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6±3.8)分、(5.1±3.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Summary:the purpose obser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reach to pull to receive to cure brain blood to bolt to form to brain Geng dead of clinical effect.Method 82 brings into a sufferer to random is divided into 2 sets of,the matched control adopts normal regulations to the disease treatment and gives to depend on to reach to pull to receive a treatment in research set the foundation that cure to the disease at the normal regulations,more two sets of treatments empress 7 ds,the 14 d nerve function defection and damage circumstance and cure efficient.The result research set cures behind in order to divide,(5.1 ± 3.3)divide(6.6 ± 3.8),7 ds,the 14 d nerve function defection and damage grade point respectively all show Zhao is lower than a matched control;Research set the treatment Be efficient to is 92.9%,show Zhao is higher than a matched control(77.5%),P<0.05.Conclusion according to reach to pull to receive to cure brain blood to bolt formation's dying to the brain Geng clinical effect is better,Be worth expanding an application further.
  關键词:脑血栓;脑梗死;依达拉奉
  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脑血栓形成则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其占脑梗死总量的比例可达65%以上[1]。脑梗死可致使患者残疾,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给予脑梗死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控制颅内压、稳定血压等。本研究对我院应用依达拉奉治疗42例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列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对照组病例数分别为42例、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5±7.9)岁;平均发病时间(9.7±3.2)h。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7±8.5)岁;平均发病时间(9.2±3.4)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发病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70岁;②明确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存在严重肝肾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胞二磷胆碱促脑细胞代谢、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对症治疗。
  1.3.2 研究组 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患者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30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 d、14 d,参照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②临床疗效:参照相关评定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及无效4级,其中治疗有效率=(每组总例数-无效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第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其中血栓性脑梗死为最主要类型。研究表明,脑血栓发生后,局部脑组织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脑细胞线粒体内钙离子沉积、细胞肿胀等,加上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较差,极易发生神经功能损害[2]。有研究认为侧枝循环及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虽使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得到恢复,但亦可引起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使脑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引起脑细胞水肿、甚至凋亡等[3]。故有学者指出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依达拉奉为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类药物,可降低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羟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李晓凤等的研究认为依达拉奉既可减轻脑细胞水肿、抑制单胺类代谢,又可使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降低,炎症反应得到抑制[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第7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5]。同时,依达拉奉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及较高的通透性,可直接作用于缺血半暗带,可有效改善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对患者出凝血功能无影响,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忠红.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7-18.
  [2]王允琴.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栓 50 例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4,32(2):174-175.
  [3]唐宝康.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6-27.
  [4]李晓凤,朱伟,吴冠会.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24-25.
  [5]高金才.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6-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下頜阻生智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的下颌多根阻生智齿164例,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 例,分别用微创拔牙刀及高速涡轮机和传统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比较两者的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症程度、术中术后患者的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程度、术中术后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
期刊
摘要:目的 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无痛、不良反应少终止早孕的方法。方法 在妇产科门诊宫内妊娠60天内的自愿要求实施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行传统的人工流产术。结果 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完全流产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结论 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利用常规心电图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用动态心电图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阳性诊断率为62.0%;对照组阳性诊断率为52.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室性早搏二三联率
期刊
摘要:目的檢测并分析矽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为矽肺病的诊断、分期以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对住院不同期别矽肺患者(病例组)50例以及未接触过粉尘作业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100人进行C-反应蛋白的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型矽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期、Ⅱ期、Ⅲ期矽肺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有递增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
期刊
关键词:微创等离子刀消融;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1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微创等离子刀消融治疗疗效临床观察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治疗多选用局部封闭注射、按摩、理疗等方法.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仍有近10%患者反复发作,症状持续存在,迁延难愈。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是指反复发作、多次治疗无效者(1)。多次反复局部封闭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也容易引起局部炎症反
期刊
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致重症水痘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治疗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糖皮质激素致重症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患儿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后,61例患儿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平均住院天数为(12.7±2.3)天。2例患儿并发心肌损害,死于心力衰竭。结论 糖皮质激素致重症水痘病情严重,机体免疫力低下,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多器官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疗法对脑溢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康复疗法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ethel指数(BI)对患者抑郁情况、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进行评价并比较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1例,按是否出现早期心绞痛症状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出现心绞痛症状)与对照组12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未出现心绞痛症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观察组心功能Ⅲ级以上、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糖尿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4月于我院门诊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拔除成功。智齿平均拔除时间为(31.29±3.05)min。拔除后1d内患者拔除创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等,均在拔除后3-5d内自行消失。术后并发症率为5.97%。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手术操作较为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4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总结得出常见用药问题以及合理用药方式。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主要包括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当、未注意禁忌症、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总问题率为12.91%,其中抗菌藥物使用不当最为突出,占比为7.62%,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