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精算业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保险精算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规范保险精算行为的法律制度,却存在严重的滞后和缺陷。因此,借鉴美国经验,应尽快对中国现行《保险法》进行修订,通过修法从根本上消除法律内容上的空白点或缺陷,取消保险市场准限制,放松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允许混业经营,转变保险精算监管模式,力求加快完善中国保险精算业的法律环境。
  [关键词]保险 精算 近因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 监管模式
  
  中国保险业法制环境,尤其是精算业执业法律环境,对于促进精算业的稳健、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现行《保险法》存在十分严重的缺陷,尤其是针对精算业务方面的法律规定少之又少。这些问题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并尽快加解决,必将对中国精算业的持久健康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 中国现行《保险法》存在的诸多缺陷不利于精算业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精算师和精算体系首先出现在英国,但普及与发展却是在美国,这与美国的法律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现代保险业起步较晚,对保险精算重视程度一直不够,同国外很多公司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最重要一点是中国保险精算的执业法制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虽然中国《保险法》颁布实施已10年有余,其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却非常严重,概括起来主要有:
  
  1 保险合同隐藏陷阱
  中国《保险法》虽然规定了保险人与投保人应各自依约履行权利与义务,但投保人与保险人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严重不对称,明显偏袒保险人。保险人甚至利用其制定解释格式合同条款的优势,大量使用对投保人极不利的霸王条款,公开制造保险合同陷阱。这是造成中国多数企业和普通百姓对投保兴趣不高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同时,也人为地增加了精算人员对保险公司资产评估、偿债能力分析及风险监控的难度。
  
  2 保证保险立法严重滞后
  中国《保险法》未对保证保险合同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保险就是保险人为被保证人向权利人(通常为投保人)提供担保的保险。它包括两类保险:一类是狭义的保证保险,另一类是信用保险。它们的保险标的都是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当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负经济赔偿责任。因此,保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担保业务。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在被保险人因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等原因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中国保险法在此存在明显不足,致使精算人员在从事产品开发定价、负债评估等业务处理时失去法律依据,同时也令保险业务更具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由此将可能造成保险公司极其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法律漏洞多,可操作性不强
  最大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利益原则和近因原则是国际保险业公认的保险基本原则。但是,中国《保险法》中,近因原则和保险利益原则并未得到明确而具体体现。保险利益原则是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成立,必须建立在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基础上。中国《保险法》的这种明显法律漏洞,将导致保险合同关系调控目标难以准确定位,使保险利益原则在评价和维持保险合同的效力方面所应当具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近因原则是指保险人按照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承担责任时,其所承保危险的发生与保險标的的损害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只有近因引起的保险物损害,保险人才承担保险责任。
  
  4 投保人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中国《保险法》的立法基础及立场有问题。立法者立法时没有一碗水端平,明显偏袒保险人的利益,忽略了投保人的利益。这可能与多数保险公司都是国企有关。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重要当事人之一,应当享有足够的保险法规定的权利。然而,中国《保险法》第2条和第10条竞将保险人排除于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之外,只是作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而存在,保险合同对保险人失去约束力,当投保人遭受损失状告保险人是十诉九输,从而极大地伤害了投保人的根本利益。当然,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令精算人员无法对保险业务进行有效风险监控。
  
  5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缺陷
  虽然2002年修改后的中国《保险法》对加强监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修改,但是,《保险法》对分业经营促进保险业稳健、持续、快速发展所起的正面或负面作用如何进行精算,仍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条文及解释。由此自然会增加保险精算人员开展负债评估、偿付能力监控等实际工作的困难。
  
  二 中国精算业法律缺陷的深层原因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恢复和发展中国保险事业,立法机关先后颁布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但是,正如上所述,中国保险立法的现状与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很不相称。保险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而且保险立法在内容上、体系上也不完善、不科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立法者态度发生严重倾斜,没有一碗水端平。中国保险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由政府主控的寡头垄断市场。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但这种以政府为背景的少数几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寡头垄断局面,仍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显著特点。更为严重的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坚持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出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陈旧观念,往往不自觉地站在保险公司立场上进行立法,基本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现实要求。因此,应当特别引起中国立法机构的高度关注。
  第二,中国立法主体存在严重问题。迄今为止,中国大多数法律基本上都是先由中央政府的相关主管当局进行法律条文的起草,然后交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通过)。立法主体中问缺少投保人利益的代表。如税法就是先由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负责起草的,纳税人代表自始至终没有代表参加,由此出现名目繁多税种及高税率就一点不奇了。中国现行《保险法》诸多缺陷之所以存在也是与此密切相关。
  第三,立法专业人才缺乏。中国最高立法机构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可是,全国人大常委成员中多数不是法律专业出身,更没有保险精算相关从业经验。显然靠这样一批人来提升中国精算法制水平,是很难想象的。
  第四,保险意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财富的增长和风险的提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也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和个人,导致消费者对保险需求日益迫切。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 一种有效手段,精算是保险经营的保护神。但是,由于中国自1959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以后,人们长期生活在没有商业保险的计划经济时代,因此,中国人尤其是那些负有立法责任的人的保险意识严重滞后。不少人深受计划经济时代陈旧观念影响,轻视保险精算的作用,观念上墨守成规,这也是导致中国保险精算法制建设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完善中国精算业法律制度的有效对策
  
