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拐·拐·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界对于杨育泽的长篇小说《拐·拐·拐》的研究很少,个别学者是从女性命运或者从探索西部开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尚未见有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研究作品,本文将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从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两方面展开论证,揭示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更好地解读该小说。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人类与自然 男性与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有“中国第一部西部牛仔小说”之称的杨育泽长篇小说《拐·拐·拐》,写的是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杉木寨青年男女阿山与阿娜一生催人泪下的故事。俩人是自由恋爱,凭着阿山的勤劳和体贴以及阿娜的贤惠和温柔,日子过得较滋润,随着子女的增多,他们的生活逐渐困顿,又由于常年累月劳累、生活差,曾经如花似玉的阿娜已经落下全身的病,由于贫穷,阿山只能请鬼师及赤脚医生给她治病,年复一年,阿娜吃了不少草药,但病却未见好转,还得拖着病痛的身子继续干活,此时,阿娜多年未见的表姐兼人贩子阿花劝阿娜离开阿山,离开贫穷的大山,去浙江、福建等地另寻男子过日子,起初,阿娜内心很纠结,她觉得这么做愧对阿山和孩子,但当她意识到留在大山必定面临病痛的折磨及死亡的威胁时,她动摇了,因为她想活着,她强烈的求生欲促使她离开。外出到达目的地后,阿娜遭受凌辱,之后被人贩子卖给阿巫,开始,阿娜十分反抗,但逐渐被阿巫及其母感动,她认识到阿巫尽管外表丑陋,但会赚钱,有经济头脑,而且对她很好还给她治病,于是阿娜决定与阿巫过下辈子,可就在她怀有阿巫孩子的时候,阿山找到了她,并强行把她带回了贵州,最终阿娜病死在家中。
  文章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小说的深层内涵,所谓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妮(Francoise d’ Eaubonne)在《女人与死亡》一书中首次提出,旨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倡导爱护环境,解放女性,反对压迫。小说《拐·拐·拐》蕴含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文章将从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两方面展开论证,探讨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 人类与自然
  最初,九层山生态环境十分好,山林密茂,鸟兽成群,资源丰富。阿山及村民们砍杉木、采山货、打野味、掏蜂窝拿到城里去卖,九层山成了村民们的经济源泉,如小说所写:“阿山上山砍伐,或者采集野生山货,到星期天赶场时,由阿山翻山越岭抬到州府凯里城去卖,得钱后买些粮食回来吃。”大自然频频遭受到来自人类社会男性力量的凌辱和压迫,如小说所说:“没事时,阿山提着鸟笼,扛着猎枪上山,去打猎打鸟找马蜂窝。虽然这些年山光,没有大的鸟兽,运气好时,也猎得只把山鸡或大一点的山雀鸟,找到个把大马蜂窝。”为了柴、米、油、盐、买化肥以及给孩子凑学费等,村民们一如既往地把手伸向九层山,在他们疯狂砍伐之下,杉木林消失了,九层山出现如下现象:“九层山像被剃光头一样,杉沟寨这地名只留下一个空名,其实已经很难找到一棵大一点的杉木来打扁担那样的,更没有修房装屋的木料。由于山光,山上的各种野生山货和野兽雀鸟非常难遇。”可见,人类无视大自然的感受,过度破坏、掠夺九层山,使其生态失衡,直接导致杉木林和竹林消失,飞禽走兽和山货稀少,导致人们砌房子的杉木没有,竹笋也没有了,连找根竹子织箩筐都困难,村民们已不能从九层山攫取任何利益,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人类过度破坏自然的结果,也是大自然对人类严重破坏行为进行抗议的有力声音,是它对村民们的严重警告。
  村民们砍伐杉木、打猎、采山货、掏蜂窝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人类通过征服自然而获得战胜品,拿到城里去卖,补给家用,但从本质上看,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显现,正如学者束佳、束学康所说:“这种关系就是男性中心主义世界观。在男权社会中,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把妇女看成是与自然、身体相对应的,男人是和人与心智相等同的,心灵、精神要比身体高贵,男人比女人高贵,因此男性支配女性,人类统治自然也就是合理的。”
  同时,小说中村民们大肆破坏九层山,最终遭到九层山的报复,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我们可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人类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一观点也正是生态女性主义所主张的。“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生态女性主义为了推翻父权制世界观,呼吁充分尊重大地与女性,突出关注自然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男性与女性
