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天”引领未来

来源 :中外会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五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在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口博览会”),这是党中央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钟山指出:“举办进口博览会,是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体现了中国自信、中国担当;要全力筹备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可见,展会的意义非同一般。
  如今,离进口博览会只剩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个“不是一般”的展会究竟筹备到了哪个阶段?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进口博览会究竟会为中国展览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会展中心副總裁宁风。
  记者:进口博览会作为举国关注的大事还剩半年的时间就将举行,请问国家会展中心目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宁风:进口博览会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的外交活动,从去年提出到现在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对一个展会来说它的策划期非常长,然后再由小到大,慢慢发展成长。这个过程,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比如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汽车工业博览会、广交会等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去年十月,我们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正式着手筹备进口博览会工作,我们初步计划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在这几个月中,招展实际签约已经超过50%的面积,加上有意向签约的,估计月底将达80%。我们要在一年不到的时间筹备这样一个大型展会,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作为场馆方,我们目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场馆功能优化改造。比如升级贸易论坛区,我们计划将整个西厅重新翻修,打造成一个会议中心,到时这里将承接主旨论坛,可容纳2000人参会,目前已经在施工中。
  其次是提升现场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国际化水平。我们调研、对标国际一流展会,着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方案,精心甄选和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展务、会务、物流、仓储、 设计、广告、搭建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商。
  再有是提升展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增强引导。我们正在建立官方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为展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平台。首届进口博览会将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平台提升参会者的参展、观展体验,观众可通过多种方式报名注册、预约观展,获取商旅、论坛会议安排及配套服务信息。观众可以通过APP在场馆内导航,并体验立体的导航模式,同时我们的翻译机上还将再增加语种。
  最后是提升餐饮服务水平。我们将引进知名的大型餐饮连锁集团及清真类餐饮品牌,当然我们希望能引进更多代表中国特色的餐饮,丰富餐饮品种,确保满足进口博览会的餐饮需求,保证高峰出餐能力超过8万份,全天超过15万份。同时对接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在全馆公共区域内规划增设几千张座位,提升展、客商的体验感。
  记者:进口博览会是高规格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这会对展馆提出哪些新要求?主要挑战体现在哪?
  宁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以进口为主题的高规格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如此高规格展会给一个刚刚运营3年的展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安保方面。首届进口博览会将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众多国家元首、政要及全球商、学界领军人物将出席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贸易论坛”等高端论坛。安保方面是首位,如何保障展会及论坛现场安全是我们展馆面临挑战之一。我们希望能提供前卫先进的安保服务,比如提供“非接触型”的设备,让宾客并没有感知到严格的安全检查;又或者通过大数据,将可疑的恐怖分子提前排除在外,以此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其次,展馆硬件设施方面。举办世界级一流展会需要有一流的展馆硬件设施支撑,但受限于目前展馆的硬件条件,要举办高规格的展会及论坛,就面临着对展馆进行升级改造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几个月之内完成设计、施工、验收、运营,还要规避升级改造对日常展会的影响,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再有,现场服务方面。本次博览会展商全部为国(境)外企业,采购商和观众也面向全球。大家语言不通,参展及观展流程不熟悉,餐饮、住宿还要综合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生活习惯、习俗等因素。如何更体贴、更细致、更全面地满足展商、采购商及观众的各种需求,提供优质的现场服务也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人员队伍方面。我们是一支非常年轻的运营管理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平常更多的是以展馆方的身份参与展览活动中,做主办方的经验还需要累积。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展馆方还是承办单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进口博览会的工作中随时进行角色转换,同时,还要管理好众多的服务商,及时处理展会相关的专业问题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挑战。
  记者:10月、11月是展会举办的黄金时期,那么举办进口博览会对展馆其他业务会造成影响吗?该如何平衡?
  宁风:目前展会面积是24万平方米,并没有用足整个场馆的面积,进口博览会之前,最后一个展会结束时间是10月中下旬,之后将全面进入博览会的布展工作。相对而言,影响比较大的是刚才提到的西厅,占地1万平方米,改建的时间比较长,但西厅也并非所有展会都有预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举办进口博览会并没有对展馆其他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今年的业绩目标是冲刺60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这几乎是上海会展的1/3,所以今年我们的营收目标也将创新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成功地承接进口博览会,两者都要抓。
  记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必定将大幅提升场馆的国际知名度,您认为这对场馆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宁风:有别于其他会展场馆,国家会展中心在建设规划伊始就被赋予了国家使命。2018年承接进口博览会,正是见证了场馆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首先,从大方向上来看,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各国展示国家发展成就、探讨全球经贸议题的国际合作平台,有助于促进我国会展业转型升级,展会主办方、投资方、场馆方等会展市场“供给侧”逐步发生深刻变革,会展业标准、指数体系更加健全。
  其次,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这样一场世界级的展会活动,有利于场馆完善更高标准的工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提升运营水平。
  再有,组织进口博览会的筹备工作有利于场馆的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综合体协调优势,统筹会展、旅游、会议、活动、商业、办公等多种业态联动发展,积极发挥商业、写字楼、酒店综合效应,建立展销中心、宣传窗口,实现商务交流中心等多位一体的功能布局,加快形成以展带商、以商促展、商展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进口博览会的意义,尤其是对上海会展行业的影响?
