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盘活红色资源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uwan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对于红色基因传承,山东深感责任重大,致力于盘活红色资源,弘扬沂蒙精神,让红色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在研究阐发、公共普及、提升能级上不断探索实践。基于红色资源的“培根铸魂”行动,已成为齐鲁大地的普遍行动。
  以情动人,构筑精神家园
  6月20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回到“家乡”沂蒙山,于临沂大剧院火热开演。150分钟的演出,掌声此起彼伏,观众们热情高涨,演职人员同样意气风发。
  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深厚。如何用艺术思辨、提炼和诠释红色精神,山东正在做积极探索与实践。这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山东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观众已达数万人。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该剧的创作初衷。这次回临沂演出,是为了告慰长眠于沂蒙大地的先烈们,更是为了向沂蒙人民交上一份精彩答卷。”《沂蒙山》艺术总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桂林说。
  无独有偶,6月17日晚,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民族舞剧《乳娘》也回到故事发生地——威海,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倾情献演。演出过后,该剧导演、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教授、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傅小青第三次带领学生们参观了胶东育儿所,“每一次来,都会泪流满面”。有了源自内心的震动,才有了创作的冲动。
  红色历史题材是主题出版领域非常抢眼的一个板块。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山东出版集团,以出版人的责任担当和专业素养,对红色文化的丰厚思想内涵,正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深度开掘和当代解读。《沂蒙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红色乳娘》《给孩子讲时代楷模的故事》《追梦,奋斗的中国人》等优秀图书相继问世。在此过程中,山东出版集团在强化策划、深化内涵的同时,还创新多种形式,让红色题材有了喜闻乐见的形式。
  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基因富集区,临沂开展“说沂蒙、唱沂蒙、写沂蒙、画沂蒙、演沂蒙”等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推出了现代柳琴戏《沂蒙魂》《崔家沟》,舞台剧《沂蒙组歌》《巍巍大青山》,芭蕾舞剧《沂蒙情》,电影《渊子崖保卫战》等文艺精品130多部。除此之外,临沂还开展了“口述沂蒙抗战历史”活动,出版了《沂蒙抗日记事》《沂蒙革命根据地志》《沂蒙抗日英烈》等20多种图书资料。
  以史鑒今,用好红色“家底”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王尽美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胶东革命纪念馆等2449处革命遗址,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山东大地上。这些革命遗址,可谓山东弥足珍贵的红色“家底”和红色“名片”,凝聚着老一代山东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更是新一代山东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为了保护好革命遗址,全省党史部门发动4000多名普查人员,普查摸底、建立台账、掌握家底,还通过访谈、制作影像资料等方式,抢救性搜集老党员、老支前、老战士、老模范及英模人物的口述史、回忆录,为研究红色文化提供珍贵史料。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尤须用好红色“家底”。全省各地在用好红色“家底”、讲好红色故事上,各显神通,精彩纷呈。在位于蒙阴县垛庄镇的孟良崮革命烈士墓区,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碑亭旁,一位解说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烈士陈若克母女英勇就义的故事:“日军把陈若克绑在马背上,把刚出生的婴儿装进了一条马料袋子,孩子被马草扎得拼命哭喊,陈若克的心都碎了……”故事感人肺腑,学员热泪难抑。作为沂蒙精神弘扬先行区的临沂,建成了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把沂蒙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政治生活“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2019年以来,山东依托近1200个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让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当好传承“园丁”,在孩子们内心播下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种子。这些由“五老园丁”担纲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小小讲解员、小小志愿者等活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红色遗产、刻印在书籍里的激扬文字更加生动鲜活,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
  盘活红色资源,离不开对沂蒙精神的研究和阐发。近年来,作为沂蒙精神重要研究阵地之一的山东省委党校,致力于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承担了中宣部重大委托项目《沂蒙精神与党群关系研究》,完成了系列省社科规划沂蒙精神研究专项,还主办或承办多次高层次沂蒙精神研讨会等。除了科研、咨政成果突出,省委党校还致力于做好沂蒙精神的教学工作,在主体班次设立沂蒙精神专题,在各个班次开展沂蒙精神现场教学。沂蒙精神的研究人员,也成为沂蒙精神主讲者,党建教研部党性教育教研室主任翟红芬就是其中一位。她非常注重沂蒙精神在年轻人群的传播和普及,经常给大一新生讲述沂蒙精神,也曾给省街舞协会时尚、新潮的青年交流过沂蒙精神的精髓要义。在她看来,沂蒙精神针对年轻一代的传播和宣讲,十分必要,不可或缺。
  以事感人,书写榜样的力量
  山东大地上特别是沂蒙大地上诞生过无数的英雄故事,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2018年4月,编剧赵冬苓带领主创人员来到沂蒙山,这也是她继电视剧《沂蒙》、电影《斗牛》之后再次深入沂蒙山,为《梦想沂蒙》进行创作采风。这部鲁剧以全国重大典型、“时代楷模”王传喜为原型,展现了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典型事迹。现实中的王传喜,带领兰陵县代村党员干部群众奋斗19年,将一个负债380多万元的落后村,发展成为集体经营性收入1.1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除了王传喜,沂蒙大地上还涌现出乡村致富带头人刘嘉坤和梁兆利、新时代企业家楷模赵志全、“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许步忠、武警特战军官一等功获得者王成龙等时代人物。临沂是“红嫂精神”的发源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沂蒙“红嫂”群体都是最闪耀的一群女性形象。2018年12月16日,临沂市以李秀莲、戚洪桂、于爱梅、朱呈镕为代表的“沂蒙新红嫂”(群体)荣获“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称号。
