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儿》幕后:赵本山和作者张猛“父子”情义“相当”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hank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大腕成了忘年交,“父子”有缘二人转
  
  1975年4月17日,张猛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父亲张惠中为影视剧及小品导演,母亲陈佩云是专业演员。早在赵本山出名前,张惠中夫妇就同他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有一次,张惠中夫妇出差外地,要一个星期才能回来。当时张惠中家里没请保姆,谁来照看年幼的儿子呢?赵本山得知此事后,停下手头的工作,住进了张惠中家里。两个人玩游戏,下象棋,唱“二人转”,玩得不亦乐乎。
  等张惠中夫妇赶回家中,张猛已同赵本山成了难分难舍的忘年交。赵本山打趣地说:“小猛要是我的儿子就好了,他好缠我呀,我一说话他就乐。”张惠中哈哈大笑着说:“这叫有缘。你就把小猛当作自己的儿子好了,反正我又不会吃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张猛长大了。1995年高考前几个月,张猛突然萌发了考电影学院将来当导演的念头。张惠中不愿“子承父业”,为此征求赵本山的意见。赵本山当即表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些。”张猛打听到中央戏剧学院舞美设计专业对外招生,他凭着过硬的书法、美术功底,叩开了这所学院的大门。
  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期间,张猛开始尝试着创作影视剧本,因没有名气,他只能当枪手。他与一帮同学冒着严寒酷暑拍摄了多部DV电影,代表作《耳朵大有福》被柏林电影节选中参展。每次放假回家,张猛都主动帮助张惠中修改剧本。赵本山得知这些情况后,打电话给张猛:“好好干,年轻人不要太计较报酬,年轻人就要多吃点苦,老天看得见。”
  1999年,张猛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电视台,担任舞美设计总监。干了一段时间后,他不满足于当“熟练工”,想停薪留职去北京打拼。张惠中夫妇同儿子唱起了反调,赵本山却站在了张猛这一边。他语重心长地对张猛说:“马厩里跑不出千里马,年轻人就要多出去闯荡。如今这个年头,有两种东西有钱也难买到,一是后悔药,二是经验。”在赵本山的激励下,张猛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在北京闯荡的日子里,张猛一边攻读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一边创作出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冰峪沟》、《家和万事兴》、《我的新郎》等剧本。赵本山经常对张惠中说:“后生可畏,不服不行啊。”
  
  延续经典,“父子”携手练《功夫》
  
  2004年12月23日,张猛陪着父亲张惠中到赵本山家研究2005年春晚小品剧本。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赵本山感叹道:“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了,春晚这台大餐不好对付啊……”张猛从未写过小品剧本,他认真听着众多高手的发言,不时地歪着脑袋思考着什么。在回家的路上,张猛对父亲说:“研究会上,没有一个我认为很好的作品。”“你是局外人,不懂春晚小品的门道。”“没有更好的本子,就可以延续过去的经典啊!”父子在车上辩论几句后,就闹得谁也不搭理谁了。
  那几天,张惠中家里朋友不断。张猛同这些朋友聊起春晚小品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续写《卖车》、《卖拐》,像“无间道”那样的,弄出一个“卖心眼”、露功夫的故事。看到这样的小品,观众不笑得前仰后合才怪呢。
  张惠中对儿子的高谈阔论不以为意。没想到,这些朋友当天晚上就把张猛的话一字不漏地传给了赵本山。第二天一早,赵本山亲自驱车赶至张惠中的家里,问张猛:“小伙子,你说的‘延续过去的经典’是什么意思?”张猛说:“就是让老品牌焕发出新魅力……”赵本山兴奋地紧紧握住张猛的手说:“小猛,你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拿出本子吧,叔等你。”
  当天是圣诞节,张猛要赶着去北京电影学院准备硕士毕业论文,赵本山亲自开车送他去机场。上飞机前,赵本山说:“到了北京后,你就安心地写本子吧。写砸了,叔不会怪你。”坐在飞机上,张猛就开始构思了,感觉越来越好。到了首都国际机场,他已对这个本子有了大致的框架。
  当天晚上,张猛谢绝了同学“狂欢圣诞夜”的邀请,一个人呆在集体宿舍里不停地想啊写啊,熬了一个通宵后,他拿出了初稿。然后战战兢兢地把定名为《功夫》的本子传真给赵本山。赵本山看完后,打电话给张猛说:“这个‘忽悠与反忽悠’的创意不错,脑筋急转弯、苦肉计、反间计等三个片段基本成形,但还不够抓人。你要记住‘笑死人不偿命’这句古话,如果这些包袱能达到‘把人笑死’的地步,那这个小品想不火都难。”在赵本山的点拨下,张猛的语言“鲜活跳跃”起来,于是整出了这样的开头:“听说他不当厨师,改防忽悠热线了,竟敢扬言再不上当受骗了……”赵本山对这样的开头很满意。
  小品《功夫》中的“脑筋急转弯”涉及猪、驴这两种动物,无论张猛怎么改,赵本山都不认可,认为张猛缺少农村生活经验。张猛通过了毕业论文,有些空闲时间,就决定去偏僻农村体验生活。赵本山知道后,大加赞赏:“对,小品就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你要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精髓。”
  于是,张猛带着小品《功夫》的本子,深入到铁岭农村。他吃住在农家,不仅对乡土风情有了更多的感悟,而且对猪、驴等牲畜有了感性认识,制造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包袱:“我家有一头老母猪,黑地白花的。早晨一起来打开家门以每小时80迈的速度向前疯跑。‘哐当’撞树上,死了!”“撞死了?这头猪的视力是不是有问题呀?”“两眼都是1.5的。”“会不会有什么心理疾病啊?”“心理可健康呢!”“那怎么会撞死呢?”“那头猪脑筋不会急转弯呗!”
  张猛把这个融入更多生活经验的本子交给赵本山审阅。赵本山看完后,先是说“后生可畏”,接着抖出了本子中的最后一个包袱:“自学成才!”
  2005年春晚,小品《功夫》大获成功,被亿万观众评为“最受欢迎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赵本山认为自己的这一步棋下对了,他在公开场合表态:今后的小品创作应以年轻人的机智幽默为主,而不能靠东北方言取胜,小品内容应上一个档次。去央视领奖回来,赵本山把《功夫》所得的3万元奖金全部给了张猛。张猛不肯收,赵本山说:“听我的,你的劳动值这个价!”
  
