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体系:一个文献综述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多元化;农村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
  一、研究成果“形式上的考察”
  (一)数据分析
  本文借助《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分别以“农村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养老”和“时间银行”为检索主题,将文献类别设置为“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社会科学Ⅱ辑”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来源类别设置为“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和统计,时间范围限定在1999年至今,结果如下表1-3所示:
  分析上表可以看出,当检索词为“农村养老模式”时,如表1,从2005年开始,研究者年度发文量就已经超过了50篇,并且在之后的十二年内,发文量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从2005年开始,研究者开始逐渐重视对各种养老模式的分析研究,包括家庭养老(约475篇),机构养老(约82篇),居家养老(约100篇),以及创新模式——互助养老模式(约111篇)等,如何选择最佳的养老模式,建立可靠的农村养老体系,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热度不减的话题。
  如表2,直至2018年,《中国知网》平台上与“农村互助养老”相关的年度最高发文量也未超过50篇,可见,目前学术界对“互助养老”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二)趋势分析
  利用《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分别对不同检索词得出的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总体趋势图,可知:
  近十五年来,我国专家学者们对“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热情逐年高涨。但国内学术界对“农村互助养老”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到了2011年,我国学术界研究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度开始逐年递增,“农村互助养老”也逐渐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相应地,与“时间银行”相关的论文数量的增长态势不容忽视。
  通过“形式上的考察”,可以发现与多元化农村养老密切相关的主题“农村养老模式”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多元化乡村养老的新血液——“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也成为了中国农村养老研究的创新视角,逐渐激起了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因此,新的多元化乡村养老体系具有较大的学术探讨空间。
  二、研究成果“内容上的考察”
  本文在对研究内容进行考察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选择来源于核心期刊或CSSCI并有较高的“被引用率”或其作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期刊论文,对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归类整理。
  (一)养老方案研究的历史变迁
  笔者依据养老主体的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趋势,将国内对农村养老解决方案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的养老方案研究。家庭养老的历史传统主流地位得到学界的公认,但其功能却在不断弱化,逐渐无法满足农民养老的需求。于是学者们展开了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改良研究。例如:叶乃滋(1992)认为,增强家庭养老承受力,必须树立“孝道”观念。这一阶段的研究并不试图改变家庭养老养老主体单一的不足。
  过渡期的养老方案研究。穆光宗(2000)区分了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他将居家定义为与机构相对的、家庭、社会养老模式皆可采用的形式。刘长茂和叶明德(1994)将养老模式分为集中养老和分散养老;穆光宗(1998)主张养老三模式:家庭、社会、自我养老。部分学者尝试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体系。钱敏和叶文振(2006)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构建了一种使各方有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多元化养老模式体系。张志雄和孙建娥(2015)提倡建立自助、他助、互助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资源供给格局。赵宁(2018)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发掘互助的重大作用。
  后期的养老方案研究。学术界对于养老必然走向社会养老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社会养老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一种观点以养老的经济来源为划分标准,俞贺楠、王敏等(2011)认为社会养老是以退休金及相关养老补贴为经济支撑的。另一种观点则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标准。林宝(2010)认为,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即社会养老。
  (二)横向主题分类
  1.“农村养老模式”相关研究
  (1)关于各种养老模式的规范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养老模式的规范化研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居家和互助究竟是否应当作为具体的模式。
  关于居家养老的争论。张文范(1998)将居家养老归纳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他认为居家养老并不是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并列的具体养老模式。阎安(2007)则将社区居家养老并列作为中国的三种主要养老方式之一。
  关于互助养老的争论。一些学者将互助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张云英和张紫薇(2017)将互助养老定义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一种养老模式。刘欣(2017)按照互助养老主导者的不同,将互助养老这种模式分为政府、社会自组织、家庭主导的三种类型。另一种观点是将互助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到現存的几种主要养老模式中。刘妮娜(2017)提出了“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的概念,重点分析了互助型机构养老及互助型社区居家养老,她将互助作为一种要素。
  (2)关于农民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养老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种或几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剖析。李建新等人(2004)以养老主体一子女、自己(配偶)、政府(集体)为测量标准。而陈建兰(2010)则倾向于以养老地点为标准,将其操作化为子女共同居住或入住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意愿。沈苏燕(2009)将影响农民养老意愿的因素分为个人和家庭特征两大类。郝金磊(2014)发现除了家庭和个人特征变量,农民社区特征以及农民行为态度变量也对农民选择养老模式产生了影响。聂爱霞(2015)等人在沈苏燕的基础上,又将经济特征加入到影响因素当中。
  2.关于以不同“农村养老模式”为组分的多元化养老研究
  学术界对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模式大致有两种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农村养老的需求,家庭养老模式必将被一种或几种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取代。于景元(1992)等人就提出虽然在当时以家养老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未来中国农村养老将以不完全和完全自养为主。
