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湾村: 渔火点点聚散 欸乃声声浅淡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钱湖的最北边,葱郁的平满山脚下,一个千年古村如玉带般蜿蜒在波光粼粼的湖畔。古村因殷家湾得名,故称殷湾村。
  相传,殷湾村最美的时候,在夜色朦胧、星月无光之际。水湾深处,无数条渔船船头的马灯明灭不定,犹如满天繁星。点点灯光落在湖面,但见浮光跃金,舟影横移。
  “水阔烟深望渺然,霎时渔火满前川。”“烟生晚饭几渔舟,有客相看倚画楼。”几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写下动人的诗句,也让“殷湾渔火”成为很多老宁波人念念不忘的钱湖十景之一。
  只是这美妙的一幕在数十年前因为时代变迁而消失。今年“五一”前后,殷湾村举办以“殷湾渔火照钱湖”为主题的首届东钱湖殷湾渔灯节,让殷湾渔火重现东钱湖畔,吸引上千名游客驻足观赏,同时也奏响了这个古老渔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动人乐章。
  古村临水而建因渔而生
  殷湾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村子所在的殷家湾在宋时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村庄面积不大,仅有1平方公里,但三面朝湖,一面连山,拥有1200多米的临湖线,山水资源得天独厚。全村496户人家,其中200多户村民的宅子临水而建,是名副其实的湖景房。如果站在对面的陶公岛往殷家湾眺望,你会感觉这座村庄如同漂浮在碧波之上。
  殷湾村共有1147名村民,以郑姓居多,此外,项姓和孙姓也是村中大姓。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此处虽然被称为殷家湾,但村民无一姓殷。据考证,殷家湾在宋朝时为应氏故址,有人在写邑志时,不小心把“应”写作“殷”,以后旧谱也都沿用了“殷”字,应家湾就变成了殷家湾。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郑氏族人从河南荥阳迁入定居,在此世代繁衍,郑氏便逐渐成为殷湾村的第一大姓。
  自唐宋起,殷家湾就是有名的“渔源之乡”。东钱湖风景秀丽,是天然的淡水鱼场,而外海舟山渔场也相距不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渔业生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殷湾村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
  据殷湾村村史记载,到20世纪初,渔民们每年出海的次数可达3次,其中为时最长的要数每年中秋节后的远洋捕捞。此次出海以大对船为主,出发前每条船须祭神鸣炮,随后数百条渔船浩浩荡荡直奔镇海口,在沈家门集中后再行远征。出海后,渔民以捕黄鱼和带鱼为主,直到次年3月上旬才会回来。回家后稍作休整,到3月中旬,渔民们将再次出海。此次出海所用船只以一种船身略小的“瞎眼船”为主,主要在近海捕捞墨鱼,当年夏至前就会返回东钱湖。第三次出海则在夏至后,此次出海时间很短,只去捕捞小杂鱼,称为“打秋”,中秋节前返回。
  实际上,大部分渔民在完成墨鱼捕捞作业后便不再“打秋”,而是留在家里为中秋节后的远洋做准备。这段时间他们大都会驾一叶扁舟,天未明出湖,在陈野岙边、二灵山下、下水港口、霞屿岛旁垂钓捕鱼,一天工夫也能钓上五到十斤的朋鱼,售与曹家山头的鱼贩,供一家生活所需。
  数百条渔船从东钱湖浩浩荡荡出发远洋打鱼的场景自20世纪50年代起,因东钱湖逐渐淡化渔业主导功能而慢慢消失。如今,打鱼为生的殷湾村村民越来越少,打工为生者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画面逐渐成为殷湾村村民生活中的点缀。
  人文历史写进幽深弄堂
  殷湾村虽然村域面积不大,但村内古迹不少,其中尤以弄堂最具看头。
  整个村子一共有30余条弄堂,由一条临湖古道串起。弄堂以弄、房、殿、门为单元,名称也颇有特色。有以姓氏为名的,如陈家弄、张家弄、盛家弄、孙一房、郑三房、七姓门等;也有以数字称呼的,如六一房、廿二房、三八房、廿四间等。这些弄堂紧紧相邻,幽邃深长,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的民宅聚居地在宁波并不少见,但殷湾村的建筑自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被当地人称为“殷湾十四间”的新祥兴。这间东西长35米、南北宽23米的老房子为走马楼格局,是一名早年在武汉、上海打拼的生意人孙祖荫在1923年花了2万块银圆所建。现在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很普通,最多比其他民国建筑大一点,但在专家眼里它却价值非凡。“主要是这栋房子保存得相当完整,瓶式阳台栏杆、檐下雕饰、花格门窗的做工考究。2013年文保专家来村里考察时说,新祥兴的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宁波市近现代传统建筑风格与外来建筑风格的融合,颇有海派文化的特征,是研究宁波建筑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殷湾村党支部书记孙爱萍介绍道。