  干爹搭台儿子唱戏,婚礼上的另类祝福
  
  2005年4月初,赵本山正式聘任张猛为本山影视传媒公司副总裁。在颁发聘书仪式上,赵本山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的圈子里多了个年轻人,他就是张猛。张猛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是个特别能干的小伙子。我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在这儿干得非常舒心……”说到这里,赵本山紧紧握住张猛的手,动情地说:“干爹所能做的,就是给你长袖,由你去舞吧。”
  出任副总裁后,赵本山给张猛配备了专车,月薪近万元。张猛负责本山影视传媒公司的广告宣传及艺术节策划、网站运行、本山艺术团的日常事务等方面的工作。赵本山还给他布置一项任务,那就是给自己创作小品本子。张猛的工作非常投入、认真。赵本山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一次次告诫张猛说:“不要有给我打工的想法,你这是在给自己打工,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前程。”
  进了本山影视传媒公司工作后不久,张猛经人介绍与沈阳建委记者站站长、本山影视传媒公司原总裁办秘书李丹相恋了。漂亮温柔的李丹小张猛两岁,父亲是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与张惠中和赵本山都是朋友。赵本山经常过问张猛的恋爱进程,再三嘱咐:“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事业才是爱情的根基。”
  2005年11月5日,是张猛结婚的大喜日子。
  当主持人宣布:“下面请新郎的干爹赵本山致词!”话音刚落,赵本山兴冲冲地走上主席台,说:“张猛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他父亲也是我的多年挚友,新郎新娘的两个父亲都能喝酒,喝多了就侃,一唠就半宿,两个妈妈也有共同特点就是都能聊,有时候还能聊急眼,不过没两天就好了,所以我说他们两家真的很投缘。”
  随后,他把目光投向满脸幸福的新郎和新娘,开始“戏说”起婚礼来:“新婚的开始就像一部戏,结婚的这个仪式就像为这部戏拉开的一个序幕,你们都要认认真真演好这出戏。今天会是你们人生难以忘记的一个新起点,但婚礼再豪华都只是一个过场,新婚无疑是明媚、灿烂的,婚后就是从蒙眬走向了成熟,对老人孝敬、好好工作这才是重要的。”
  见新郎和新娘显得很严肃,在场的嘉宾也陷入了沉思,赵本山开始逗乐了:“婚礼完事明天赶紧上班,公司还有很多计划都没完成呢……”
  婚宴尚未结束,赵本山因赶着去拍戏,就悄然告退了。张猛一遍遍地咀嚼着赵本山在婚礼上的另类祝福,心里涌起了澎湃的激情……
  
