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重任.任何时候学校都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从而促使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历史课是新课程规定的必修课,是重要的人文课程,内容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线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历史 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德育为主渠道。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
  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德育,是教育的精髓与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任务。让青少年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自觉地吸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历史课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历史课教学,二是历史课外活动。在此就历史课教学方面谈些看法。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总是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
  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此,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恰当,应循序渐进,如果脱离了教材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合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发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地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一是说理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者很大作用。教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进行德育教育。二是要启发诱导。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教育时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二是情感陶冶。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感情,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犬勒和事件,给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教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塑造”。三是对比分析。在历史课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中嗣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也有委身外敌、卖一国求荣的不屑之徒,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4、历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的阵地,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首先,历史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容。其次,历史知识的特点是教育人们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达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目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历史课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科学知识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有涉及各方面的丰富内容,而且有血有肉、有情节,与学生们的关系密切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迁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德育内容,把它变为自己思想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生一般对抽象的大道理不易接受,而生动感人的史实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之受到感染。历史课教学担负的德育教育任务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是这样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这些任务概括起来说,就包括有教学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德育教育三项任务。其中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中学物理 教学 方法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进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领域。课程资源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英语 课程资源 开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进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领域。课程资源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地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在每一新知的引入设计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变,重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数学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程 数学教学 情境设计  教师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化学 课堂效率 创新教育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而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首先得从初中教学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依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阅读教学 知识积累 整体感知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期刊
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实施,对外语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学教育以新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措施。  英语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实施,对外语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学教育以新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措施。那么,如何实施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呢?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英语素质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是指人对英语相对稳定的、内
期刊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及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等问题。  化学 教育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的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材料,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语文教学的成败在于有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
期刊
精心设计导言和提问、善待错误、呵护质疑和增加实验来增强课堂气氛的互动性,通过师生人格平等、教学活动中平等和学生之间平等来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性,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新颖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活动中的的合作性,以此五要素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环境 互动性 探究性 能力  在当今教育格局下,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越来越
期刊
为了适应现代新型人才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新型人才的发展,早已开始实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新型教学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