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如何去行政化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主要体现为“官本位”思想严重和不利于实现高校特色发展,这主要是由历史、“官本位”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等因素造成的。要实现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首先要确定科学的权力观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管办分离”步伐,同时,科学权衡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坚持实施特色化办学,最后积极推行教授治学模式,做到依法治校。
  【关键词】高校 管理 去行政化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将着力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作为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指标。这里谈到的“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际上就是指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高校“行政化”是将高校列入事业单位序列,参照行政机关的模式来运作,导致管理层多、部门冗繁,采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来对各二级教学单位、教职员工放在不同的管理层级中,而高校内部管理的机构设置上也与政府行政部门相一致,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①。行政管理人员比例大、管理部门多,出现人浮于事,学校运作趋于行政化,最终导致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严重违反了高校运作规律。因此,必须下决心革除高校行政化问题,取消行政级别,实现学术至上、教授治学,确保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高校管理中行政化的弊端及原因解读
  高校管理中行政化的弊端。第一,“官本位”思想严重。高校的主要负责人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官员,通过行政权力来管理高校,长期下去,高校不再热衷于学术,而是偏离了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迎合权力、地位高的高校文化,学术权力自然丧失,高校科研实力就自然下降。从客观方面来看,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是对高校加以评价的核心指标,而不是看高校行政级别的高低。如果“官本位”思想严重,去过分追求行政权力,掌握行政权力的高校负责人就会垄断高校的学术与科研,导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②。
  第二,不利于实现特色发展。高校管理行政化,将会遏制自主管理权,行政部门插手高校管理、学术事务,就会出现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高校自主办学权就会陷入尴尬境地。这样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经过行政部门一系列的行政审核、教育审批和评价等程序,这实际上制约了高校管理的自由发展,自主权受到严重破坏,高校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加深,自身办学难以体现特色,发展陷入同质化境地。
  高校管理行政化弊端的原因解读。一是历史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充分依托当时的行政力量,参照苏联高校管理模式,重建了近代高校,将高校划拨到事业单位来进行管理,给予行政级别,同时,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也参照政府管理模式进行相对应机构设置,这从一定层面上来讲,高校成为行政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延伸,因此,高校内的行政权力便处于重要地位③。
  二是“官本位”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由于受封建体制的长期影响,“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在很长一段发展时间里,“官本位”成为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下级的行政权力来领导下级,并且权力大小和社会地位、薪资等密切衔接,也成为衡量人生成功的重要砝码,这对强化高校行政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不管是高校,还是高校内部的领导设置,都分成了不同的级别。高校有副部、正厅、副厅、县;而对学校的管理层来讲,除了对应的职级干部外,在内部还设置了不同的二级院系、行政科室,也根据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与此同时,在高校内部资源的分配上来看,出现资源集中的集权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划归政府部门,高校自主办学空间受到挤压;高校内部负责人的管理,也参照行政管理部门的标准进行任用。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路径
  第一,确定科学的权力观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高等教育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历程,关键是积极转变思想理念,确立正确的权力观。高校管理去行政化作为国家着力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革除被标签化、不应有的权力,这就会对有密切联系的政府与高校产生冲击,让其原来的权力逐渐被分解或者是弱化,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阻碍改革顺利进行。要着力加快去行政化改革,各级政府都需要积极转变思想,确定科学的权力观,摈弃狭隘的权力意识,将原本属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交由学校,让学术回归到本源,让学生能实现自主性学习,让高校成为能开展自主办学的主导方,实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让高校教师发挥在教学、科研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稳步提升科研与育人水平,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实现自我管理,全面开发潜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很有必要确定科学的权力观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④。
  其次,还要确立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现代大学需要突出学术自主理念,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要求创建现代大学制,确保公正行使学术权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去行政化目标的基础,去行政化在创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施。高校的去行政化,需要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需要将学术事务作为高校办学的核心,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这是确立现代大学理念的思想基础,各大高校内部和学术有关联的事务,都是通过学术权力来确定的,行政权力需要全面尊重学术组织、学者,发挥其在学术事务中的积极效能,给予充分的学术权力,便于发挥主导性地位。在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中,需要积极营造好的办学氛围,设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与教授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保证实现教授治学⑤。同时,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实现学术的传承以及文化创新,不管是哪一个部门都不应该对学术权力进行过分干涉。为确保学术权力的正常行使,规定领导干部不能在学术性组织中任职,确保学术权力的独立性地位。