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河南文学概述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学史>第四编的"概述".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演进的整体态势看,处在这一时期的前沿位置上的河南籍作家,对唐诗及其他各体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原地区的文化精英在建构唐代文学大厦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进入后现代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社会、团体和个人都需要在这个学习社会中学会生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后现代社会的有关理论问题和终身学习方面的社会分配
当代文化不是独创的文化现象,它执著地保存着传统文化的血脉."成年礼"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重要仪式,其考验功能会长久印记在人类无意识层面.我们可从"尧、舜禅让传说"、"断手
词汇学习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Nation将词汇学习分为两类: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交际教学法强调词汇的间接学习.虽然间接词汇学习在理论和实践
通过考释"尤"字的甲骨文形体,笔者认为"尤"字"从又"("又"即手状),并在"又"字上方的手指处加一短横划."尤"字中的短横划为指事符号,"尤"字属于指事字."尤"字的字形义指手指上
对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推动主体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关键.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均衡的提出来自对教育非均衡现实的反思,教育非均衡的主要成因在于制度安排的缺失.推进教育均衡的基本路径在于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