  还有被称为“东钱湖土楼”的殷湾“廿四间”。这幢建筑为穿斗结构,由五开间东西楼、七开间南北楼组成,共计24间,由此得名“廿四间”。廿四间建筑方面的价值体现在细节的变化上。它的天井要比一般民居窄得多。一般的两进传统民居,第一进是平房,第二进才是主楼,但廿四间的两进一模一样,很难分出主楼、次楼。这种变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比较少见。此外,廿四间中天井周边的界沿大石条每块长约4.5米、宽0.5米、厚约0.3米,如此大的用料,在宁波建筑史上也十分罕见。
  廿四间附近的郑氏宗祠堪称宁波最大的宗祠,它共有九进、十个天井,比一般的家族宗祠都显得气派。如此大规模的宗祠通常都有戏台,但郑氏宗祠却没有,这也是它的特别之处。究其原因,因郑氏宗族人丁兴旺,每到做戏时祠内无法容下,只能到祠外另搭戏台。
  打造渔火文化唱响新渔歌
  2017年,殷湾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筹集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在沿湖一带修建了112米的休闲长堤以及一座雕梁翘角的亭台,并对孙氏宗祠和郑氏宗祠进行了維修保护。新建的长堤被一排浓密的树荫遮蔽,是村民夏日纳凉消暑的好去处。亭台则视野开阔,与湖对岸的希尔顿酒店遥遥相望,风景十分宜人。两家宗祠原本破败不堪,但在村委会以及族裔的努力下,相继在断垣残壁中获得重生。
  2019年,为了重现“殷湾渔火”盛景,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东钱湖镇的大力支持下,殷湾村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设计建造了殷湾村文化礼堂,取名“渔光礼堂”。渔光礼堂形似一条停泊在湖岸的大对船,向湖的一头每到夜晚都会亮起彩灯,寓意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渔灯。
  今年4月30日,以“殷湾渔火照钱湖”为主题的首届东钱湖殷湾渔灯节暨殷湾村文化礼堂开馆仪式在殷湾村举行。当晚,30多条划划船上的600多盏渔灯将殷湾村的湖面点亮,消失数十年的钱湖十景之一“殷湾渔火”再度出现在上千名游客的眼前。
  “殷湾渔火”的重现弥补了很多老宁波人心中的遗憾,也给这座古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五一”期间,冲着渔火而来的游客将村里的3家民宿统统住满,2家农家乐迎来流水般的食客。“这样的场景多年未见了。”一名在东钱湖边开了20多年农家乐的老板说。
  孙爱萍告诉记者,目前村里还有3家民宿正在装修即将开业,不少村民也有了把家改造成农家乐的心思。殷湾渔火是宁波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殷湾村的特色文化,下一步村里将加强对渔火文化的活化利用,让殷湾渔火成为殷湾村的独特标识,成为能让村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力量,成为殷湾村永远也带不走的那缕乡愁。■
  小贴士
  怎么去:导航“殷湾村”自驾前往;或在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站乘坐981路公交车往八工区方向,在殷家湾站下车,步行1.4公里即可到达
  吃什么:“钱湖之吻”(炒螺蛳)、银鱼塌蛋、清蒸朋鱼等
  玩什么:品古建筑、看渔火、沿湖骑行,东钱湖周边景点都可逛一逛
  住哪儿:村中民宿、华茂希尔顿度假酒店等
其他文献
“非共享,不潮流”“始于颜值,陷于实力,忠于服务”……共享出行时下已成为市民生活的热门话题。  如今,一辆辆外观醒目、设计炫酷的共享电单车,已经成为早晚交通高峰宁波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款受到宁波市民追捧的“小遛共享”电单车,来自一家宁波的互联网企业——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6月,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宁波鄞州信息孵化园。短短三年时间,“小遛共享”已在宁波投放
期刊
訂单缩减或取消,商品库存积压严重,员工用工不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仑区不少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为解企业燃眉之急,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发挥区域化党建制度优势,通过社区党委牵线搭桥,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三方协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危中抢机。  家门口办起了展销会  各类外贸原单低于成本价销售,即热台式饮水机每台比网上售价优惠100元……4月1
期刊
引言  在中国大陆的文学史书写当中,台湾文学是否该融入以及如何融入其中,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两岸经历着长期的隔离状态,与大陆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学面貌。但是,两岸文学又都是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构成了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而两岸文学也有着共同书写的必要性。  两岸文学共同书写需要整体研究的视野,那么,何为整体研究?学者刘登