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管办分离”步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效能不高,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方面,还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真正做到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破冰”,政府转变职能,不断下放权力,提升高校管理自主权,政府职能落实到“服务行政”的理念中来,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转变主导者的角色,消解对学术权力的掌控,加快从原来的政府管理模式向高校自主型管理模式转变。在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创建新的人才机制,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让高校实现健康发展。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⑥。   其次,加快“管办分离”步伐。“管办分离”则通过利益协调、分权,进一步转变政府教育管理方面的职能,不断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成为高校“去行政化”的有效路径。在这一思路指引下,需要全面厘清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健全高校政策安排和自主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选取适合的制度发展模式。
  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政府对高校落实调控与监督职能。政府对高校开展督查与调控不仅是政府责任,同时也是政府的权利,是为了督促高校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但是这一管理干预应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避免流于形式。二是政府给予高校资源保障、政策保障。高校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是通过履行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能,来做好科研、教育方面的服务,然而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提供经济社会服务的实体,但并不具备服务与承担义务的权利,因此,政府需要给予高校提供资源保障与政策保障。三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教育是实现国家富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但高校是提供教育的主要机构。政府在管理高校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职能,做好宏观管理工作,不能插手高校内部管理事务,应花大力气帮助高校更好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做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者,这样保证高校有更多的自主性空间,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会服务,推进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科学权衡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首先,精简优化高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在高校管理中,高度自治权的实施需由高校行政机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但是高校行政权力又要依托上一级的政府机构才能最终完成,政府机构大,彼此职能间存在交叉的情况,这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管理发展,所以,应该从高校办学的规律出发,对高校行政系统进行必要的撤并、精简,加快扁平化改革步伐,最终建立灵活、松散和学术自治的组织机构。高校行政机构也需要重新审视并设计高校当前的业务管理模式,减少审批环节,提升高校组织机构的整体运作效能,创建学术为中心的流程,减少人员机构臃肿导致的财务压力,将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高校办学中,实现高校行政组织扁平化。同时,按照学校办学的实际需要,设定具体岗位,从行政控制职能转变成服务职能。
  其次,实现人事制度去行政化改革。一是公开选拔高校校长。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对高校校长采取公开选拔制,由高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网站上发布高校校长竞聘公告,采取差额面试的方法公开进行,在面试前将候选人基本资料进行公开、确保高校师生的知情权,采用认知竞聘与提问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面试,在面试结束后,教师、学生分别根据其表现来进行打分,将面试与民意打分成绩结合,选定两位候选人,然后再对其进行严格考察,最终确定校长人选。二是做好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针对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人浮于事”的情况,及时将多余的管理机构和岗位进行剔除。将精选的机构、岗位科学配置职能,给予权力,改变原来的单一行政事务管理运作模式,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做到在行政人员岗位设置上采取竞争上岗、公开竞聘的方式,实行绩效考核,使各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更为专业化、人性化,以生为本,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专注于学业,提升综合素质。
  第四,高校要坚持实施特色化办学。高校特色化办学是该高校与其它高校的区别,有其独到之处,特色同时也是高校的独有标志,是高校从创办以来,历经改革与发展,经过不断积淀形成的。每一所高校都应体现其特色,比如清华大学的特色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是要突出学生的本位意识,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培养出的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等作为办学的特色,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方针政策、人才培养与学科优势等方面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办学特色是高校立校之本,比如师范类高校定位在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方面;普通类高校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方面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避免出现缺乏个性的教育。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区域特点、学科优势、办学定位和区域特点等建立自己的特色。再者,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高校结合实际进行准确定位,清晰了解教师人才结构、基础设施与现有条件等,并出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加以合理规划,对规划进行及时调整,淘汰落后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逐渐创建自身的办学特点⑥。
  其次,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适应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为了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很有必要采取多种有效考核方式,对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开展评估。在民主管理与校务公开上做足功课,虽然高校设置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监督督导,但作为具备民主监督意识的师生在学习、工作中,并未将监督落实到位。在当前的高校校务公开制度中,一般将结果看成是大于过程,民主监督形式化比较严重,导致实际效果并不明显。201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信息公开的内容、路径与范围等多个方面,要求全校的师生员工都参与到信息公开评议与监督中,这实际上在提升工作透明度、强化民主监督的效能等多方面意义重大,需要各大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对待全校师生监督评议结果,在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的运用,提升使用效果,更好发挥监督对提升教学效益的重要性。