  小说反映的男性与女性是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为了能更清晰地探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文章从阿娜相夫教子遵守族规到离家出走打破男权主义统治秩序这两方面展开论证。
  1 相夫教子遵守族规——贤妻良母
  一直以来,阿娜都遵守长辈对于女性做人的准则,如公公对其的教导:“我们这家人,从祖祖辈辈以来,名声好得像一朵花……女人安分守己,子孙繁荣,从没出现过偷鸡摸狗或丢人现眼的事……女人要更加安分守己,要对得起死去的列祖列宗,不要做出让人笑话的事,要让寨上人都夸才是。”这些话中明确规定阿娜作为女性应从一而终,不侍二夫,这正是封建男权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他向阿娜灌输封建男权主义眼中的标准女性形象:结了婚,女性应毫无私心为家庭付出一切,如小说所述:“男人们早已形成一条坚定不移的思想,这就是,我们山里的日子再苦再穷,你女人一辈子只能嫁给我一个男人,要穷一起穷,要饿一起饿,一起活到老死。”可见,女人嫁出去,其实也就意味着把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都交付给自己的丈夫、孩子及家庭,决不允许有任何的私心和私欲。
  出走前,阿娜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一年四季不仅要照顾三个孩子,还要做农活、干家务,但她任劳任怨,没有半点怨言,由于劳累、生活差,落下全身病,但没钱去大医院看病,吃了很多草药,却不见好转,她还得拖着病痛的身子干活,但其头脑里全是父母、公公的教诲及苗族的村规寨规,她也完全遵守作为女性应该遵守的各种准则,因而在丈夫阿山及众人眼中,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透过表层的故事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更本质的东西,如阿娜之所以受到大家敬重,是因为其言行举止都符合男权主义标准中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其行为举止能有效维护并巩固男权主义的统治,因而,在丈夫及众人眼中,阿娜是好妻子、典型的贤妻良母。   2 打破男权主义统治的秩序——遭众人唾弃、指责
  阿娜出走,在九层山引起了轰动,因为九层山历来的规矩不允许女性这样,按照村规,女人必须要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绝对不能有其他想法,而阿娜的出走,不仅是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和举措都严重违反了杉木村男人们给女人们定的做人准则。因而,阿娜的出走,引起众人的愤怒,丈夫阿山更是想不通,认为阿娜光顾自己,不为自己和孩子着想,没有人性,因而族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处理阿娜出走这九层山史无前例的事情。处理原则如族长告雄所述:“阿娜嫁到我族已有十年,生有崽有女,生是杨家人,死是杨家鬼,哪怕病死、饿死、累死,也应死在这山里给我们看……今天,阿娜跑出去这件事,丢尽了全族人的脸,对不起列祖列宗,落得人家笑话,我看不晓得她的下落就算,晓得的话,不管跑得有多远,不管跑到哪个角落,一定去找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洗干净这天大羞耻的事。”由此可见,告雄认为阿娜出走是大义不道的行为,要遭到严惩,对媳妇的出走,其公公也痛恶至极,要严惩媳妇。之所以他们对阿娜出走看法一致,是因为他们认为阿娜的出走是对男权主义秩序的公然挑衅,所以,都要求严惩她,这从表面上看是对阿娜的惩罚,实际上是对阿娜这一女性违反男权主义秩序的惩罚,因而惩罚阿娜,实有杀鸡给猴看的意图,即通过惩罚阿娜以达到威慑其他妇女,使其他有外出想法或即将外出的女性惧怕,从而维护和巩固该地区的男权主义统治。
  阿娜被阿山找到并打算带回时,阿娜不愿回去,她知道回去必会遭到众人的谩骂及死亡的威胁。如其所料,村人对阿娜归来都指桑骂槐,这使阿娜内心十分难受。但阿娜向阿山说明,自己不是花心,而是山里日子太苦,自己身体又差,没钱治病,呆在这山中迟早会死,为了求生她才这么做。见过世面的阿山理解妻子的出走,因而改变了对妻子原有的满腔怒火以及想要把阿娜千刀万剐的态度。在阿娜出走的这些日子,他干完活后还得照顾孩子,干家务,这些使他意识到之前阿娜生活的劳累与艰辛,意识到山里男人不干家务事,是山里男人不体贴女人、不关爱女人的行为,是山里男人为维护男权主义中心地位的表现。他理解阿娜出走是被劳累、贫穷所逼。故他原谅妻子,并踏上外出打工挣钱给阿娜治病的路程,阿娜则在家干农活及照顾孩子,终于阿娜的病再次复发,又由于劳累过度、生活过差,最终阿娜没能等到阿山挣钱回来给她治病,劳累一辈子的她在临近大年去逝,但她死后连一副棺材都没有,只能躺在从猪圈上拆下来的几根柱子钉的木盒里,按照苗人的规矩,死得早的女人,死后不能吹唢呐,亲戚朋友都尽量少来,她死了就像寨子里死了一头牲畜一样,没有任何人为之伤心、为之同情,甚至寨子里的女人忌讳看到其尸体,认为阿娜是不祥之人,应该把她埋得离寨子越远越好,最终阿娜被族人埋到九层山上,曾经与阿山恋爱并互托终身的地方。
