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形势机遇 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扶持发展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新部署新要求,着力在以下七个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在抓规划引领上下更大功夫。立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机遇,科学编制《宁夏“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银川都市圈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和《宁夏“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宁夏黄河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宁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宁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研究策划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融合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为“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资源整合,着力在抓统筹协调上下更大功夫。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宁夏黄河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综合领导协调机制,推动资源优化整合,统筹全区文化旅游发展。一是统筹黄河(宁夏段)文化旅游带建设。以黄河岸线为轴心,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深度挖掘、优化整合黄河沿线石嘴山、银川、吴忠、中卫等地历史文化和黄河湿地、沙漠等生态资源,创新黄河文化展示载体和文化创意产品业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准精品化建设黄河(宁夏段)文化旅游带,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美丽新宁夏建设”示范区,唱响“天下黄河富宁夏”品牌。二是统筹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以长征文化为主线,深度挖掘六盘山地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传承等为主题,以西吉将台堡、隆德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彭阳乔家渠、同心、盐池等为核心,以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等产品业态为补充的长征文化公园,打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实践教育示范区和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核心区。三是统筹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以黄河以东长城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加快完善兴庆区、灵武、盐池等地长城遗迹沿线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依托长城历史文化资源和长城沿线生态资源、特色产业,以历史探秘、文化体验、教育研学、生态休闲、户外运动、低空飞行、康养度假等为重点,创新文化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打响“中国长城博物馆”品牌,打造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核心区。四是统筹贺兰山东麓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等贺兰山东麓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葡萄酒产业等特色资源,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區。加快配套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现有景区文化内涵和产品品质,开发建设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山地运动、影视娱乐、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和精品民宿、主题客栈、文化演艺、非遗产品、仰望星空、工业旅游等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推进中国户外运动目的地、中国西部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构建产业体系,着力在抓融合发展上下更大功夫。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重新构建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精心做好“文旅+”“+文旅”两篇大文章,把文化和旅游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发挥好文化和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的作用。一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将文旅融合贯穿到景区开发、项目建设、产品打造、休闲娱乐、文化演艺、文创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拓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旅游功能,推动文化和旅游全方位、多角度、全产业融合。二是推进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跨界融合、转化应用,开发更多智能化、体验式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创新消费模式。如AR旅游场景体验、演艺节目、数字化展馆等。三是推进文旅和城镇融合发展。依托闽宁镇、沙坡头水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打造一批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等,植入文化和旅游基因,让传承文化与旅游发展和谐共生。四是推进文旅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和精品主题民宿,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让农民既种田又种风景,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五是推进旅游和生态康养融合发展。依托宁夏丰富自然资源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优越气候条件,结合枸杞、葡萄酒、滩羊肉等美食美味,利用中医疗养、温泉养生、沙漠理疗等优势,开发休闲旅居、生态康养新产品,丰富四季旅游产品和项目。六是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标对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健全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化体系,深入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丰富产品供给体系,优化要素产品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不断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和文化旅游消费产品,创建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旅游村庄、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县。
  围绕市场需求,着力在抓优质服务上下更大功夫。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和即将到来的高铁旅游时代市场需求,加快提升服务品质。一是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实施一批川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项目,扶持一批农村文化示范点。全面落实《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加快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旅大集·欢乐大年”、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系列文旅惠民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使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二是加快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推进旅游集散体系、汽车租赁、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房车营地、自行车骑行道、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现有景区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加快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和游客文化旅游消费服务需求。三是加快提升文化和旅游信息化水平。围绕精准化、便捷化和个性化,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游宁夏”App、旅游大数据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快宁夏文旅融媒体中心、宁夏旅游大数据可视化中心建设,推出“一张地图游宁夏”,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饭店和乡村旅游点,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宁夏,推动智慧旅游向纵深发展。四是加快提升旅游交通便利化程度。依托区内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建立“多式联运”体系,推进交通与汽车租赁、景区、住宿、餐饮、购物等无缝对接,提升便利化程度。   突出精准营销,着力在抓品牌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充分发挥全媒体、融媒体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四轮驱动”,开展立体化营销,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整体品牌形象。一是实施精准营销增强实效。整合营销资源,瞄准重点客源市場,集中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闽豫湘等一些与宁夏差异性大的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能力强的游客来宁旅游。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聚焦客户群体的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实施针对性营销,增强营销效果。二是强化联动营销打响品牌。对内进一步强化与部门、团体、企业等多方合作联动,针对宁夏景区、乡村、非遗、枸杞、滩羊肉、葡萄酒、奶制品等产品,推出富有创意的宣传推介活动,共同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声音、打响宁夏品牌。对外要主动作为,构建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线路互联、品牌互建,共同将市场这块“蛋糕”做大。三是定制线路产品推广特色。大力推广葡萄酒庄品鉴体验、长城考古探秘、避暑研学、沙漠亲子、美食养生等定制化、主题化旅游线路产品,让更多国内外游客了解宁夏、走进宁夏、喜欢宁夏。四是丰富渠道创新手段。充分利用人群聚集场所,加强渠道宣传,组织开展“进企业、进景点、进社区、进网络、进学校”宣传活动,提升宣传效果。加强与同程等国内外主流旅游线上应用平台的对接合作,拉动线上旅游消费。