期刊
新闻回顾  6月10 日,宁波市住建局发布消息,作为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的《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已发布,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据宁波市住建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细则》适用于宁波市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细则》中关于住宅道路沉降控制的设计要求为国内首次提出,住宅电梯要求全部可达地下车库,城市主干道住宅外窗、楼板隔声,用电负荷超前预留等设计规
期刊
摘要: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开始对发展进行反思。人类发展有五个基本矛盾,除技术矛盾、资源矛盾、环境矛盾外,还有物的功能高速进化与人的道德缓慢进步的矛盾、国家的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矛盾。矛盾的实质是生存与发展的冲突,并导致人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不断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发展的基本矛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
期刊
2020年5月,刚刚带队从武汉抗疫一线归来的阮列敏还来不及休整好,便带着一队人马远赴贵州黔西南州。  出发前一日,年迈重病的母亲病情反复,向来孝顺的阮列敏却狠心将母亲交给了家人,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母亲有家人的照料,我放心。脱贫攻坚收官在即,黔西南州的复工复产复医任务迫切,那里更需要我。”  熟悉阮列敏的人都知道,贵州是她始终放不下的情结。10年间,正是她用心用情一手带起了3个贫困县人民医
期刊
周巷镇地处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桥头堡,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先后获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周巷镇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小家电、汽车零部件、轴承和古旧家具等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是全球最大的电熨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电吹风生产基地,享有“中国小家电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周巷镇以推动小家
期刊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调研成果质量,经研究,决定将2019年度全市党政系统拟评优秀调研成果目录予以公示,征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會各界的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反映问题的方式  在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宁波市调研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反映公示调研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2.公示时间  从20
期刊
他身残志坚,艰苦创业,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创造精彩人生;他热心公益,发起成立余姚市蚂蚁公益服务中心,成为社会组织领域的优秀代表;他积极建言献策,作为政协委员,他关注民生实事,为残疾人群体发声。他就是余姚市蚂蚁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谢向杰。  意外降临反促创业之路  2000年12月,谢向杰因工伤意外失去右手,这一挫折一度让他感到无助迷茫。但他快速调整心态,依旧积极面对生活。康复后,他走上创业之路,创办了
期刊
去年6月,一部投资5亿元的科幻巨制《未来星球2049》在北京中科院学术报告厅宣布启动拍摄。作为国内首部由科学家创作的科幻小说,它拥有很多宁波元素。不僅其编剧、作者是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张文武,而且有宁波本土影视企业参与出品,浙江柯氏影业便是其中之一。  柯氏影业于2017年成立。这家年轻的企业诞生于宁波一家老牌的影视文化公司——宁波天一影视策划制作有限公司。天一影视靠拍摄电视宣传片起家,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