  也许阿娜到死的那一刻还在后悔自己不该回来,阿娜到死也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和同情。他们全都与她相对抗,他们全是男权主义的帮凶,因而阿娜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由上文可知,出走前,阿娜遵守男权主义社会给女性定的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等准则,全心全意为男权主义社会服务时,她得到众人的称赞;当她为了活命而出走时,她得不到村里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由于她的出走打破了男权主义要求女性安分守己、从一而终等准则,违反了传统道德伦理以及男权主义思想,并颠覆了男权主义,因而她的出走遭到众人的唾弃,这可从其归来时众人对她指指点点、族人要求严惩她以及到死得不到他人的同情中看出。可见,小说中男性与女性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男女两性并非和谐共处。
  三 结语
  阿娜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万千平凡女性的代表,担当着大地般繁衍生息、养育众生的母亲角色,其一生命运与大地——小说中的自然九层山——遭受人类的破坏相类似,为男权社会所统治和压迫,并最终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引人深思。
  从村民们砍伐杉木、打猎、掏蜂窝,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外出过的阿山意识到村民们破坏自然的行为,是直接导致九层山生态失衡及村民贫穷的原因,意识到人类破坏自然,也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提出封山育林的想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也是村民的致富之路。与其他人指责阿娜、谩骂阿娜不同,阿山理解阿娜出走是受强烈求生欲望的驱使,是为维护自己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因而他不再怨恨妻子,而是更体贴、更关心妻子。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男性对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有的理解、体贴与关心,而非小说中大多数的人一样,站在男权主义的立场上一味地指责阿娜。这给当前社会生活的启示是:男性与女性在相处时,男性对女性应有更多的理解、体贴与关心。由此可见,小说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生态女性主义世界观,对于今天解决女性问题、生态问题、西部贫困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育泽:《拐·拐·拐:中国第一部西部牛仔小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束佳、束学康:《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研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 孙平、李和平:《生态女性主义评介》,《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作者简介:李芹香,女,1980—,湖南新邵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工作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王维是唐代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以诗著称于世,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王维将诗画结合,以富有创造性的水墨山水画奠定了在美术史上的不朽地位,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王维绘画风格及其特色;第二,历代对王维绘画的评价;第三,王维画史地位的变迁,从而论证王维被后人尊称为南宗之祖、文人画和水墨山水始创者的原因。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画 文人画 南宗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自然观照、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审美观三方面对龚贤山水画与塞尚风景画进行比较,得出两人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审美趣味。这给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自然观照 绘画表现形式 艺术审美观 审美趣味 借鉴 启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龚贤和塞尚是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两朵灿烂的奇葩,在倡导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背景下,比较不同国籍、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人的
期刊