  保險精算作为保险经营的守护神,早已全面渗透到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但是,保险精算业的发展同样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作出恰如其分的市场定位。为此,以下几项对策是必须的:
  
  (一)参照国际法律规范,尽快对中国《保险法》进行全面修订,力求建立既具中国特色又不违国际惯例的保险精算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要旗帜鲜明地通过法律条文对保险精算业在今后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规范。其次,要在修订后《保险法》中加重保险人的义务和责任,加大对投保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重点要放在强化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履行的解释、告知等义务和责任,对超额保险、重复保险等内容应载入保险合同的专项备注条款,尽到提醒和说明义务。当保险人未尽上述义务时,赋予投保人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力,使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平等,以保护弱势地位的投保人合法权益。通过细化法律条文,避免保险合同双方在发生纠纷时各执一词却又无法可依。第三,完善保险精算执业的基本规范。要在自愿、诚信和守法基础上,在保险精算立法中将保险利益原则、公平原则、近因原则等符合民法基本原则和国际保险行业普遍运用的原则作出明文规定。此外,还应根据全球保险市场发展趋势,修改中国保险市场准入规定、取消外资优待、实行国民待遇,将逐步自由化等问题纳入立法范畴,真正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国保险精算法律制度体系,促进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化健康发展,以便好地参与竞争,迎接未来挑战。
  
  (二)强化对保险精算组织的法制化建设
  首先,要允许兴办精算师事务所,在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过程中应主动发挥精算师的特殊作用。目前,中国还没有独立的第三方——精算事务所,《保险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如要成立精算事务所,只能依照《公司法》或《合伙企业法》来实施。我国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保险精算事务所管理规定》,以规范这一今后日益兴起的新兴产业。其次,在法律条文中,对“经办精算师”要明确其相应的法律概念及其在履行职能时所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三)完善保险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
  目前,中国已取得资格保险的精算师、准精算师才百余人,无法满足今后迅速发展的保险市场需要。1999年10月,中国保监会举行了首场精算师考试,从此以后基本已形成了每年一次的精算师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与科目基本与北美、英国接轨,为培养我国自己的精算师铺平了道路。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精算师考试相关的法规制度还很不完善,有的根本无法可依,距离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考试制度相差甚远。因此,建议加快对精算师考试认证的立法工作,确保中国精算师考试认证工作能真正做有法可依。
  
  (四)改善监管模式,降低或取消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混业经营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保险监管模式正向放宽保险监管方面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精算协会对全美精算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自律作用。但是,中国《保险法》中有关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内容几乎没有,建议尽快补上。此外,放宽对保险经营活动限制,允许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之间,产、寿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目前中国《保险法》在规定保险公司开业资金方面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要求,市场准入门槛太高,严重妨碍了保险市场竞争,影响了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尽快放宽或取消保险市场准入条件,尤其应允许中国公民私人资本进入保险市场。在保险控股公司的监管上,目前法律方面对于拥有控制子公司或持股公司的保险控股公司的监管,仍然是个空白点;还有,中国《保险法》对保险业经营范围限制过分严格,规定保险业必须分业经营,而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早已放宽限制,允许保险公司混业经营。如此等等,建议尽快通过修订相关法律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期刊
@@
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银行这一新兴的银行业务形式正在拓宽着传统银行的服务渠道,改变着银行业的营销和管理理念,影响着银行业的竞争格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将成
嘉言先生:rn乱字普通讹读,不限于.本文即是辞字,亦即是嗣(以为辞之籀文).辞字古金文作 ,以为司徒司马之司,隶古定之,即为字.治之匕古作 ,形近致讹,年代过久,无法据正矣.足下
[摘要]本文首先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 控制环境    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的介绍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该法规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年终奖有着很大的筹划空间,本文则主要关注年终奖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正治、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摆在民族教育振兴面前首要而关键的环节.这是新一届中央
期刊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快速清洗、消毒医用氧气湿化瓶时,发现湿化瓶上黏贴计时贴的胶洗不掉,用去除法很浪费时间、人力,如去除不净影响湿化瓶消毒效果.我院实施用氧规范化管理后,
基层党支部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这些优势应转化为基层党支部在安全生产中的制胜优势.基层党支部应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积极发挥思想教育作用、实践引领作用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是一项独具美感的艺术形式,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戏曲中的旋律、唱腔、角色均会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是表演的核心,若想成功对戏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