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潇潇 归思难收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几乎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与唐诗各被称为“一代之文学”。宋词就艺术风格而言,可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而又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雅、典雅精工、密丽险涩等各种风格,如春兰秋菊,各尽其妙。柳永的《八声甘州》集婉约、豪放风格于一身,不可不读。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上片描写暮雨后凄凉萧瑟的秋景,下片触景生情,抒写作者思念家乡和妻子的情怀。
  “暮雨”,傍晚之雨;由“一番”,知是阵雨;又由“潇潇”和“洒”,见出雨势不弱。一场迅疾的骤雨,在傍晚时分滂沱滚落,洒满江天;经此一番荡涤,竟现出一个清冷的秋天。秋是天然来临的季节,然作者偏说“清秋”是“暮雨”“洗”出来的,可谓构想奇特,造语新奇。
  词一开头,予人强烈的深秋之感。秋之黄昏,在客居异地的游子眼里,无疑是满目凄凉、惹人愁思的。果然,“渐”字领起的三句将“秋”进一步逼紧了。随雨而来的,是裹着霜的风,由于寒霜的侵浸,它显出逼人的凄冷。“霜风凄紧”是“霜凄风紧”的倒文,如此错落文字,以“凄”修饰“霜”,以“紧”修饰“风”,无非是为突出秋之肃杀。“关河”二句推出的是又一大景。“冷落”因风挟来;“霜风”又把刚才的“暮雨”吹散了,于是,天边重现一轮红日,正将它的残晖斜斜地射入城楼之中;在原本肃杀的画面上,又融入了几分惨淡的色彩。“残照”固然呼应了前文的“暮”,但更重要的还是引出“当楼”,即引出楼上的人。有了人,客观世界的秋景便有了人的感情,不再是自然之物了。这三句展示的境界高远雄浑,对讲求婉约的词来说实在难得。
  上片前半声调高亢,境界阔大,气象非凡;后半则转而婉转悱恻。“是处”以下是词人楼头所见。“红”指花,“翠”指枝叶,二者是“物华”,即一切美景的代表与缩影。这笔墨平易的两句概括力却极强,足以表现出秋景的萧疏荒芜。面对黯然的秋风秋雨,任谁也不能不心动,何况还是多愁善感的词人呢!不过,也正因如此,作者才避开胸中的千言万语,仅以“无语东流”的“长江水”曲折地暗示出来。词人目睹“红衰翠减”,不禁联想到人生不过如此,遂忧从心来,正欲一问眼前之江水,怎奈流水无情,哪里会管草木荣枯与人间悲欢!盖上片不明写人的思想感情,却以此暗喻作结,皆为下片完全写情蓄势。
  上片写游子面对江天暮雨、残照关河,可知他是在“登高临远”。换头却以“不忍”领起,令行文跌荡起伏;从作者抒发感情而言,则显得委婉深曲。同时,这三句还点出望乡思归的主题。接下来用一“叹”字,进一步挑动感情;这两句既是“归思”的部分内容,也是“归思”的具体化。这里,用“叹”“何事”等字眼和反诘句,含蓄地传达出游子无可奈何地徘徊在“归也未能归,住也如何住”的“归思”与“淹留”之间的矛盾心态。
  由于思归心切,自然而然就想到故乡的妻子,作者自忖:她也同样在盼望自己回家吧!“想”,明点下领几句是想象。古人经常采用“对面写来”的手法,像唐杜甫《月夜》诗;“今夜鄜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以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不知道想念父亲,反衬自己在长安苦忆亲人。在本词中,善解人意的词人画了一幅望夫图:江边、小楼、楼上倚栏的“佳人”,“佳人”痴痴地凝望着江面来往的船只,她已不知多少次把别人的舟楫误当作丈夫的归帆了。晚唐温庭筠《梦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是这两句形象的注解。
  最后两句,又由对方回到自己。多次误识归舟的思妇念极生怨,也许要错以为夫婿长年在外,必是流连花酒、乐不思蜀了。这层意思通过“争知我”三字摇曳出来,令结尾饶有情致。
  柳词“工于羁旅行役”,这首词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非常成功,而且很典型。所以说,《八声甘州》流传到今日依然魅力不减,不是没有原因的。
  (选摘自《文史知识》)
其他文献