  “相当”流行,“父子”春晚《说事儿》火爆神州
  
  蜜月尚未结束,张猛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作为赵本山智囊团中的一员得力干将,张猛开始为小品本子而忙碌起来。在小品剧本研究会上,赵本山深有感触地说:“全国观众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既要逗大家开心,又不能无聊,要高雅,小品这几年越演越难,我真有一种挑着鸡蛋筐走钢丝的感觉。”
  张猛向赵本山提出了一个问题:“明年春晚,你准备和谁搭档?”赵本山愣住了,自言自语道:“范伟?不行,他要和家人一起过年。宋丹丹?可以,她顶替高秀敏,再合适不过了。”
  张猛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宋丹丹上场,就可以搬出崔永元,他现在主持《小崔说事》,全国人民都知道小崔患上了抑郁症,以此为由头,拿崔永元开涮,延续6年前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如此沧桑巨变,该有多少信息容量啊,自然是包袱不断……”
  赵本山拍着脑门说:“又是一个姊妹篇?”张猛点头说:“对。延续经典,也是创新啊!”赵本山说:“好,你快拿出本子。”很快,张猛创作的小品“说事儿”与何庆魁、宫凯波等王牌编剧创作的本子一起呈送赵本山的案头。
  赵本山看完了几个本子后,当即敲定狗年春晚与宋丹丹和崔永元“说事儿”。“用张猛,就是想给小品加入新的元素与营养。张猛是个年轻人,他思想敏锐,能给我们这些‘老人’带来很多时尚、流行的东西,这样肯定能笑倒观众一大片。”
  为了春晚小品尽善尽美,赵本山要求张猛一定要扎根到群众中去,这样本子才鲜活,“原创,才会经典”。于是,张猛带着本子再次回铁岭老家体验生活。他深入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与父老乡亲不停地唠嗑、找感觉。当张猛带着“专机,运砖的拖拉机”、“女人啊,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小心眼儿才睡不着呢”、“过去那张脸就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似的”等包袱满载而归时,赵本山看后大加赞赏,认为这些原生态的东西很对观众的胃口,但容量还不够。于是,张猛又把禽流感、沙尘暴、签名售书等流行语加进去,赵本山认为抓住这些流行语做小品是对的。
  张猛随即展开了另类思维,整出了“撕书糊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等老掉牙的词汇。赵本山称赞说:“不错,相当不错!”张猛深受启发,把“相当”这个修饰词穿插到本子里,说要让“相当”成为春晚之后的流行词,让大家说什么都“相当”一下子。
  张猛原本给小品《说事儿》的结尾,采用了戛然而止的定格方法。赵本山征询智囊团成员的意见,认为还是余音绕梁的效果好些。
  于是,张猛又一次带着小品本子深入铁岭农村,与民间歌手广泛接触,收集到大量自娱自乐的民歌。在此基础上,他终于整出了别具一格的“新民歌”:“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啊。白云黑土来到了电视台呀。说起了以往的事儿,唠不到一块儿。他说黑我说白,她装相我拆台呀。当着小崔抹不开啊,实话不敢说出来呀……本来都挺实在的,为啥你出点小名儿,人就飘起来啊……开水它不响, 响水它没开呀,捅破了窗户纸把嗑儿唠明白。本本分分,实实在在,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过来呀……”
  本子基本定稿后,张猛随父亲和赵本山去央视排练春晚小品《说事儿》。赵本山与宋丹丹、崔永元聚在一起,抠台词、对眼神时,张猛也没闲着,他跟在父亲张惠中身后,只要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就喊停修改。结果是反反复复排练,马不停蹄修改。
  2006年1月22日,春晚进行第四次带妆彩排。张猛提议赵本山要吃点炒韭菜,让牙花上沾点韭菜叶,这样打起嗝来更真实。赵本山认为这主意不错,中午就去餐馆里点了盘韭菜炒鸡蛋,没想到竟然引起了皮肤过敏,身上起了小疹子,只得去医院打点滴。此事引起了一场“地震”,媒体纷纷作出“赵本山罢演”的报道。张猛赶去医院看望赵本山,向他表示真诚的歉意。赵本山哈哈大笑,说:“年轻人,你没错。既然选择了艺术,那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2006年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小品《说事儿》包袱迭出笑料不断,成为语言类节目中最精彩的一个,再一次火爆神州。在本山影视传媒公司召开的庆功会上,赵本山深有感触地对张猛说:“博,然后才能专。你出名了,固然是好事,但不能为名气所累。”说到这里,赵本山指着窗外的大树说:“我们要汲取一切有益的营养,像大树那样平静地生长……”张猛把干爹的话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他相信,有这位艺术大师指路,自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来。
其他文献
