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坚韧而美好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女儿秋秋的婴幼儿时代,我爱着她,纯出自然。那时我没有读过蒙台梭利育儿法或者类似的书籍,未曾有意识地去修习养育孩子的技巧,我爱她,只是出于一位母亲的生物本能,跟母鸡呵护小鸡是差不多的。
  但是我从别的母亲那儿得到一些令我略略惊讶的反馈。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中学女同学,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聊天的时候秋秋一直倚靠在我身前,我揽着她跟女同学说着话。有时秋秋插嘴,我就回应一下;有时她跑开,过会儿又跑回身前,便继续揽她在怀。
  送客人出门的时候,女同学突然说:“我从你这儿学到了很多,在怎么对待小孩子上……”
  我大为吃惊,我并没有教她什么呀,话题都没涉及到孩子。于是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她说:“你对你女儿真好,以后我也要对我女儿好一点。”
  某次,和同事一起参加一个聚会,同事到我家约我一道走。秋秋5岁,抱着我的腰纠缠:“妈妈,我也要去,我要和你一起去……”
  我蹲下来,跟她说这次不能带她去。
  她继续纠缠,语声带了一点哭腔。我蹲着把她揽在身前,温言软语安抚了好一会儿,待她情绪基本平定才跟同事出门。
  出门后同事说:“换了我家宝宝这样子闹,我早就一巴掌过去了!”
  我惊讶地看着她,不明白为什么要一巴掌过去。孩子依恋母亲,她想跟你在一起,这是很正常的事啊。她已经够难过的了,为什么还要打她?
  二
  我们一直很惯女儿。
  13个月大,秋秋学会了走路。有一阵子家里晚饭挪到茶几上吃,茶几的高度差不多在她胸前,上面的东西她可以轻松够到。每端上一盘菜,她就用手拈起一小点,揉一揉,捏一捏,看一看。
  她爸爸说,再用手抓菜就打了。
  秋秋不理睬警告,继续时不时用手抓起盘中菜放到眼前观看。
  秋爸用筷子敲打她伸出来拈菜的手指,开始只是作势轻敲,警告性质。
  小孩子不管,继续拈菜。秋爸便加重了筷子敲打的力度,准备当真给点教训了。小家伙稍稍有点疼,惊讶地抬眼看一下爸爸。
  这时候我生气了,拿走她爸爸手上的筷子,说:“干嘛要打她?她只是想了解面前这样东西,手是她了解这样东西的途径,就跟用眼睛看是一样……所以她没有什么过错啊。”
  晚饭后我们带她散步,几条小马路人车稀少,秋秋走着走着,会突然兴起,估摸是怀念不久之前的爬行岁月,便两膝着地,双手在前,在马路中央吧嗒吧嗒爬起来。我们在一旁笑着继续朝前,保持跟她的爬行同样的步速,任由她爱爬多久爬多久。
  记得也是在秋秋四五岁的时候,一天晚上,一个朋友来看我,告辞的时候秋秋已经上床了。她在卧室里听见我送朋友出门的动静,嚷着也要去送。那是冬天,她已经脱了衣服钻进被窝,我说:“你不许去。”然后径直出门了。
  等我送完朋友往回走,远远地看到靠近路灯的树下似乎有个人站着。
  等走近了,我发现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秋爸抱着秋秋站在那里,等着我!秋爸用一床小被子裹着她,她的腿蜷在被子里,看上去似乎回到了婴儿时代。
  我惊奇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秋爸笑着说:“你不知道,她一听见你出门的声音,简直像头小狼一样,光着脚就往外冲……”
  于是,秋爸就连人带被地抱她出来迎我。
  三
  “惯”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比较在意她的感受,让她的人性舒展,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
  我觉得尊重孩子身心的需求是高过一切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更应该是保护者的形象,而不是教育者的形象。不要迫不及待把一些枷锁套在她身上,不要太早把一些对错的观念灌输给她。犯一点错误其实也没多大关系,更何况许多东西,父母说对的未必是真的对。
  古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相当有道理,但却不适应于孩子的天性发展上。我最不想的,就是用许多人为规矩硬生生框范这柔软小人,硬生生把她框成方的或圆的。她是她自己的,我要让她自己长。你要全身心信任她是可以靠自己长成一个坚韧美好生命的,只要你顺应了她的天性,不压制不干预她的生长。父母的职责,是在她身心皆幼弱的时候提供照顾与保护,除此之外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观察与理解一个生命如何从胚芽开始成长,日趋完善。
