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与中国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10日,在瑞典举行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82岁的门罗因年事已高及身体健康原因,没能从加拿大飞往瑞典,而是让女儿简妮代表她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的颁奖典礼。不过,在12月7日傍晚,门罗就以视频形式完成了题为《爱丽斯 ·门罗:在她自己的文字里》的诺贝尔文学奖主旨演讲。门罗在视频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其中有一段对话在她自己的“门罗书店”完成。她谈到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是在书店度过的。
  诺奖评委会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瑞典文学院评价门罗的作品以情节引人、描写细腻见长,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门罗有“当代契诃夫”的美誉。
  门罗对加拿大媒体说她希望自己的获奖“能让人们把短篇小说视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而非一个写着玩的东西”。
  莫言之后的“门罗热”
  一时间,媒体、图书市场掀起了“门罗热”。短短几天,门罗作品在百度搜索、豆瓣搜索等网上迅速飙升,京东网、当当网等电商纷纷推出预售服务。亚马逊网的预售更是创造出一小时预订1000册的好成绩。定价为28元的《逃离》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曾飙升到120元一本。
  全国各大书店每天都有热情的读者来电或上门询问有无门罗作品,每天都有热情的读者因买不到书而失望离去。诺贝尔文学奖强有力的文化推送,使中国广大读者对门罗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大的阅读渴望。
  门罗在中国内地最早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逃离》,2009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中国的“门罗热”中已火速加印40万册。译林出版社在三四年前己组织专家和译者译成好几本门罗的小说集,却迟迟未出版。如今该社迅即将门罗《太多的欢乐》《快乐影子舞》《恨、友谊、追求、爱、婚姻》《少女和女人们的生活》《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爱的进程》7部重要作品高调上市。这些著作几乎囊括了门罗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
  毫无疑问,莫言的获奖在带动公众关注中国文学、中国作家的同时,也使人们愈加关注诺贝尔奖这一全球文学最高奖项。
  STARDOM名家风采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82岁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82-year-old Canadian Alice Munro won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3.
  走进门罗的艺术世界
  爱丽丝 ·门罗,1931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
  她1951年离开西安大略大学,后随夫来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先在温哥华居住,后又在省会维多利亚开了一家“门罗书店”。1972年门罗回到安大略省,与第二任丈夫一起生活。门罗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但仍为她发表作品时沿用。
  故事背景大多是乡间小镇及其邻里,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寻常生活为题材的写作风格。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1968年门罗37岁,她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Dance of theHappy Shades),一炮打红,并得了她的第一个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时,她已是三个女孩的母亲。
  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纷纷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奖、欧 ·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门
  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2009年5月,由于作品一贯的极高水准和在全球的巨大影响,门罗毫无争议地荣获第3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截至2013年10月,门罗创作出版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l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
  1983年,中年时期的门罗(左)与著名作家玛丽琳·罗宾逊在92Y诗学中心。
  Munro and Marilynne Robinson at 92Y Poetry Center in 1983
  作为代表作,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出版,立刻引起如潮好评,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评委们对此书的赞语是:“故事令人难忘,语言精确而有独到之处,朴实而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逃离》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
  中国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将《逃离》翻译成中文。他在《译后记》中写道:“我们在多读了一些门罗的短篇小说之后,会感觉到,她的作品除故事吸引人、人物形象鲜明,也常有‘含泪的笑’这类已往大师笔下的重要因素之外,还另有一些新的素质。”“作为一位女作家,她对女性观察的细致与深刻也是值得称道的。门罗的另一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作品倒似乎越来越醇厚有味了。 ”
  “女性对于那些奇特的、边缘化的创作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在一个小镇里可以静下心来安安稳稳地写作。在小镇里,作为女人你可以从你的朋友那里知道很多故事。 ”门罗如是说。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一旦进入门罗的作品,便成了小说的主人公,就会产生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
  门罗擅长写短篇小说,特别是篇幅稍长、几乎接近中篇的作品。每一篇短篇,让别的作家来写,也许能敷陈成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她自己也说:“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 ’,而是发生的方式。稍长的短篇小说对我最为合适。”
  门罗笔触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而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她给人带来很真挚深沉的情感。中国作家陈丹燕这样评价门罗:“我爱她真实和沉重,
  1981年门罗随加拿大作家代表团来华访问,在北京、西安、广州等地采风。
  Munro visited Beijing, Xi’an and Guangzhou with a delegation of Canadian authors in 1981.   沉重的那种真挚的温柔。真的写得太好!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而很多欧美媒体在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
  门罗的中国之行
  在1981年6月至7月,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门罗随加拿大作家代表团一行7人来华访问。他们和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丁玲见面,参观北京、西安、广州等地,并和当地作家交流。回国后,他们合写了一本名为《七人帮中国游记》的书,一时洛阳纸贵,轰动加、美地区。
  门罗向中国作家介绍自己笔下的女性,并和陪伴她的中国女孩闲聊裙子;与中国的妇女热烈地交谈。“还有王先生,他特別棒。我常常念起他,想知道他现在在干什么。他有幽默感,
  会讽刺,能分好几层分析事儿。”“他们都很和善,令人愉快。 ”门罗还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最精彩的生日”。