大师小传    米·莱蒙托夫(1814-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的俄国杰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长诗《波罗金诺》(1837)《恶魔》(1838)以及小说《当代英雄》(1839)等。  莱蒙托夫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幼为出身名门望族的外祖母所抚养。14岁起开始写诗。1830年后他在莫斯科大学念过两年书,因和教授冲突被迫离开。1837年普希金因决斗致死,他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指明杀害诗人的是整个上流社
期刊
我们迎来了人间四月天。大地变得绿意盎然,天气也真正地暖和起来。紧张的功课之外,同学们是不是有外出旅游、踏青的打算呢?  “旅”“游”二字在中国出现很早。《文字形义学概论》说,“旅”即旅行,“旅犹侣行,谓结侣而行也”,形象地道出了旅的行为特征和意义。“游”,从水,本是指同水上活动有关的行为。《广雅释诂三》云:“游,戏也。”段玉裁注曰:“又引申为出游、嬉游。”  我国的旅游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春秋战
期刊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期刊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
期刊
大师小传    钱钟书 (1910.11.21—1998.12.19) 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转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秋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大等校任教。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期刊
浙江嘉兴一中五彩螺文学社简介    五彩螺文学社所在的嘉兴一中是拥有两院院士校友12位,政治局常委、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部长、省长校友多名,培养过著名作家茅盾、郁达夫、章克标、金庸的历史名校。校园里有一条散发着浓郁文化意蕴的范蠡湖,传说春秋末期,协助越王灭吴后,范蠡携同西施退隐,住在这个湖边。每天早上,西施梳洗后,将脂水倾倒在湖中,湖中的螺蛳吃了脂水,日久天长就成了五彩螺。嘉兴一中一代代文学爱好者
期刊
我认识鲁迅翁,还在他没有鲁迅的笔名以前。我和他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相识,晨夕相共者好几年,时候是前清宣统年间。那时他名叫周树人,字豫才,学校里大家叫他周先生。  那时两级师范学校有许多功课是聘用日本人为教师的,教师所编的讲义要人翻译一遍,上课的时候也要有人在旁边翻译。我和周先生在那里所担任的就是这翻译的职务。我担任教育学科方面的翻译,周先生担任生物学科方面的翻译。此时,他还兼任着几点钟的生理卫生的教
期刊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梅,傲霜斗雪,凌寒独开,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风姿在中国文坛上开出了一树独特的风景,构成了中国文人经久不衰的梅情结。纵观文学史册,咏梅的作品不乏佳篇。其中,中唐诗人张谓的《早梅》便如一位素妆雅致、不施脂粉的少女文文静静地婷婷而立。远观,泯然于众美之中;细品,方觉其淡雅清妙,气韵悠然。  首先
期刊
在没有见到诗人食指前,通过电话,我隐约感到这是个性情中人。记者在电话里约定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时,说就到你家吧,他说不行,家里地方小,还挺乱;又说到附近哪家茶馆也行,他说不好,贵,一杯茶好几十呢!于是就约好在记者所在的杂志社见面。  约定采访的这天在时令上虽然正逢立春,但北京的天气仍然寒风刺骨。原想着食指会晚一些来,不想上班刚坐下不久,就见他穿着破旧的深蓝棉大衣,匆匆地走进了编辑部。    爱写诗的
期刊
我知道奶奶喜欢自己动手干活,不喜欢让别人代劳,即使是眼睛看不清楚,她还是愿意自己慢慢摸索着去洗衣服、洗碗、煮水。老人家的脾气很是可爱,当你要代替她干活的时候,她会不大高兴的,她是执意要操持好这间老屋子,这个家的。  我知道奶奶喜欢吃甜的小吃,特别是腌制的橄榄、杨桃。在家里没人聚会、安静的时候,她喜欢静静地坐在厅里门口的那张藤椅上,含上一颗酸酸的、甜甜的橄榄。有时候透过那副厚厚的镜子,我难以望得清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