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形式多样,论点言之确凿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and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光灯·文题呈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协奏曲·拨云见日】
   写议论文,除了确立正确的论点之外,还需要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如何写好本次作文呢?
   一、读文题,明要求
   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本次作文题目是“谈诚信”,写作时,以《谈诚信》为题就表明作文的题目就是《谈诚信》,不可更改。同时,我们在写作中要根据“诚信”这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理论和事实论据展开论述。
   二、巧分析,定立意
   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受到大家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可是,当今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不讲诚信的人,他们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言而无信,使别人上当受骗,蒙受损失。这些不诚信的人最后也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生活中,我们必须提倡诚信,反对虚伪和蒙骗别入。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須以诚信为本。而对初中生来说,诚信更多地体现在诚实上,不撒谎,说真话,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守住诚信美德。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经济在发展,不能让诚信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丧失,守住诚信美德是每个人的责任。可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守信的名人事例加以论证。
   2.构建诚信社会。社会情感冷漠,诚信逐渐丧失。这需要大力提倡诚信,在全社会弘扬诚信精神,创建和谐社会。学生可用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结合时下的热点事件,讲解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3.人际交往贵在诚信。人际交往,重在真诚,讲诚信。诚信是人与人正常相处、平等交流的基础,讲诚信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学生可先举出交往贵在诚信的论点,用知名度高的名人事例逐步分层论证论点,最后总结深化主题。
   4.诚信抵万金。以温州鞋企业为例,论述“诚信抵万金”的观点。比如温州鞋曾经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典型,后来,温州鞋企业认识到“诚信是商家的立身之本”,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温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温州鞋在市场中“大起大落又大起”的故事,说明了“诚信抵万金”的真理。
   三、找材料,证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不管使用哪种论据,都有基本的要求,一是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含义;二是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三是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以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佝偻丈人专心承蜩、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为事实论据,还引用了《礼记》中孔子等人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次作文可用的论据材料很多。如常用的成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孔子的至理名言“民无信不立”;李白的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再如事实论据:著名画家李苦禅画《百莲图》烧毁祭奠老友的故事;郑州包子店老板退还顾客14万元异常支付款等。
  【好声音·名作引路】
  信
  胡 耕
   人言即信。
   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给孩子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张家见面,范式的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把立在南门的木头搬到北门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呼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選自《汉字悟语》,有删改)
  【感悟借鉴】
   作者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信”,指出:信,“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然后列举一些关于“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的论点。接着,又阐明了“信”的重要性,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的规律。最后,采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指出“失信”的危害,呼吁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从自己做起。
  【闪光灯·我型我秀】
  谈诚信
  谷城县谷伯中学  帅若男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取他人的信任,获得他人的认可。
   社会生活需要诚信。当今社会,经济是越来越发达,可诚信好像越来越少了。南京某品牌的月饼被曝使用过期馅料;某厂家问题疫苗案……这样的新闻时常出现,又说明了什么?不守诚信或许会得到一时利益,却终将被世人所抛弃。2018年3月,88岁的浙江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还清了当初她欠下的1100万元债务。陈金英曾经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但在2011年9月,公司资金困难,导致生产停滞,欠下了巨额债务。有人劝她申请破产,这样就可以避免债务,可她还是坚持卖货还款。陈奶奶说:“做生意最讲究诚实守信,银行贷款那是国家的钱,不能占国家的便宜。”这个故事充分诠释了人格的伟大,告诉我们做生意要诚实守信,信誉是靠实际行动获得的。
   日常生活同样需要诚信。当你因为作弊,考试得了高分,得到人们夸奖时;当你在路上拾到贵重物品,却据为己有时;当你犯了错误,却栽赃嫁祸给别人时,你心里是否会有一丝庆幸?美貌、金钱,会随时光流逝而耗尽,唯有诚信像一杯美酒,品得越久,就越是芳香迷人。
   古今中外,诚信之人不胜枚举。华盛顿小时候曾用斧子砍倒了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父亲得知心爱的樱桃树被砍倒了之后,扬言要给砍树的人一个教训。可华盛顿得知后不但没有欺骗父亲,反而主动承认了错误。他的父亲也为华盛顿的诚实而欣慰。这就是诚信的魅力所在了。
   曾子杀猪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诚信的光芒经千年而不衰,得到了无数人的赞同。