2001年6月30日,这一天是郑亚旗18岁生日,父亲郑渊洁郑重地对他说:“从明天起,你的保修期就到了,你就不能向我要钱了,家里的一切都得分担,咱俩出去吃饭都得AA制。再向我要钱,那就是废品、次品。”其实从郑亚旗10岁开始,郑渊洁就不断“警告”他:“18岁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18岁之后,我就不管你了,相反我要什么你给我什么。”  过了18岁生日,郑亚旗就开始找工作,他原以为求职很容易,他得意洋洋地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以43秒48的成绩夺得金牌,成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卫冕的冠军。  值得称道的是,当王濛冲过终点之后,先与场边的教练李琰击掌相庆,再次侧身而过时她奋力冲向护栏与眼睛湿润的李琰紧紧地抱在一起。高举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之后,她又滑到教练席跟前,双膝跪地,用中国人的最高礼仪向领导、教练、队友们磕了两个响头。那一刻,让我们感动
乘车打发时间,想买几本杂志,《做人与处世》让我眼前一亮,仔细翻看,觉得十分有特色。首先是它保持了原创性,其次是平凡人说平凡事,情真意切,多了几分亲切感。今天的名人是昨天的平凡人,明天的名人就是今天的平凡人,能培养新人的杂志更有为他人做嫁衣的风度。杂志所选的题材广泛,从各个侧面侃侃而谈做人处世的道理,虽说主要面向年轻人,但只要心有灵犀,必有所获。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深入挖掘题材的意义,去触及读者内心深处
……  先把理想藏起来,理想不必天天想。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广播学院考试容易过,逃课没人抓,课外书随便看,我是因为这个报考的。但是现在考广院,恨不得北大、清华的分才能进热门专业。我说,我买的是原始股。  北大很牛,不是现在在那里上学的学生造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学校从无名之辈变成名校。要成为原始股的购买者。人家买的是期货,不是现货。  对于60后来说,房子太贵,我们
2011年5月,有记者这样问一群山里孩子:“你们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齐声答:“万叔叔!”再问:“你们最爱的人是谁?”孩子们又齐声答:“万叔叔!”  在“好人”成为稀世珍品和模糊疑品的时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确定、如此强烈的不二人选,仅此一点,这好人就已经是下一代的感化神,超越了父母,也超越了时代。   “万叔叔”名叫万建光,是汝阳穷山村的农民。穷人都想致富,为了温饱他学会了开车,在
闲翻报纸杂志,看着那些精美的图片,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文胜境,无论是大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小镇的宁静,都禁不住让我心动,想什么时候也能去游玩,哪怕是“一日看尽长安花”,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然而不能。正像一首歌里唱道:“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终日里为生存而奔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但这挡不住我的旅行。我会把一次鞍马劳顿的奔波添加“旅游”因子,于是,我的旅行不再是满身的疲惫
文静在她的QQ签名上,留下一句“也许唯有一死才可以得到解脱吧”,然后就不见了音信,让我着急了好多天。手机打不通,QQ头像天天是黑白的。直到有一天,我挂上QQ看见她的头像(一只海豚)在闪烁,这才放下心来:这丫头好歹还活着。然后再看她的留言:谁让你们都不关心我呢!  想知道得多点,不好问,不知道她的痛处在哪里,也许问了会变得更糟。而且,我是“老师”,有些事情,可能牵涉的人,不问更好些吧。远远地,小心翼
十字路口向西的拐角处,一方不足5平方米的露天场地,是他和她的工作岗位,早上、傍晚或礼拜天,他们一家三口就会登上这个舞台。舞台之上,他显然是主角,她和孩子是配角。  场地上一块退了色“修车,兼修电动车”的牌子,一把破损的帆布伞,一辆堆满工具和配件的三轮车……唯一醒目的是,一台崭新的充电机,充电机前的招牌上红底白字——充电10分钟,只收1元钱,可行10公里!  每天上下班时,他们的修车摊周围都停满了待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抱怨领导,抱怨家人,抱怨环境,抱怨生活,抱怨社会。可是,更多的时候,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没有人喜欢和一个絮絮叨叨、满腹牢骚的人在一起相处。再说,太多的抱怨只能证明你缺乏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才会将一切不顺利归于种种客观因素。若是你的上司见你整日哼哼唧唧,他恐怕会认为你做事太被动,不足以托付重任。所以有发牢骚的工夫,还不如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才能
一本《做人与处世》,为何能调和如此众多的胃口,演绎成大众视觉的盛筵?一本《做人与处世》,为何能吸引成千上万的眼球,幻化成人们精神的后花园?一本《做人与处世》,为何能让不同年龄的人手不释卷,导引人们从容向前?  答案写在每一个喜爱《做人与处世》的读者心上。  打开杂志,便走进了一片广袤的天地,走进了一个澄清的世界。思绪如同一缕轻烟,氤氲在淡淡的书香里,天光云影共徘徊,水天一色任驰骋。  总有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