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在汉语中的泛化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人爱吃,上至飞禽,下至游鱼,可入食材范围之广,让外国人目瞪口呆。中国在吃的基础上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还将中国文化泛化为一种“味觉文化”,并且在汉语词汇中也有大量的表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不可或缺,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饮食文化;味觉文化;文化教学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186-0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又是一个极其讲究吃的国度,进而将饮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无出其右。《汉书》中说:“民以食为天”,可见中国人是把“吃”看作首位。西安交通大学的张再林教授在比较中西哲学后,指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一种味觉文化,而西方哲学是一种视觉文化。中国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泛味觉”化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可避免地在汉语词汇中有着诸多的体现。
  一、味觉文化的泛化
  古人云:食色,性也。也就是说美食和美色是人性的本性所需要的,人们不能违背这种本性[1],而在二者之中,美食又是第一性的。
  1.在聽觉上的体现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中国人的意识里面将这种听觉泛化成了“三月不知肉味”,听和吃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通感。还有,“樂”和“藥”字形上的相似,说明这两个是同源字,音乐和药相通,听觉又转化成了味觉。
  2.在视觉上的体现
  中国古代有四大丑女,其中齐宣王妻钟离春非常贤德,但是奇丑无比,被称之为“无盐”。盐作为百味之首,无盐就意味着没有味道,以此来形容丑女。“秀色可餐”,形容一个女人很美丽、招人喜爱,好像可以吃一样。视觉上的美或者不美都和吃产生了关联,视觉也味觉化了。
  3.在认知上的体现
  汉语中有“体味”、“品味”、“滋味”等词,这些词都是表示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的。“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从酸甜苦辣这些最基本的味觉出发,认为美好的事情是甜的,痛苦的事情是苦的,嫉妒的心情是酸的,狠毒的手段是辣的,将这些人生的认知通通化为了味觉的体现。再如“品味”,最一开始是尝试滋味,如“品茶”,“品酒”,到后来泛化成了对抽象事物的体会。
  4.在情感中的体现
  俗语有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表示人们在爱情中择偶观的不同;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感觉不适合,会说:“你不是我的那盘菜”。爱情与吃也扯上了关系。
  还有,以味论人:形容人常用“女人味”、“男人味”、“低级趣味”等词语。以味论政治:《庄子》中有“庖丁解牛”来比喻如何治理国家,更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直接的体现。味觉渗入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泛味觉化”了。
  二、饮食文化在汉语词汇里的表现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有很多和“吃”、和饮食有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含义,广泛存在于成语、习用语等词汇中,渗入了饮食文化的特点。其中“吃”是一个典型。吃,一开始单指吃食物,可是由于中国人喜欢吃,喜欢将吃的感觉泛化,从而很多词、很多事物都和“吃”有关。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中国人一见面不是说“你好”,而是问“吃了吗?”或者“吃饭没?”。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吃”的词条有67条之多,除了少量的词语和“吃食物”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吃”在汉语里的泛化。如:(1)依靠某种方式生活:“吃白饭”就是靠别人生活,“吃软饭”指依靠女人生活,“吃大锅饭”来比喻不论工作好坏、付出多少,所得均等,“吃皇粮”是依靠政府财政生活,“吃闲饭”没有工作,“吃现成饭”很自在,不用自己动手,“吃大户”就是依靠大户地主或者比较富裕的单位来吃吃喝喝、索取财物等,“吃老本”不求进取和提高,靠以前获得的经验、知识、本领过日子,“坐吃山空”光消费、不生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什么就依靠什么,不发愁。(2)用“吃”来表现人的性格,但多指不好的性格,体现人性中的劣根性[2]:“吃独食”表示一个人独占利益,不与别人分享,如果光吃饭不做事,没有能力就说“吃干饭”,“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形容人的贪心,“吃里爬外”比喻受着一方的好处但又在暗地里为另一方卖力,来说明人的贰心,“吃人不吐骨头”太狠毒了。(3)“吃”在心理和情绪上的泛化:如果挂心、疑心,就是“吃心”,看到惊奇的事,那是“吃惊”,遇到憋屈的事儿,是“吃闷”,对自己做的事后悔了想“吃后悔药”,可是世界上没有卖的,生气恼火了,是“吃恼”,如果嫉妒了,那是打翻了醋坛子“吃醋”,而凭空的吃醋就发展成了“吃飞醋”。(4)用“吃”来表达人的际遇变化[3]:“吃瘪”是受挫了,遇到了尴尬的情况,被主人拒之门外或者看到铁将军把门,那叫“吃闭门羹”,受了很多艰苦,那是“吃苦”,受人重视、得到重用,很“吃香”,你的那套不管用,已经“吃不开”了,惹出了大麻烦,包你“吃不了,兜着走”,劳动强度很大,“吃不消”,我很坚强,就可以“吃得消”,情况紧张了,很“吃紧”,受过一次挫折,长了一分见识,叫“吃一堑,长一智”,不接受强硬的态度而可以接受柔和的态度,叫“吃软不吃硬”,受到了损失,只能认栽,“吃亏”了,如果吃了亏还无处诉说,不敢声张,只能“吃哑巴亏”了,承受罪责叫“吃罪”,有官司缠身,叫“吃官司”,被枪毙了是“吃枪子儿了”,挨了耳光叫“吃巴掌”[4]。还有,对某件事情表示不屑是因为“又不能当饭吃”;对女人动手动脚,叫“吃豆腐”,在比赛中得了零分,那是“吃鸭蛋”;说话火气很大,你“吃枪药了?”不要惹我,我不是“吃素”的。
  饱:读了很多书的人是“饱学之士”,受了很多的苦是“饱经风霜”、“饱经磨难”,看了大量的书是“饱读”,尽情地观赏风光是“饱览”,还要以充足的、饱满的热情来面对生活,都有充足、丰富之义。
  喝:一般说喝水、喝茶,但是“喝”也有一些词语表现了饮食文化的泛化:“喝墨水”指上学读书,还有我们常常说的“喝西北风”就是指要挨饿了,风怎么能吃得饱?
