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替,德育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除了幫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之外,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试着分析如何平衡智育和德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德育教育高效的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期望能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173
  引言
  初中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组成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领域,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将道德观念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策略,来平衡智育与德育两者的关系。
  一、借助具体案例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智力、心理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成长,但故事和案例仍然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好学生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感兴趣,并借助这些具体案例来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亲情之爱》这一课时,就可以找寻一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来开展德育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感动中国》中评选出的朱晓晖,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父亲,他不得以辞去了在报社的工作,并且变卖家产,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也都离开了她,但是她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父亲,最终在社区的一个地下车库里安了家。因为为父亲治病,朱晓晖欠下了很多外债,她每周会定期给这些债主的孩子补课,感恩这些帮助她的人,用行动来温暖他人。在引用这个案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感动中国》中相关的报道片段截取出来,配合着我们的教学和讲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能够感受到本节课的主题:“亲情之爱”,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爱戴自己的父母,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践行到实际生活当中。朱晓晖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这些鲜活的案例,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学习的主题,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个女伯爵和花花公子的故事。花花公子以为女伯爵是一位魅力的侍女,于是就很冒犯的邀请女伯爵去跳舞,但是被女伯爵拒绝了,并且对这位花花公子进行了言语上的羞辱。这样的遭遇并没有让花花公子一蹶不振,反而点醒了他,从此之后他发奋读书,成为了一所大学的教授,并且取得了诺贝尔奖。这样励志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发挥出更高的教学效率,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平衡。
  二、转变教学理念,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现状,所以教师要注重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时代发展的特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学会给予学生更高的课堂参与度,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构建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让学生能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条件。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发现自己》这一节的课程内容时,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存在的优点、缺点,甚至是自己的一些小烦恼等等,都在课堂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这样的形式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抒发情绪,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避免一些小问题和小摩擦。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先将自己最近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尽量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予学生一定的参与度,让学生大胆进行发言和展示,帮助学生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学生的各种困难和心理障碍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各种观念,借助展示的平台来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参与度,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德育教育的开展也就会更加平滑。
  三、通过实践开展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和应用大量的知识,如果带领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形式,不仅教学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会出现厌学情绪,所以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将会是一种可行的形式。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友谊的天空》这一节时,就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讲述自己与同学、朋友的交往故事,或者一些中外名人的交友趣事等等,让课堂更有活力。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去敬老院做义工等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借机会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行为。
  参考文献
  [1]马镇东.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9,20:209-210.
  [2]杨振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88.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现代化教学环境,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现代化教学氛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灵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这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灵动;兴趣;教学手段
期刊
摘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可以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可以让幼儿在愉快地学习中获得知识,学到经验,得到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9-149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不过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构建小学生完整的语言结构,提升其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是众多相关工作者迫切探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探究以生活照亮语文课堂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而言,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语文水平,并对其他科目也有重大的影响。在过去,我国的小学识字教育一直过于看重教师的传授过程,却对学生的吸收、理解缺乏重视,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意图让他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增加识字量。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收效甚微,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发掘毫无帮助。基于此,本文章对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指导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
期刊
摘要:基于高效课堂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究,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英語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英语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我们学习英语将来是要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只要涉及交流,那就一定离不开“读”和“写”,通过读和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高效课堂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
期刊
摘要:音乐学科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的学科,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流行音乐是一种比较通俗的音乐形式,它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同时在设计层次方面也有着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流行音乐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本文就主要针对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具体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知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前,立德树人理念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办学思想,需要做到以德育为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如何才能逐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去树立高尚的道德意识,遵守行为规范,切实健全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初中班主任作为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也应该主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本文将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完善家校合作共育三个角度去分析初中班主任应该如何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年级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展开分析,就传统文化在此方面教育教学的渗透进行探讨分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语文学科便是此方面渗透教学的最佳途径之一。文章从情感教育、教材、史实以及生活化教学等多个方面阐述具体的渗透策略,力求将传统文化高效渗透至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课改要求初中的历史学科不仅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因此,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文本将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此希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