  因此,养育孩子重要的是让他们按照自身节奏生长,拥有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你来到人世所收获的至大恩赐,你必不能败坏它。不是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吗?母鸡都会做的事,我们更要做到。在高度社会化的人类生活中,让我们保持一点动物性,那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来处。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作品曾获冰心图书奖、金陵文学奖等。)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婆婆是我丈夫的后妈,所以一直以来,大人之间会有一些纷扰,但我儿子成长得阳光、向上,想来,这主要得益于我从小在他心里播下正能量的种子。播下宽容孝心的种子  当初婆婆嫁给公公时是带着自己的儿子晓勇一起来的。她对晓勇疼爱有加,却对我丈夫漠不关心。也许爱屋及乌吧,她对晓勇的女儿妞妞非常溺爱,对我的儿子昊昊不怎么疼爱,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不到半岁。  同住在一个小区里,我们自己买房住,晓勇一家三口和我公公婆婆住
期刊
一  儿子小虎小的时候,我们住在林业大学附近。大学校园里环境优雅,树木品种极为繁多,据说,全市所有的花草树木在这里都能找到植物样本。  黄昏,是我带着小虎到林业大学里面纳凉、散步的时刻。林大夏日的黄昏最舒服,道路四处通达,在习习的凉风中走一圈,一天的疲劳就都消失殆尽了。  那天,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男孩骑着自行车从我们身边风驰电挚地经过,小虎看得有些呆住了。看得出来,他很羡慕这个哥哥闪电般的娴熟技艺
期刊
脊灰疫苗的研制历史  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在美国一次次流行爆发,成千上万的孩子瘫痪或者死亡。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易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又称小儿麻痹症。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一位脊髓灰质炎病人,1921年的夏天,他在一
期刊
有三个窃贼一起盗取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们在赃物的保管问题上制定了一个规则:“在宝石末变卖成现金之前,宝石由三人共同保管,必须经三个人都同意时方可打开箱子,取出宝石。”  一天,他们到洗浴中心去洗澡,把装有宝石的箱子交给店主,并叮嘱他:“只有在三人同时到场时,才能交回箱子。”洗到一半时,甲说要向店主要条毛巾,并问乙丙二人是否需要,二人都说:“需要。”于是甲来到店主面前,向店主要求取走箱子。店主拒
期刊
妈妈:“妈妈给你买个炸鸡腿吃吧?”  儿子:“不吃。”  妈妈:“你看那儿有好多同学家长都去买呢。”  儿子:“妈妈,人家都是买了让孩子吃,你买了是咱俩一起吃,我还得担个让你长胖的罪名,我才不干呢。”
期刊
很晚了,女儿一边看电视,一边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  妈妈说:“看,困了吧,该上床睡觉了。”  女儿忙说:“不,妈妈,我嘴困了,眼睛没困。”
期刊
一  在新加坡,多数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有藤条的踪迹。一些西方国家的父母可能会闻藤条色变,甚至直接联想到鞭打这个酷刑。其实,藤条在新加坡除了是一种惩罚手段之外,也是警告、约束的纪律措施。  孩子在做功课时,一旦心不在焉,家长只要拿着藤条挥动几下,孩子一听到咻咻咻的声音就会像被打了鸡血那样精神抖擞了。或者用藤条打一打桌面、书本或者墙壁,啪啪啪!原本坐不住的孩子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不敢有任何动静。  记得
期刊
吃过午饭,儿子还在疯玩,说了好几次让他睡午觉,就是不听。  于是我回到屋里躺在床上,喊他道:“宝贝,爸爸要睡觉了,你能不能来哄哄爸爸,要不然爸爸睡不着!”  儿子长叹一口气,把玩具往地上一放,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你说你们,都这么大人了,还让人操心。这以后我要是上大学去了,谁来哄你们睡觉?”
期刊
我在加拿大的时候,有一次接到女儿学校开家长会的通知,大意是我们要开家长会,你在以下时间去以下的地点见孩子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科学老师;每个老师都会给你15分钟的时间,你按照分配好的时间去找到这个课室,就可以分别见到各科老师。假如有需要,你还可以去申请见学生顾问。  在加拿大开了几次家长会,我发现这里的家长会和国内很不一样。国内的家长会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要准备期末考试了,老师召集家长们开会,给孩
期刊
第一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第三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教育孩子不会盲目跟风。第四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