摘要 爱德华·马奈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有先锋意义的画家,他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当中对于女性主题的阐发深刻而富有层次。本文主要从马奈女性主题角度的意义出发,分别从女性主题对于真实的阐述、女性主题对于对立的表现,以此来对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中女性主题的深度进行挖掘,并对马奈的艺术审美价值观进行思索。  关键词:爱德华·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女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在19
期刊
摘要 水族豆浆印染工艺历史悠久,是水族先祖自北方濉水流域南迁到都柳江上游两岸定居以来世代传承下来的一项民间手工技艺,其魅力体现于是水族剪纸艺术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图案造型是水族民俗生活形象的艺术再现,洋溢着人情、神韵和寓意寄托的象征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豆浆染 图案造型 寓意寄托 象征性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一 水族豆浆染制作工艺  水族豆浆印染技
期刊
摘要 鲁迅作为新文化的代表,同时也对现代书籍设计有着重大贡献。其书籍设计作品有着民族性强、具有象征意义等特点,另外在书籍设计中,经常借用图案或绘画作品,这也成为其设计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字体设计巧妙,版式安排打破常规而且配色十分质朴,这些都形成了鲁迅书籍设计作品朴素的美。他独树一帜的书籍设计特点,时至今日仍影响着当代书籍设计。  关键词:鲁迅 书籍设计 审美特性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凤,又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楚文化中,凤鸟被奉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而凤鸟作为“百鸟之王”,能够带来祥瑞光明。几千年来,凤鸟已经飞越了楚国的边界,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祥瑞与美丽的化身,寄托着心中美好的祝福。楚凤题材的纹饰运用于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过去楚凤纹饰多用于宫廷、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中,如今经过历代能人巧匠的丰富想象力及艺术创造力将楚凤的艺术魅力及民族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中
期刊
摘要 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更新发展,众多的艺术与设计的界限趋于模糊,平面设计艺术当然也受这种时代潮流所影响,创作中就应用了绘画语言的风格及其各种表现形式,以扩张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效果。本文以绘画艺术的图形语言为视角,分析它在平面设计艺术中所充当的角色,以丰富平面设计艺术。  关键词:平面设计 艺术风格 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绘画艺术对我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它拥有视觉艺术形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秦皇岛城市户外广告对城市文化的视觉影响与创新性,从秦皇岛户外广告的内外环境出发,结合了秦皇岛本地区户外广告的视觉影响进行叙述。本文还结合了如何使城市户外宣传广告的设计与城市文化更好地与广告媒体在视觉上相结合进行了探讨,更好地突出了户外广告的巨大作用,使其成为宣传秦皇岛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以期通过秦皇岛城市户外广告的有效宣传,提升秦皇岛城市文化和旅游城市的地位,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发
期刊
摘要:苏童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独特而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其间无处不闪现着少年视域的选择,本文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对“香椿树街”和“枫杨树村”两个系列的文本细读,论述苏童小说中少年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不同,以及他们迥异的价值追求与深藏背后的政治文化寓意。  关键词:苏童小说 视域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苏童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当代作家,在苏童的小说世界里致力经营的题材领域有四
期刊
摘要:“穿越小说”作为近年流行的网络文学,通常以文本中“穿越时空”的人物经历为主要线索。本文主要以“穿越小说”为主体,探讨了现代意识中的历史人物、历史偶然性影响的现代个体、具有个人独立意识的女性这些古今交错的表现对象。  关键词:“穿越小说” 现象意识 人物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中文网络穿越小说是从2006年至今在网络上较为流行的阅读类型。(下面将中文网络穿越小说简称为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