   诚信美德依然在传承。阿里巴巴曾经招聘过一个培训讲师。在一次讲座上,培训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时,底下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而马云却直接把培训师开除了。马云认为销售员要有自己的良心和底线,而不是不择手段将商品卖给不需要的顾客。马云守住良心底线,创造了“阿里时代”。更多的企业家坚守诚信,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
   诚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让我们学会诚信,让诚信的光芒照耀人生。
  【可圈可点】
   1.关注生活,立意深刻。如果全用经典的事例论证,显得高大空,远离社会生活。而本文能够从生活出发,在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以此切入观点,合理且具有说服力。
   2.论据恰当,言之有物。文中“华盛顿砍树”“曾子杀猪”两个事倒,都是关于诚信的经典事例,能够充分论证论点。“诚信奶奶”、马云的故事则是现代的诚信故事。这些事实论据的出现,让整篇文章显得言之有物,论证充分。
  【助推器·素材链接】
  陈美丽守信故事
   陈美丽,女,汉族,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村民。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时意外身亡,不仅突然把她丢进孤苦无助的生活困境,还给她留下数万元债务。她原本可以靠丈夫的死亡赔偿金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做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一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
   2008年9月,陈美丽在九江市开了一家“陈美丽小吃店”,因为她的为人和手艺,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品尝。
  【言简意赅】
   诚实守信不但是美德,还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其他文献
【聚光灯·文题呈现】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请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
期刊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  ——几 米   我们需要明白,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是源自无知,还是本心。  ——夏 达   人生充满着各种梦想,如果你不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会被别人纳入追求他的梦想。  ——朱德庸   当我们收回对明星艳羡的目光和仰望得发酸的脖子,也应该多关注一下平凡的你我他。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猫
期刊
【真题再现】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这也是一种荣誉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自命题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
期刊
日前有媒體报道称,在中国市场上,约有1/3的“三文鱼”都被青海省龙羊峡镇“承包”了。不过这种所谓的“三文鱼”并非大西洋鲑,而是虹鳟,一种淡水鱼,还是外来物种。目前,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有“淡水三文鱼”出售,但其皆隐去虹鳟鱼的“真身”,以“三文鱼”的姿态推荐消费者生食。   不看新闻的中国三文鱼刺身爱好者,估计很难想象,我们每年消费的、超过9000吨的“三文鱼”,原来并非来自遥远的深海,而是水库!
期刊
夏夜蝉鸣,电话那头,奶奶愤愤地控诉着:“这死老头,又被我发现他偷偷地在吸烟……”   爷爷是个老烟鬼,十几岁就开始吸烟。他说,香烟几乎见证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成长。   几年前,爷爷被查出心脏病,于是全家督促他戒烟,爷爷便转入“地下工作”。每当他从储物间里出来的时候,里面都会有残余的烟雾在缭绕;我偶尔在沙发上坐着,也会冷不丁地被一个烟盒硌到。所有人都拿他没办法,每次说他,他都会生气,可是心脏病人气不得
期刊
我的孩子上小学以后,家里的开支大了很多。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公司的效益下滑很多,老板决定要裁掉一部分员工。   我和我的搭档莎碧娜同时被列入了裁员名单。主管告诉我们,我们将在一周后离岗。我和莎碧娜从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已经足足干了8年。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工作,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公司无情辞退。   从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起,我就非常生气。我觉得我此前的每一分努力都白白浪费了,世界上根本就
期刊
坐在书桌前,一树浓荫尽收眼底。喝一杯桂花茶,一股清凉的韵味在胸中荡漾。   那是一棵桂花树,几年前的春天移植到我家窗前。没想到今年春天便已萌发幼芽了,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地长着,绝不喧哗。过了不久,便长出了一串串绿叶,犹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挥动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阳光下,交织为一片耀眼的颜色。   夏天的桂树,郁郁葱葱,一派生机,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來阵
期刊
前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一度被一条鲫鱼刷屏。为何鲫鱼有这样的魔力呢?原来,是全国有50名高中生因为成功解剖鲫鱼,拿到保送资格,提前敲开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大门。   他们参加的是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比赛中,有动物学实验环节,要求现场解剖一条鲫鱼。最终50位选手脱颖而出,不仅拿到了金牌,还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保送资格。   学科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我国的高中
期刊
在长江铜陵段的一个废弃码头上,建起了一座微型图书馆,宛如江上悬浮的盒子。外嵌毛石,内饰修竹,以书架为墙,以阶梯为椅,环境幽静。附近不少孩子选择到这里读书、自习,累了就漫步滨江,或骋目远眺。据介绍,这样的阅读点有40多个,分散在铜陵的各个角落。   滨江阅读点保留码头旧貌,顶层观江,下层阅书,在景观和意义上都很熨帖。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既赋予了建筑第二次生命,也省去了不少拆除重建的成本。更重
期刊
2014年年底,民政部公布了300名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名录,出生在辽宁北镇的阎海文名列其中。   阎海文,1916年在北镇道台子村出生,从小就爱读书学习,15岁到沈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阎海文和二哥阎海学一起流亡到北平,继续读书。   1934年,中央航空学校到北平招生,阎海学和阎海文都想报名参加空军,为家乡父老报仇。可那个时候,当空军就意味着牺牲,能活下来的人很少,所以兄弟二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