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也是世界上“最忙的主任”“最累的主任”,他们是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家长、学校和学生的重要纽带。一方面,班主任要完成普通任课教师必须完成的备课、作业批改、教研等工作;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负责落实学校活动、管理班级事务、沟通学生家长、把握班级方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都会感到压力重大、分身乏术,虽然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但是班级管理依然成效不大、问题频出,缺失职业幸福感。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提升班主任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都会获得飞速发展,而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小的环境。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更要充分重视对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以高效的班级管理手段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们该如何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讲求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深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让植物能够茁壮成长的基本法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让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成长蓝图茁壮成长。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萌发自我意识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提升管理效率。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坚持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从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建立了“三好学生”评定公开制度,在教室的后黑板处开辟了“三好学生”评定专栏,并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上面。每周,我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召开“三好学生”评定会议,让学生们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劳动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德育之星”“体育之星”等,然后,由我公布教师们的投票推选结果,并对所有获奖学生给予加分奖励。与此同时,我还会将结果填写到公告栏内,作为年度“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提高了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心理疏导,呵护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会产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困惑,如不及时疏导,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阻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提升初中班级管理质量,就要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呵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积极组织学生们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握简单的心理问题应对方法,排解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我积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情况,编写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分析本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学生们现存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宜心理疏导方法。如:在解决学生A面临的心理问题时,我及时联络学生A的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请教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为该学生制定专门的心理辅导方案,然后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将该辅导方案应用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学生心理疏导任务,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
在这一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高度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责任细化,实现班级共治
班集体是学生们的班集体,而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集体。学生是班级的主要成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力量。因此,要提升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班级共治。
首先,我按照本班学生人数对本班的班级管理职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设置了诸如讲桌管理员、桌椅管理员、门窗管理员等细小岗位。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以自由推举的方式认领班级职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最后,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履行职责,我又组建了班级职责履行监督小组,提醒学生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班级管理的持续性。
在这一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以职责细化的方式实现了班级共治,缓解了自己的班级工作压力,让自己能够从班级琐事中抽离出来,更好地把握班级前进方向。
结语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小的单位,是学校的细胞。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初中班主任不能推卸的责任。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都会获得飞速发展,而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小的环境。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更要充分重视对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以高效的班级管理手段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们该如何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讲求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深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让植物能够茁壮成长的基本法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让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成长蓝图茁壮成长。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萌发自我意识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提升管理效率。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坚持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从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建立了“三好学生”评定公开制度,在教室的后黑板处开辟了“三好学生”评定专栏,并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上面。每周,我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召开“三好学生”评定会议,让学生们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劳动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德育之星”“体育之星”等,然后,由我公布教师们的投票推选结果,并对所有获奖学生给予加分奖励。与此同时,我还会将结果填写到公告栏内,作为年度“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提高了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心理疏导,呵护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会产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困惑,如不及时疏导,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阻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提升初中班级管理质量,就要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呵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积极组织学生们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握简单的心理问题应对方法,排解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我积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情况,编写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分析本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学生们现存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宜心理疏导方法。如:在解决学生A面临的心理问题时,我及时联络学生A的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请教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为该学生制定专门的心理辅导方案,然后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将该辅导方案应用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学生心理疏导任务,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
在这一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高度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责任细化,实现班级共治
班集体是学生们的班集体,而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集体。学生是班级的主要成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力量。因此,要提升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班级共治。
首先,我按照本班学生人数对本班的班级管理职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设置了诸如讲桌管理员、桌椅管理员、门窗管理员等细小岗位。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以自由推举的方式认领班级职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最后,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履行职责,我又组建了班级职责履行监督小组,提醒学生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班级管理的持续性。
在这一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以职责细化的方式实现了班级共治,缓解了自己的班级工作压力,让自己能够从班级琐事中抽离出来,更好地把握班级前进方向。
结语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小的单位,是学校的细胞。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初中班主任不能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