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多糖1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红芪多糖1(HPS1)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PS1、吉非替尼及二者联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浓度组(50、100、200、400 mg/L)HPS1对A549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HPS1、吉非替尼均可致A549细胞凋亡率增高,且两药联用组较单用吉非替尼组凋亡率明显增加(t=2.412,P<0.05)。各浓度组HPS1均可降低Bcl-2蛋白表达(P值均<0.05),增加Bax蛋白表达(P值均<0.05),具有浓度依赖性;且两药联合处理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均较单用吉非替尼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HPS1联合吉非替尼在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使其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Bax mRNA比例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14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及同期148名体检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FCN3水平;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仪检测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FCN3对
期刊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偏头痛与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偏头痛与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
期刊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与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CVST住院患者为病例组。同期
面对变异性极大,威胁性极强的流行性感冒,有许多致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目前,流行性感冒致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分别是病毒血症、过度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遗传易感性。本文就当前国内外流感病毒血症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巨噬细胞各种功能受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自噬作为一种维持细胞稳态的机制影响着巨噬细胞各种功能。自噬影响巨噬细胞功能进而影响COPD的相关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自噬对COPD的影响作一综述。
目的探究CT征象在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归中的作用,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为临床好转组(52例)与临床恶化组(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结果2组的影像学特征(病灶趋于实变、病灶范围增大、病灶出现融合趋势、磨玻璃影由模糊变清楚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肺癌治疗的新兴疗法,举世瞩目。但目前免疫治疗的精准性还远远不够,优势人群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基因突变与免疫治疗关系密切,其相关突变基因包括:免疫治疗疗效负相关基因、免疫治疗疗效正相关基因、免疫治疗耐药相关基因和免疫治疗后肿瘤爆发性进展相关基因。为了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筛选出适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人群,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都非常重要。本病例提示心源性肺水肿的早期影像学改变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改变类似,不易鉴别。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中应注重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的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