  另一种观点主张家庭养老将与其他各种养老模式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体系。方飞(1994)坚持将单一的家庭养老逐步转变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四结合”的养老模式。金华宝(2014)提出“居住在中心+供养在家庭+生活在社区+照顾在彼此”的部分社会化家庭养老方式。赵宁(2018)则从丰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提倡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
  三、研究述评与借鉴
  从形式考察结果来看,30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养老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多元化养老体系构建尚未完成。近年来兴起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突破农村养老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从内容上看,在对农民养老意愿的调查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发现了农民养老需求是多元的、复杂的,并且也意识到必须对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进行改进和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受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政界和学界颇为推崇“9073”养老模式,其中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的老人由社区养老,3%的老人选择其他养老方式。从文献梳理和改革可以看出,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体系,必须仍然将家庭养老高居顶端,将互助养老与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共同作为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才能既满足所有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又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
其他文献
镜头一:2018年8月24日下午,家住原莱芜市颜庄西港社区的闫西民,家中因线路故障起火,受损严重,初步估计受损金额十余万元。中国人寿财险莱芜市中心支公司接报案后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查勘,因受损物品项目过多,公司开启了理赔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6万余元的赔付,这让闫西民一家既惊讶又感激,他们紧紧地握着国寿财莱芜中心支公司工作人员的手,嘴里一直重复着“谢谢”“谢谢”……  镜头二:家住高庄镇东家邻
期刊
关键词:新时期;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思考  引言  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中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不断干扰下企业财务就会存在风险问题,同时也会使得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以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出发点,全面的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有效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事
期刊
关键词:降低;采购物资;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具体措施主要由事前准备与事中过程控制两个有效的部分组成。一方是在物资采购的日常管理与提升方面,通过完善采购制度、提升采购人员对采购物资的认识、提高采购人员的谈判能力和谈判技巧等措施,保障物资采购事项合法合规,过程受控。另一方面在具体采购行为发生过程中,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通过严把计划审批关、确定物资采购价格、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推行公开透明采购。施
期刊
如何对待你所居住的城镇?希望能像对待长年的老友、年迈的骨肉亲人那样,用温柔的目光来看待它。——西村幸夫.  1.楔子  由于历史因素日本的经济发展进程从现代城市化的方面来看要早于中国,因此,日本社会内部的反省力量也更早的开始了关于构建特色社区,保留乡土文化的运动,这也是本书所主要关注的内容。  2.问题的提出:聚落或街景之所以吸引人,常常是由于建筑群所具备的一种统一感,其中又会因为人的不同,而有细
期刊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网络消费  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便利,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已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反观互联网支付技术,应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和个人,在如今如此强烈的社会竞争中独树一帜,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冲击,本文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互联网金融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赚取中间利润是商业银行的经
期刊
关键词:油田;地质特征;开采;油层  1油田地质与油田开发  对石油资源的开发是从一定距离的地下开启的,因此几乎所有的石油开采工作都要考虑到当地地质的特点。在油田发现之初,就需要对地质进行勘测勘探,并对其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能够付出最小的代价,开发出优质而高产的油田。在石油开采企业确定对某个油田进行开发后,就需要根据其地质特点设计一个可行的开采方案,之后对该方案进行有效地落
期刊
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临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比较高,临沂要想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大潮中,冲出重围,走在前列,必须解放思想,不断改革。走出去,学习南方发达省份的
期刊
关键词:商业银行;e银行;互联网金融  1商业银行困境  1.1传统银行的运营思维  在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中,开设网点是很重要的一环。在较早时期,国有大型银行没有完成商业化改革之前,银行在网点布设上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是一味采取“网点战术”和“人海战术”进行竞争,盲目铺设网点,导致网点经营效率相对较低。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大型银行的网点布局也不能过分强调盈利性。作为国有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业
期刊
关键词:商业银行;多元化;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普遍,将我国的商业银行总体分为了三类,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运行多元化的成本和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利益,本文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研究其意义,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进行分析,做以总结。  1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意义  首先,将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进行简单介绍,并列出一些國内外商业银
期刊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转型升级  在我国逐渐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时,我国的各项指标也逐渐上升,最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的提升,在这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地人投身到创业当中,虽然这会使得国家经济越来越繁荣,但是这样一来我国企业的相互竞争就会越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由于企业竞争力不足,就需要进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转型是否顺利,能否快速成功转型,离不开工商管理的帮助。工商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