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是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体育教学以其自身特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台。基于此现状,本文从分析小学体育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现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的问题。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与新课改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完全不符。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一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上,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在此,我谈谈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思考。
  一、小学体育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客观需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运用创新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性格和文明健康的人格。从这两方面来看,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并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点评四个教学步骤。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创新教育的实施,会促使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启发诱导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彻底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成为落实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是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创新教育不仅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求。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并将体育教学内容向体育活动、体育方法、体育动机和体育经验方面转移,在引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明白體育教学是对自身有益处的。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构建一种以尊重、民主、平等、理解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为实施创新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创新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并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能力和发展创造力的目的。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能力意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性格、能力、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组织讨论、游戏、座谈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保持活泼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缺乏新意的游戏活动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实践、多总结,从而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活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在课程设计上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趣味游戏、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获得乐趣,当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后,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添加新的元素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蛙跳”和“兔跳”的动作进行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又如在教学花样跳绳时,教师先从组织学生练习已掌握的跳绳方法入手,而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跳绳方法,教师从旁给予指导,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是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不仅包含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更包含对学生多方面潜能和能力的关注,教师通过评价能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中的需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所以,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适当评价;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肯定性评价,又要兼顾否定性评价的适用性。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性因素。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延伸自己、发展自己,依靠强烈的创新意识改革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宏.小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20).
  [2]葛晓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5).
  [3]滕宏宝.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
  [4]肖汉滨,肖娜.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教学无时不在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英语教学致病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内部因素应通过如下策略进行防治: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把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端正其权威意识;加强师生心理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英语教学“疾病” 成因 防治办法    一、英语教学“疾病”概述  英语教学疾病是指英语教学在不当的动
摘 要: 双语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但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外语水平、师资短缺、外文资料等因素的限制。在高中双语教学中,因人制宜,循序渐进,转变教师的观念,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雙语教学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
绳牵引的单轨吊车的电力传动装置具有变向负载,而为准确停车,必须调节电机轴上的制动力矩。对绕线型或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而言,最有效的是采用格鲁吉亚工学院研制的离心制动器
摘 要: 休闲时代的来临体现出人们高尚消遣的休闲生活方式,也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大发展。体育休闲成为现代休闲方式的最佳选择。本文鉴于中国体育休闲学研究的现状,在社会学的视角之下,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体育休闲的内涵、特点及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关键词: 体育休闲 时尚 消费 旅游    从二十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如何克抗教授所说,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
随着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日益增多,特别是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MSN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MSN的生物安全性效应及
摘 要: 体育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健美操的训练,能够帮助高校女生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满足社会上对于职业人身材、气质、外貌等的要求,从而帮助毕业生更加顺利地就业,早日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关键词: 职业学院 形体训练 健美操    体育课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一门必学基础课程,它既能帮助学生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
摘 要: 作者对近几年来本校的大课间活动的状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对提高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课间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状况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连续下降,爆发力、耐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近视检测率仍居高不下,甚至一些中老年人才患有的高血压、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法,对本校高一、高二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虽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但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调查中也发现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探究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原则与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 课外体育活动 管理原则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