  宁风:上海市政府作為主办单位之一,也正举全市之力,要将其办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并与会展、商贸、旅游、文化等联动,深化溢出效应,带动效应研究,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努力打造上海发展的新平台、新亮点、新品牌。上海正着力构筑四个方面的战略优势,“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集中展示。
  展会期间,我们呈现给世界的中国是方方面面的,比如一个城市的便捷程度、国际化程度、高科技程度、交通、酒店、餐饮等等,这对中国的服务而言是一种集中体现。我们希望能给世界带来“引领未来”的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口博览会给予上海的,不只是一年一次的展会。它意味着将给世界呈现出怎么样的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要通过这六天让世界感知到未来的趋势,这对上海、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届一届做下去,进口博览会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盛会。
  纵观全国的会展城市,上海是展馆“梯度”最好的城市,从世博展览馆的七万平方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20万平方,再到国家会展中心的50万平方,这样的梯度和搭配对于一个展会的孵化,从小到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一个展会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要上小学、初中、高中。这对展会的孵化和培育以及中国各行各业产业链的打造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4月17日,美国商务部激活了针对中兴的一项出口禁令,将在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口零部件、软件和技术。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国外媒体甚至揚言,中兴将在数周内申请破产。一时间国内舆情汹汹,关于“中国芯”的讨论甚嚣尘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兴以血淋淋的事实再次验证了这个老生常谈的真理!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依靠进口,企业做得再大也只是个代工厂,需要仰人鼻息生存。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经济面临拐点,世
期刊
2018年对中国经济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家领导人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门,另一方面,来自美国的不友好以及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导致的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中国经济处在了大开大合的风暴中心。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会展业何去何从,有哪些机遇与隐忧,笔者试图通过对当前经济热门事件的分析抛砖引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而“开放大
期刊
作为亚洲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商品及消费博览会,第十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将于5月25-28日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本届旅博会由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装备分会、浙江省旅游局、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为展务执行机构。展会以“旅游新品?智行天下”为主题,秉承“促进旅游商品创新,推动旅游商品交易”的宗旨,开创“购”在
期刊
当前,会展中心若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客户最关心的事情。在这方面,从两年前开始,墨尔本会展中心就启动了重大的业务变革措施——“客户之旅”方案,以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个项目引起了全球各地场馆的巨大兴趣。实际上,这个方案对于所有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都有参考意义。  在该方案中,墨尔本会展中心建立了详实的三年规划,涵盖了业务运营的各个方面,并设立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帮助会展中
期刊
近一年来,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以下简称“跨采会展中心”)承接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展会、活动及会议累计71个项目。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2017云栖大会?上海分会、互联网+影视产业投资跨界峰会、2017第31届CBDF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谷歌开发者大会、2017年 “闻天下杯”全国桥牌公开赛、中国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这些展会虽属于不同行业,但都十分高规格,参展群体都是行业精英,这给场馆方带来了不少
期刊
3月14-16日,中国健身领域第一大展——2018中国(上海)国际健身、康体休闲展览会(简称:IWF SHANGHAI 2018)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展会由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主办,上海德纳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2018年,恰逢IWF SHANGHAI五周年,历经五年砥砺前行,IWF SHANGHAI已成长为中国健身行业领先品牌展会,展示面积连年呈几何式增长,产品
期刊
3月30日,《南京市会展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专家咨询会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南京市政府会展业办公室主办,新展智慧大数据研究院协办,北京新展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会展业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學者、企业领导人齐聚南京,为南京会展业的中长期发展建言献策,共话会展业的新趋势、新发展。  产学研齐助力 献策南京会展  会议由南京市贸促会副巡视员、南京市政
期刊
全国中小会展场馆联盟由蚌埠会展中心发起成立,其也为联盟执行主席单位,北京《中外会展》杂志社为联盟秘书长单位。该联盟致力于打造全国性中小会展场馆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发展平台。为更好地促进中小会展场馆的发展,本刊逢单月开设"全国中小会展场馆联盟"专栏,宣传场馆业内动态,推动中小场馆发展。  4月30日-5月1日,CLCAF7.5-廊坊动漫电竞嘉年华暨首届Boarding Con国际桌游展于劳动节
期刊
7月11-13日,由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与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34届中国?上海国际婚纱摄影器材展览会将与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摄影器材与数码影像展览会、2018上海国际儿童摄影展览会盛大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以展出总面积15万平方米,千余家参展商的强大阵容震撼来袭。  本届婚纱摄影展拥有“上海国际婚纱礼服及时尚配饰展览会”“上海国际主题摄影及样片展览会”“上海国际相
期刊
由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和数码影像展览会PHOTO & IMAGING SHANGHAI 2018(以下简称“P&I上海”) 即将在7月11-14日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启用5.1H展厅,搬迁至拥有更宽阔展示空间、更完善的配套服务、更便捷交通网络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使展会平台更有信心构建定位于世界级的“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