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教育的祛魅与复魅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86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现代性社会消解了历史的传统,使教育陷入迷失的危机中,面对现代性教育的复杂标准,本雅明从孤独中走了出来,用隐喻和寓言反观教育,寻找儿童世界的方向感,试图以“片断”的方式冲破现代性教育的困境,实现教育简单而尊贵的理想模式。在反叛现代性的教育后,本雅明重构了儿童的文学教育理念,在思辨的逻辑思维中建构儿童教育的艺术空间,使教育重拾起精神的失落文明,从边缘化地带向中心靠近,捍卫了儿童教育的人本立场和道德尊严。
  关键词:现代性 儿童教育 本雅明 祛魅 复魅
  追溯本雅明的文化历史踪迹,像在追寻一湾灵动的清溪,又像在捕捉游走在世界边缘的徐徐蹒跚的幻影。映射本雅明阴郁却诗意的传记化人生,姿态各异的本雅明小人像层层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或是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的沉思者;或是徘徊在单行道的游蕩者;又或是迷失在都市里的行吟诗人;甚至只是一个羸弱孤独却渴望一份沉甸甸幸福的孩童.....一个个破碎化的记忆拼组起来,构成了本雅明饱受劫难而闪闪发光的阅历剪影。本雅明是一个无限的多面体人,他的思想在一天之内是集中完整的,然而在另一天,他的思想便断裂成碎片,重新组织起来,万花筒般的思想让他的多面性具有了艺术的美感和哲学的反思。本雅明除了讲述了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无数的可能性,还勾勒了教育的图像,他站在主流的边缘,牵引着读者与现在的时间相遇,重构了文学教育的图像概念,派生出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儿童文学教育的寓言。
  一.消解教育的现代意蕴
  本雅明把现代性定义为“世界藉幻象的统治”,他所关怀的是想象、错觉、幻景等关键词语,并把飞逝的时间、空间、因果性承接于不连续、碎片化的记忆中去,从而投射出对现代性产生的生活方式的阐释与理解,正如克拉考尔所说“本雅明渴望从梦中唤醒世界”。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本雅明看到了传统儿童文化遗产的大崩溃,清晰地认识到儿童的世界是一个虚假的乌托邦,他对历史和现代饱有敏感的分析,始终保持警醒,揭示了现代儿童教育片断性与残破性,探索儿童教育的真正发展之路。本雅明对现代性有着一种潜在的反叛意识,他不排斥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但他拒绝自由危机和独立价值的异化。本雅明认为在现代性的视域下,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并不难发现通往未来的道路,真正的困难在于以一种柔软优雅的力量化解前行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和危机。现代人把自身置于十字的交叉口,对未来充满了未知和迷茫,他只能重新审视道路,将存在的事物化为瓦砾,从而穿过那条瓦砾的道路。现代性带给世界理性,也带给世界断裂,投射到教育层面,现代性让教育工具化了,教育失去了本真的价值追求,而沦落为一种固定标准。本雅明对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做出了基于教育思想的经验判断,他发现教育功能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儿童自主精神的闪现,反而将儿童牵引到了具有从众性和强制性的人群中,削弱了儿童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性教唆教育以一种极其迂腐的方式去迎合儿童,创造出适合他们的学校制度、教科书、玩具等,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启蒙”。但是这种“智慧的启蒙”只能是一种幻想或者是空想。针对儿童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为儿童提供富有趣味的东西,提供可以唤醒童心的建筑工地。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难以估量的,他们被世界所吸引,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物质世界,那是一个独立于大物质世界中的小物质世界,而教育的终极追求就是试图用儿童的特有方式去开启通向小世界的门径,即使没有打开这个独一无二的小世界,也要掌握儿童世界的大致标准,否则人们面对的教育世界总是不完整的、是失去总体的教育世界。
  本雅明在注视现代社会的同时,也获得了现代性回望的凝视,在批判现代性的锋芒中,反观现代性对教育进行的“祛魅”,试图重新还原人们对儿童世界的洞察力,捕捉儿童世界中鲜活的灵魂,从而通过历史反观现代,重塑更接近智慧传统的儿童世界。“祛魅”一词来源于马克斯.韦伯的“世界的祛魅”,又称为“世界的解咒”,具体指“摈除作为达到拯救的手法的魔力,把魔力从世界中排除出去”,[1]“祛魅”是对宗教权威统治的解构,打开了思想的禁锢,转向到现代性的理性化之中。“祛魅”一词道破了自现代性发轫以来社会精神形态的本质现象,它揭下了神秘文明的面纱,消解了哲学的价值意义,面对神话宗教的失落,“祛魅”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将科学观念渗入社会的每个领域,从而建立一个可以主宰时代的合法性社会。“祛魅”开启了高度理性的时代,用清晰的思维脉络构建了人类生活的存在方式,各个领域都试图获得自身的合法化属性,教育也在理性的指引下,与技术和功利结合,焕发出启蒙的光彩。但当现代理性扫荡一切文化遗产的传统价值之后,它并不能为“祛魅的世界”提供完善的意义阐释,精神世界的瓦解也让教育贬值,现代人的焦虑感、反常感和漂泊感,同样映射在儿童身上。社会的商品化和世俗化,割裂了教育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纽带;技术的进步和思维的理性化,既使儿童读物的精华走向衰亡,也让儿童玩具的发展史断裂。面对理性的崛起,儿童教育失去了原有的想象力和自由,所谓的启蒙也只是改良教育的产物,面对新的世界,儿童失去了炯炯有神的目光,所有虔诚而灵动的心灵都日渐枯竭,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在现代社会变得更加软弱和妥协。
  二.重拾教育的价值碎片
  本雅明在看到现代性教育的“祛魅”同时,也反思科学理性主义的局限性,传统教育的巫魅被理性祛除了,教育的良知也被理性泯灭了。本雅明哀叹现代社会的“祛魅”,企图用原始主义的魅力重新审视儿童教育,站在儿童的立场,回归到传统文学、美学、哲学的意蕴中去,对于现代性教育的建构也具有了一层“复魅”的意味。所谓“复魅”是对“祛魅”的一种呼应,后现代主义者格里芬提出“复魅”即指“自然的复魅”,“复魅”并不是无意识的倒退,而可以拓展理解为重拾传统价值的碎片,使人在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的大机械时代中,仍保有一丝清醒,不会沦为机械的零件,也不会被机械所吞噬。“复魅”不仅要重建社会政治秩序,也要重新确立人本宗教的信仰,用规范的传统力量和发展的理性共同探索世界。“现代性教育的复魅”就是要还原儿童本我的轮廓,打破常态标准化的平庸,将自由与创造作为打开儿童世界的试金石,尊重儿童的意愿,让儿童编织关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童年捕梦网。