  “沂蒙精神随时代脉动,在不同时期都能焕发勃勃生机,出现成风化人的这种现象,说明沂蒙精神的价值是突破地域、跨越时空的。”在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党性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翟红芬看来,沂蒙精神的核心要义、承载的价值是永恒的,尽管时空变化、时代变迁,沂蒙精神依然会焕发新的光彩。
  诞生于沂蒙老区,长成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经过几十年磨砺和积淀,已内化为山东的文化基因,成为山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不断涌现楷模人物,已先后发布“齐鲁时代楷模”事迹达12次,全省“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推荐好人线索数量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一,充分展现了山东人的精神风貌。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起,河套平原黄河南岸的库布奇人历经30多年,凭借“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奇精神”,艰苦奋斗,成功治沙6400多平方公里,创造了“绿进沙退”的伟大奇迹。  2002年,70岁的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承包2400亩荒山种植橙子。10年后的2012年,“褚橙”成功面市,2014年“褚橙”销售额达到1亿多元。  同土地打交道,如果没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
期刊
时间砥礪信仰,岁月见证初心。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98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勇开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昂合奏,推动了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建党98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98载初心如磐,继续跋山涉水,每一位共产党人必须准备付出更为
期刊
人类没有翅膀,却总想到天上飞。战国时期有位神一般的人物叫列御寇,就能飘然自得地“御风而行”。当然这只是《庄子》记载的一个离奇的传说,列御寇即便不是神仙,也该是超凡入圣的世外高人——否则怎么可能一高兴便飞出去十天半个月?再如东汉丁令威化鹤归乡的故事,一向为陶渊明、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鲁迅、何其芳等历代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这个典故亦广为流传。不过引人注意的好像并不是丁令威的“学道” “学仙
期刊
7月16日上午,由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以“新时代 新动能 新山东”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省委书记刘家义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回答有关提问。  刘家义在作新闻发布时说,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省份之一。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
期刊
时值暑假,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比往日安静了很多,蝉鸣却显得愈加高亢,尤其是到了夜晚,偌大的校园更显得空旷静寂。夜越来越深,食堂、图书馆、教室、宿舍……都先后熄灯了,文渊楼三楼有间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的办公室,这盏灯经常亮到深夜。灯下,王卓正在奋笔疾书,策划下一次学术会议,审读《山东外语教学》稿件、提交外语智库报告、撰写新专著……一件又一件在她专注而高效的
期刊
近期以来,红色精品剧目、大型舞剧《乳娘》广受追捧,观者如涌,各方热赞,剧中传达的“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亦成为山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的生动一课。放眼山东大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  5月31日,中央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开展主题教育的总动员令。山东以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
期刊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应用到干部教育培训中,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干部政德教育方面,体现出更大担当,实现了更大作为。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滋养干部为政之德的思想活水。  浸身儒风 涵养政德  2013年1
期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党中央高度重视“培根铸魂”工作。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自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发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
期刊
古琴悠扬清越,吟咏人声情并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幅千年前的送别画面浮现在眼前:春夜喜雨,杨柳依依,长亭古道,与知己依依惜别。琴声为这首诗营造了离别的伤感气氛。这是山东省实验中学校本课程《琴歌:中国古代琴曲与文学课程》结业音乐会上的一幕。  近年来,山东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创新方式方法,采用主题推进与多元融合等方式,推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山东省教育
期刊
九月,经过一个夏天的蓬勃生长,汲取了足够的能量,清朗的日子里终迎来作物的收获。这是一年中最值得骄傲的季节,是大地回馈辛劳农人的季节。  九月,也是学子们新学年耕耘的起始点。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每个人的书包里,背负着知识的力量,更盛放着开阔人生的精神磁场,国家民族的未来与远方。新学期,请定下目标,出发!  九月,讓我们全体起立,道一声:“老师,您好!”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路途上,都曾驻留老师的身影。在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