  另外鼎盛的“鼎”,其实是一种很大的锅,可以装的东西很多,因此“鼎盛”一词借了多、兴旺之义。古人追求权力,要“问鼎中原”,“问”的居然是一个大锅。混乱、无法调和的局面,那是乱成“一锅粥”了,把各种东西都放在一起,变成了“大杂烩”。“老油条”比喻处世经验多而油滑的人或者有毛病而不改的人[5]。有心无力,客观条件的缺乏,会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天我们要多看书,多多补充“精神食粮”。打了很长时间的电话,是在“煲电话粥”。如果一个人慢腾腾的,还比较迷糊,叫“肉”;和“肉”类似的还有“面”,形容一个人很软弱,像面一样任人揉捏。
  三、究其原因,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
  在汉语中,为什么那么多的词汇都与饮食有关,中国文化为什么是“泛味觉化”?
  1.中国幅员广阔,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国,人口最多的也是农民,认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但是中国又是一个饱经磨难、战乱频繁的国家,天灾人祸老是让中国人吃不饱,处于饥饿的状态,中国人饿怕了[6]。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人肯定想方设法要自己吃饱,还要吃好,认为“吃”是人生第一大事,也符合马斯洛五个基本需要中的最底层的生存需要。
  2.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过节,认为过年过节时一定要吃顿好的,这是最重要的庆祝方式[7]。于是,在过节的时候千方百计为吃找借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节吃月饼是因为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冬至吃饺子,据说这样可以防止耳朵冻掉,春节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一个饕餮的节日,再穷苦的人也要想尽办法吃顿好的。中国人也经常找各种事由来“吃”,孩子满月了要请客,考上大学了要请客,红白喜事也必要“吃酒席”等。另外,中国人的很多生意也都在觥筹交错的饭桌上谈成的。外国人来了以后不免要入乡随俗。
  汉语词汇中与“饮食”相关的太多了,很多学汉语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现象。只有将原因点到了,一点点地渗入,才能让学生形成对中国饮食词汇、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联系其他语言中相关的例子来讲解,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放眼看去,许多国家的俗语、典故都跟饮食文化渊源颇深,“吃”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俄罗斯有句俗语若直译出来是“这个要鲜西瓜,那个要腌黄瓜”,就是中国的“众口难调”。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想想在自己的国家里有哪些词语是跟饮食有关系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交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并且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如何讲解?汉语中关于“吃”的词汇多是习用语、成语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对于最一开始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可以将这些词语放在学生已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汉语,并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了解的阶段去解释。开始的时候跟学生说,中国人见了面打招呼是问“你吃了吗?”,而不是问“你好吗?”、“你身体好吗?”,至于一些从古书中沿袭而来的表达方式,只能放在中高级阶段来解释了。
  参考文献:
  [1]韩伟.汉字里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信息[J].郑州大学学报,2007,(1).
  [2][3]张永红.汉语中透视出的饮食文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4]董莉.透视汉语中的饮食文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
  [5]孟东红.饮食文化•语言•符号阐释[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0,(1).
  [6][7]李华.中国饮食文化戏语[J].食品与生活,2000,(6).
其他文献
<正> 1 工程概况 临沂市小埠东橡胶坝长1135.0m,坝袋16节,每孔净宽70m,坝高3.5m。工程于1997年汛前建成即投入运行,在运行中,上游铺盖、下游海漫、防冲槽、东西调节闸上下游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Ⅰ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225例患者,其中进行Ⅰ期手术173例,Ⅱ期手术5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
近年来。山东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行政的基本方针,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通过完善水利法规、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行政
摘 要: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其目的不仅是公平的评价员工的贡献,为员工薪酬发放提供基础依据,激励业绩优秀的员工、督促业绩低下的员工,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而且还包括促进组织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石油企业为例,阐述落实绩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沟通;企业战略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5
摘 要: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很不平衡,这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分析城乡发展的阻滞因素,包括我国长期演变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农村主体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城乡和谐发展;阻滞因素;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978-
概述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情况,分析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局限性、滞后性、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档案数字化组织建设及完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意见及建议,以期为水
莘县水资源十分缺乏,在开源已近极限的情况下,节流已成为莘县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针对节水工程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节水措施,以利莘县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现代化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化工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石油化工相关项目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以及复杂性,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