  第五,积极推行教授治学模式。高校教授治学模式是通过教授委员会来治学,行政权力不仅不能干涉,还要重点做好后勤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教授委员会在科研成果认定、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及学术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可行使最高决定权。发挥教授治学模式效能,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基础学科投入力度。高校在进行院系设置过程中,关心人类实现长期发展的一些学科,比如数学、哲学,还有因市场需要所设定的电子、金融等学科,这些基础性学科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给予基础学科的学生更多的支持。二是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避免走大而全的情况,比如法学、计算机、英语等专业大部分高校都有设置,这样就会导致高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方向不突出,这需要高校从自身优势学科出发,设置优势专业,这样有利于提升学校在某一方面的影响力。三是资源投入方面,要从筹集的经费资源中,适当往优势学科、重点专业倾斜,并对招生、就业等方面院系下降的,进行适当增减,确保经费发挥最大效能。四是强化法律保障。高校教授治校一般是通过学校内自发成立的基层学术组织来完成的,必须保障高校基层组织的法律地位,才能更好发挥教授治校效能。为了更好确保高校基层组织的运转,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学术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确保能依法履行合法权利;特别是基层组织内的成员的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候,也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权力。因此,很有必要强化法律保障,实现依法治校。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注释】
  ①陈梦然:“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呼唤大学校长职业化”,《高校教育管理》,2015年第1期,第22~28页,第50页。
  ②李国志:“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5期,第5~7页。
  ③李淑芳:“关于高校管理中‘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97~99页。
  ④李敏亮:“对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去行政化的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11期,第15~16页。
  ⑤李梦虺,黄泽龙:“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回顾与探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113~117页。
  ⑥陈瑶,黄泽龙:“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探究—基于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煤炭高等教育》,2013年第4期,第70~73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其他文献
【摘要】生态旅游自兴起以来就广受各方关注,因其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起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文章力图厘清旅游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扬长避短,优化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旅游资源,避免因粗放型开发模式造成自然资源的人为破坏。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规划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
在复兴之路的进程中,中国历经坎坷,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何看待中国的奋斗历程;世界面对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心态;面对成绩和问题,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和作为继续提升国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仅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思想,而且把治理与教化相结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守法意识的养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
【摘要】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各高校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建立高校产学研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文章从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两个角度对基地管理中的实践教学管理、科研与成果转化管理、人才交流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校 产学研基地 企事业单位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中共
【摘要】“指标考核制”是司法机关运用多年的对司法机关内部实施奖惩监督的一套机制,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司法活动规律相违背的问题,破坏了正常的司法活动。因此在中央政法委明确要求取消不合理的考核制度后,建立新的考核机制,促进司法机关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司法活动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考核机制 司法机关 重构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A  在司法机关内部设立考核机制,是各国对
【摘要】文章从现行《著作权法》中的相关法条出发,探究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在我国现实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通过分析该制度的基本理论、相关市场现状以及新修草案中关于该制度的改进,试图探讨在我国目前的录音制品市场下法定许可制度的去留存废,并对该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著作权法 录音制品 法定许可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的含义。我国学界通常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放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之外,还源于我们正面临着发展驱动和经济体制双转型滞后的问题。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难题,就应当从深层根源去寻求方案。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驱动转型 制度治理 发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
实践中,复议机关在处理掺杂民事争议的行政争议时,经常会产生强烈的调解愿望。行政复议机关对民事争议的介入和调解,最终目的是修复不当行政行为。但目前复议机关调解民事争议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我国社会开始进入法制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民公共精神领域的相关问题开始得到不少专家学者关注。文章首先对公共精神的内涵特质
自从斯诺先生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割裂、冲突,一直是当代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融合汇通的"第三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