  她此次中国之行写了一篇题为《透过玉帘》的散文,收录在《七人帮中国游记》一书中。
  在这篇散文中,门罗写道:“50岁生日是有些让人害怕的事情。50岁,在我听上去总有点灰不溜秋、走向衰老。在广州,为我举办了一个盛宴。到香港,我的生日还在继续。我觉得,我们入加拿大国境了,还在过我的生日。生日持续了好几天。如此过50岁,实在美妙。这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生日。 ”
  对中国的人流,门罗非常感叹,并用夸张的笔法形容:“在中国,没有‘单独’一词。嗯,街上到处是人,白天黑夜。人流进出房子,人流淌满街道。我从来没有体验过那种人潮汹涌,尤其是在田里,那么多人在干活。 ”但回到加拿大,门罗看到街道空荡荡的,反而有些不适应,感觉很奇怪。
  门罗对中国并不陌生,三十多年前她就访问了中国。然而对中国读者来说,门罗的名字确实有些陌生。谁能想到一位成名数十年,获奖无数次,如今已白发苍苍的文学名家,在东方古国居然经历这种从乏人知晓到一夜爆红的命运。这一文化现象足以说明,面对诺贝尔文学奖强有力的推送,中国读者终将感知世界精英文学的意义与魅力。□
  Nobel Laureate Munro and China
  By Xie Wenxiong
  Alice Munro, a Ca-nadian author writing in English, was awarded the 201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er work as “Master of the modern short story.”
  Munro was surprised
  出版,立刻引来如潮好评,并获大奖。它是中国内地最早出版的门罗小说集。
  Runaway,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by Munro, was published in 2004. Its Chinese version was published in China in 2009, the first book by Munro in China.
  to learn that she was thus honored. She had known she was on the list but she did not expect to get chosen. She commented that her winning the top literary honor would hopefully help people regard
  the short story as a significant art, not something you write for fun.
  When the news reached China, people searched information on the Canadian master on leading Chinese search engines and some online booksellers offered a booking service for people to buy her books in advance. At Confucius, one of China’s online heavyweight
  诺贝尔文学奖奖章的背面:一个年轻人坐在一棵桂树下,入迷地听着、记录着缪斯女神的歌。
  The Nobel Prize Medal for Literature of the Swedish Academy represents a young man sitting under a laurel tree who, enchanted, listens to and writes down the song of the Muse.
  websites for second-hand books transaction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Runaway was priced 120 yuan though the book’s retail price was 28 yuan. After learning that Munro won the prize, many readers visited bookstores across China to see whether Munro’s books were avail-able. Many were disappointed.
  Runaway was Munro’s first Chinese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published in 2009 by Beijing October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 The press has fast reprinted 400,000 extra copies in response to the Munro craze raging in China. Yilin Press had some of Munro’s representative short stories translated three years back, but failed to publish them for some reason. After learning the news, Yilin de-cided to put together a collection containing all the representative stories. Mo Yan, the Nobel laureate last year, made a big stir among Chinese readers. This year, Munro has caused another big sensation in China.   Some Chinese readers had known her before her overnight fame in 2013. In June and July 1981, Munro visited China with six other Canadian writers at the invitation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They met with Ding Ling, a vice chair of the association, and visited Beijing, Xi’an and Guangzhou. After their visit, the seven wrote separate essays on their China tour and these essays were later put together as a collection and pub-lished. It has a Chinese version.
  During her 1981 China tour, Munro talked with Chinese writers about women in her fiction. She chat-ted with a Chinese girl about skirts. She engaged herself in lively discussions with Chinese women. She met with Mr. Wang, a man of humor, satire and analysis. She attended a party in celebration of her 50th birthday in Guangzhou and her birthday was also celebrated in Hong Kong. She observed that it was her best birthday so far.
  Munro was so deeply impressed with ever-flowing
  crowds in Chinese streets that she said the word
  “lonely” did not apply to China. There were people in streets day and night. People flew into houses and streets were al-ways full of people. She had never seen such human flows. Back to
  Canada, she felt a little bit odd about the empty streets.
  Munro had been highly appreciated among Chinese authors be-fore she won the Nobel Prize. However, general readers in China did not know her very well. Before her Nobel Prize, Alice Munro had not been a popular writer in China though she had made her fame in the west for decades and had grabbed quite a few liter-ary awards.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as been changing the way Chines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world. It is expected that Chinese readers will eventually know the significance and power of the elit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through writers like Alice Munro.
