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ibromatosis-like metaplastic carcinoma,FL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FL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43~58岁,均为无意间发现乳腺肿块就诊.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形态温和,呈波浪状、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并向周边乳腺组织浸润,其间可见散在的上皮细胞或鳞状细胞巢,核分裂象罕见,间质伴有胶原化.免疫表型:p63、SMA、CK、CK5/6和CK34βE12均阳性,PTEN(阳性,未缺失),p53(散在阳性,野生型),desmin、ER、HER-2、PR和 β-cate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 ~20%.结论 FLMC由温和的梭形细胞构成,是化生性癌的一种独立类型,预后相对较好,需与更常见的高级别梭形细胞化生癌鉴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膜解剖的精细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男性Ⅲ、Ⅳ型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51例男性Ⅲ、Ⅳ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85例采用基于膜解剖寻找腹膜前间隙的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B组66例采用传统颈肩技术寻找腹膜前间隙的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后3d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观察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
目的 探究共同性外斜视患儿眼外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患儿53例(82眼)作为斜视组,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获得内直肌的正常眼位患儿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2组眼外肌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IGF-1、AnxA1表达;电镜下观察2组肌纤维超微结构特点,测定肌纤维排列异常率、Z线异常率、单位面积内线粒体数目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分析斜视组眼外肌IGF-1、AnxA1表达与上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分子病理对7例发生于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性分化,弥漫实性生长,具有不同的分化成熟度,甚至呈间变性或浆母细胞样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79a、MUM1、CD138和CD38均阳性,CD20和PAX-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在分化成熟组为10%~20%,分化不成熟组为40% ~90%.E
目的 探讨结膜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9年3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诊治的166例结膜痣,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6例结膜痣患者年龄3~82岁,平均30岁,中位年龄36岁.男性74例,女性92例,男女比为0.8:1,发病部位以左眼多见,双眼同时发生2例.首次发现年龄以≤20岁者最多见.临床大多无症状.125例(125/166,75.4%)为普通结膜痣,痣细胞呈巢团状排列,具有极向,可见成熟现象;1例(1/166,0.6%)为非典型结膜痣,
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多已为晚期,治疗时的高复发率及多药耐药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是抗肿瘤治疗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卵巢癌是一种免疫原性疾病,免疫逃逸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有关PD-1/PD-L1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明确PD-1/PD-L1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分子,而且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紧密相关.该文从PD-1/PD-L1的角度对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探索PD-1/PD-L1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以便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MSI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卵巢组织和输卵管组织中MSI2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分析MSI2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MSI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16.00%)和输卵管组织(12.82%)相比,卵巢癌组织中MSI2的阳性率(73.33%)增高(P<0.001);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0.38±0.0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电击样短暂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1].三叉神经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因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TN)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枢病变学说认为PTN是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内;周围病变学说认为PTN病变在三
目的 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
目的 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褔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均可见经典的ISMC形态,实性癌巢由胞质内黏液多少不等的复层上皮细胞组成,边界较圆钝,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类似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转移灶与原发灶形态一致或癌巢较不规则.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16、CEA、CK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在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4例卵黄囊瘤及50例非卵黄囊瘤的生殖细胞肿瘤(15例成熟性畸胎瘤、11例未成熟畸胎瘤、10例精原细胞瘤、6例绒毛膜癌、5例无性细胞瘤、3例胚胎性癌)中HNF1β、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4例卵黄囊瘤中男性12例,女性22例,年龄1~68岁,发病部位包括性腺及性腺外器官.HNF1β在卵黄囊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