不要用绝对理性的标准驯服儿童,也不要用进步的技術控制儿童的意志,更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禁锢儿童的想象力和游戏的能力,而要长远审视教育的目的,把儿童与自然、社会的亲和放在重要的标尺上,使儿童主体成为现代性生活的一本导向书,呈现给教育更多的意义与价值。现代性教育绝不应该是同一个万花筒所变换出来的不同方面的图案,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由儿童主体建构起来的物质世界。现代性世界不应该是一个有商品经济、生产交换支配的幻境与假象,现代性教育也不应该是一种用于维护现存世界的工具,货币可以贬值,但教育不能贬值,儿童的童心更是不能被现代性的教育所泯灭。对于儿童领域的现代性教育,要打破儿童成人化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儿童的价值,用诗意的文学想象消解现代性的知识话语,把真诚质朴的儿童语言还原给儿童,描绘属于儿童世界的现代性图景。   本雅明复归儿童教育的传统价值,强调旧时玩具和小人书的价值,成为一个有趣的古典收藏家。在本雅明的收藏世界中,旧时的玩具和小人书是有历史的,有记忆的,甚至是有生命的。聚焦玩具和小人书的秘密,就是在聚焦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探索这些传统玩具的历史,将玩具的演变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玩具这个游戏场域,试图叩响儿童世界的大门,了解儿童在玩玩具中的心理状态,分析玩具对于儿童的教育意义。锡制玩偶、西洋镜、“哼哈二将”的棉质玩偶、小型插画、蜡质偶像,这些古典简单的玩具背后蕴含不是技术的魅力,而是儿童的魅力。本雅明收藏的不仅是过去的玩具书籍,还收藏了儿童传统记忆的碎片,他收藏过去的意义就是在对教育进行一场“复魅”。随着现代媒介和技术的变化,儿童的游戏玩具或者小人书的商业性和工具性越来越明显,儿童在日渐完善的教育场域中却获得越来越多无价值的教育,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也再度模糊,儿童的独特性在走向消亡,童心也面临泯灭的危机。如此一来,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教育的“祛魅”和“复魅”,应该站在更具体更广泛的深刻立场上,探索在危机时代儿童的教育价值取向,用价值理性对抗现代性的异化。现代性视域下的“童年的消逝”也未必是一次颠覆性的转变,不同时代应该有不同时代的儿童与童年模式。而教育所需要做的是启迪儿童的心智,在“祛魅”和“复魅”的过程中,捕获儿童世界的永恒意象,通过意象不断呼唤童心,将儿童从现代性的梦魇中解救出来,重拾教育的碎片拼接起来,使儿童的教育重新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本雅明在现代性视域下对教育进行反思,对儿童世界加以关照,试图实现教育的解构与重构。他的独具见解的教育思想既折射了现代性社会中儿童教育的困境,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儿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出路。本雅明揭示了现代教育的弊端,用诗意应对世界的惊颤,用想象还原儿童的灵感,既展现了儿童教育的动态发展过程,也从现代性的生存环境中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典型缩影。
  参考文献
  [1]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论教育——儿童.青春.教育[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2]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伊斯特.莱斯利.本雅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碎片[M].商務印书馆,2005.
  [6]刘北成.本雅明思想肖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注 释
  [1]马克斯.韦伯《新教倫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国有煤矿企业思政工作的人性化管理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思政工作对煤企的重要作用,找到适合当前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国有煤企思政工作的组成及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国有煤企思政工作常见问题,提出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煤矿企业;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  国有煤矿企业是建国伊始即创立并发展至今的传统国有能源企业,其思政工作经历了早期计划经济时代
成长需要专注力rn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越早培养效果越好.2岁之前的宝宝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培养专注力往往比较困难.但2岁以后,就应逐渐训练培养宝宝的专注能力.rn通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后备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中职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使中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白血病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
摘 要:本论文主要浅谈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意义关系的应用价值,主要涉及了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及同形异义关系的应用价值。其次是成分分析的应用价值。最后谈一谈搭配的应用价值。研究这几个大方面的应用价值十分具有意义,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得不少的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语义关系;成分分析;搭配;应用价值  同义关系是意义关系的一种,表示两个词汇含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意义。例如英文中的lawyer和a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着力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保稳定,
期刊
当前,随着我省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民对高新农机具的要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及先进农机具的大量应用,这就要求农机经营者迫
东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决策部署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规模招商、大手笔创新、大幅度提效、大力度落实”为抓手,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