其他文献
祖宾·梅塔致中国观众:  “非常高兴能够携手西班牙瓦伦西亚皇后歌剧院交响乐团展开我们此次的中国首演。我相信音乐会曲目也一定会得到你们的喜爱。  “毫无疑问,我对有机会能够一次又一次回到中国演出充满了憧憬,因为这里美妙的音乐厅和对音乐有着非凡热忱的观众一直令我难以忘怀。”  2014年1月8日,对很多古典音乐发烧迷来说是比过年还重要的日子,因为祖宾·梅塔携西班牙瓦伦西亚皇后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杭州指挥演
期刊
今年是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诞生450周年纪念,也是德国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的夫人燕妮·马克思(1814—1881)诞生200周年纪念。燕妮非常喜爱莎士比亚,称之为“艾冯的天鹅”。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开始,西方文化便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美丽、高贵、圣洁的象征。在英国,卓越的诗人或歌手可以与天鹅作比。莎士比亚的家乡斯特拉福德镇在艾冯河畔,他是河上不朽的天鹅。  莎士比
期刊
生平事迹  钱恂,初名学嘉,号念劬,别号受兹室主人、积硅步斋主人。1853年生于浙江归安(今湖州),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钱震常,举人出身,曾任礼部主事,后辞官归乡,晚年任绍兴、扬州、苏州等地书院山长。兄妹五人当中,钱恂是长子,其弟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后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家。  钱恂自幼涉经读史,经学基础深厚,“好治小学暨韵音”,在语言文字研究上造诣颇深。10多岁就考中秀才,但此后长期
期刊
新疆大梁坡和浙江余姚共同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帕蒂古丽。在写作内心化的今天,她的散文与现实有着紧密联系,是庞大根系的写作。她已成为优秀的文学浙军中的一员。  她有着维吾尔族姑娘们最喜欢的名字,帕蒂古丽,后缀古丽,意为花儿。人如其名。我眼中的她有着世人皆知的西域女子的美丽,更有着岁月积淀出的睿智,焕发着优雅。  1996年,帕蒂古丽从天山脚下“嫁到江南”,从红柳摇曳、沙枣花飘香的玛纳斯河岸,来到了东海之滨
期刊
2014年元旦,书画家蔡云飞先生书画作品展暨《浙东唐诗之路》及《长征万里图》长卷首展在绍兴美术馆举行,给节日的文化名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展会上,他的《浙东唐诗之路》受到行家和观众的啧啧称赞。  长期生活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蔡云飞,自幼受浓郁艺术氛围的熏沐,经过刻苦研磨,师法造化,汲古融今,山水、人物、花鸟绘画造诣深厚,技法娴熟;书法艺术五体皆妙,尤精隶篆。因身处古代唐诗之路如诗如画的核心地
期刊
纳尔逊·曼德拉于2013年12月5日逝世,南非为他举行国葬,全球政要大都出席,仪式的规格堪称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第一。  对于曼德拉来说,任何赞誉都受之无愧,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更加美丽。  这位圣雄一样的人物有深厚的中国情结。他在27年的牢狱生涯中一直阅读《毛泽东选集》,对中国革命十分景仰,并用来鼓舞其革命斗志。他是中南关系的奠基人与开创者,曾与衢州籍外交官周明基结下一段难忘之缘。近日,笔者通过周明基
期刊
“美摄欣赏”专栏征稿启事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  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  5.来稿请使用电子文档(J PEG格式,每幅作品大小在5M—10M之间),可通过E-ma i l:qy t66@163.c om,Q Q
期刊
真卿、赵孟是三颗耀眼的巨星。  以赵孟为领袖的“吴兴画派”在当时影响广泛,黄公望、张雨、朱德润等一批艺术大师深受赵孟  的影响,湖州名流云集,佳作迭出。如绘画上就有传之千古的钱选《浮玉山居图》、赵孟  《吴兴山水清远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等杰作。  山川图画莲花庄  “莲花庄北长桥东,客来卜居水晶宫。参差楼阁烟尘外,窈窕山川图画中。细雨新帆来舞袖,故家乔木镇春风。请看杜牧题诗处,千古风流一笑同。
期刊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从霞湾巷的后门步入富义仓,庭院幽深,杨树如盖,斑驳的石灰泥墙,脚下铺砌的青石地砖,风雨侵蚀后露出瓷片碎瓦,透露出历史的信息。  穿过三进富义仓,行至最深处,便是韵和书院;推门而立,清波荡漾,柳丝摇曳,面前便是悠悠流淌的京杭大运河;抬首望去,乾隆下江南登岸时的御码头依旧雕栏画栋地伫立在那里。  这座曾经的“天下粮仓”,如今传奇般地华丽转身,摇身一变为集书院
期刊
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何才能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个问题,跟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课题。  浙江省老龄委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到2015年浙江全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991万,占全省户籍人口20%以上。也就是说,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每5人中至少1人是老年人。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该如何应对?2013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