  坚持正确导向,着力在抓文艺精品创作上下更大功夫。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推出一批群众喜爱、底蕴深厚、特色突出的艺术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开展历史题材、现实题材、革命红色题材、地域特色题材等方面创作艺术精品,讲好宁夏故事。二是深入实施宁夏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扶持优秀传统戏剧创作生产,支持宁夏秦腔剧院、京剧院等复排经典剧目,支持各地重点戏曲表演团体编排、演出各类小戏,支持优秀剧目录制影像作品。三是深入实施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推进宁夏美术馆建设,继续实施“黄河魂·宁夏美”美术创作和收藏工程,举办“美丽新宁夏”主题书法美术作品展览。四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多途径组织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舞剧《花儿》等优秀剧目在区内外演出。总结推广文化“大篷车”经验,深入推进“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和乡村等文化惠民演出,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强化智力支撑,着力在抓人才培养上下更大功夫。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积极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文化类“五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培育一批高水平文艺创作人才、一批基础性专业艺术人才、一批青年文艺新秀、一批中高端管理人才、一批一线人员;实施旅游类“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推出“十名领军人物”“百名管理精英”“千名服务之星”“万名从业人员”;坚持分层次对市、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文化和旅游服务提供者、旅游扶贫致富带头人等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与区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建立文旅智库和人才高地,推进学术交流和智力支持。做大中职、做强高职,整合厅属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旅游学校,组建宁夏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积极打造西部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新高地。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冯学娟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对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体制革新、技术革新和管理革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企党组织要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为根本职能,
期刊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推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关键是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原州区地处六盘山外缘,是固原市唯一市辖区,少数民族集中、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环境复杂,守好“三条生命线”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
期刊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13个坚持和完善”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一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最需要坚持与落实、最需要建立与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将生态文明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铺就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大道。  生态文明建设到了加快制度成熟和完善
期刊
2019年以来,平罗县抢抓全国农村改革试点县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农民自愿、坚持土地集体农民所有,大胆探索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上打基础、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多元增收上增措施、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见实效,统筹推进各项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实践探索及初步成效  开展农村各类产权确权,夯实农村改革基础。平罗县地处黄河两岸、毛乌素沙漠边缘、贺兰山东麓,土地资
期刊
2020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银川市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区市“两会”精神,牢牢抓住“三个着力”重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实施“三大战略”,守好“三条生命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期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石嘴山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注重在建章立制、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形成管长远、固根本制度成果819个,有效推动了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固化经验,健全完善学习教育工作机制。把学习教育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期刊
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固原市委结合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把当下改与长久立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用规章制度固定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固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完善主题教育推进落实的长效机制。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
期刊
吴忠市利通区探索实施“社村党建帮带”工程,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对一”结对共建开创党建新格局。择优遴选出20个党建工作成效明显的社区与2019年确定的20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一一结对,重点聚焦村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等问題,帮带双方针对攻坚目标,分享工作经验、创新共建形式,努力构建“以社带村、村社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带一”帮带机
期刊
近日,经石嘴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议案》被确定为2020年石嘴山市人大唯一重点议案。近年来,石嘴山市主动聚焦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人才驱动创新发展战略。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政策体系。紧盯人才總量不足和结构不优、招才引智政策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研究出台“1个综合政策”“6个专项规划”“X个配套措施”的“1+6+X”政策体系,使人才“引得进、
期刊
自治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肩负全区人民重托,满怀高昂政治热情,发扬当家作主精神,共谋宁夏发展大计。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心聚力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风清气正的大会,是一次鼓劲加油、催人奋进的大会,必将进一步激励全区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