SL-SEP各主波峰潜伏期、峰间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