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翰的“中国心”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28日晚,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饭店落下帷幕。回国创业、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水平芯片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成为最大赢家,不仅高票当选“2005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也被评委评定为“年度经济人物大奖”的获得者。
  
  邓中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硅谷Sun Microsystem,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UltraSPARC第一代CPU。之后任职于美国IBM进行单磁子Peta-Flop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1999年,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他领导研发“星光”系列“中国芯”,并成功实现了产品“星光一号”、“星光二号”、“星光三号”、“星光四号”、“星光五号”的产业化,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同时,邓中翰还是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协全国委员。
  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颁奖。同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个海外学子成为一名爱国创业者,他将闪亮的中国“芯”成功植入世界IT银河。同时,也正是这颗“中国心”牵引着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从中科大到伯克利
  
  邓中翰从小就有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罗大佑的歌曾经给了他无穷的遐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邓中翰对时间、空间和宇宙更加痴迷。
  1987年,邓中翰以优异的成绩从家乡南京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大学三年级开始尝试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解释地质问题,他的论文在《科学通报》上发表并且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如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学子中的精英一样,1992年,从中科大毕业的邓中翰来到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读物理学,继续探寻世界的奥秘。在伯克利大学,1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的画像高悬于教学楼的走廊里,而且许多人就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这对学生们的感召力是巨大的。邓中翰在不长时间就学完了艰深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
  伯克利分校就在硅谷的旁边。尽管邓中翰的导师并不赞成他转系,但邓中翰还是向学校申请转到了电子工程系。从基础知识结构来说,物理学和电子工程并不十分兼容,但邓中翰的执著与坚韧又一次让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用短短的时间完成了知识结构的转型,顺利通过考试,并以其独立设计和实验课题的能力“征服”了老师。
  邓中翰是一个有着强烈“入世”思想的人,他非常明白,在当前这个世界上,经济能力说明了一切。于是他又选修了经济管理学。邓中翰在伯克利创造了奇迹,他成为伯克利130年历史中第一位拿到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博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横跨理、工、商学位的人,亦让世人明白,不能小看了华人的智慧。
  在伯克利的学习生涯中,邓中翰的日程表里只有学习、工作。邓中翰的幸运在于他的经济学的老师中有两位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诺贝尔奖,邓中翰沉浸在这些知识精英们的思想和氛围里,幸福得不能自拔。
  正是对经济学的研究,邓中翰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到经济与政治如何发挥作用,美国如何用自己的实力让其他国家为其“打工”,他还认识到一个企业如何在这些时代的洪流和大势中获利等等。邓中翰所有的这些积淀,对于后来诞生的中星微显得那么的宝贵和必要。
  
  “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
  
  面对考官的“计算机技术的极限是什么”的质问,邓中翰的回答是“没有极限”。
  这是在IBM的一次面试中的场景,邓中翰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加以解说,结果被录用了。事实上,1997年,邓中翰一边在伯克利求学,一边加入了商业公司进行实践工作。邓中翰每在一个地方,便成为这个地方的焦点人物,不管在伯克利,还是IBM、Sun公司,他都做到极致。作为IBM的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邓中翰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获得过“IBM发明创造奖”。如今,在北京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仍保存着他在Sun参与设计制造的芯片。
  邓中翰谦和有礼。他说,在伯克利有那么多大师,在硅谷有那么多优秀企业,而许多优秀企业的创立者都是伯克利的校友。在如此多的人类精英面前,自己没办法不谦虚。
  邓中翰的真诚、谦逊让他有了十分良好的人缘,人缘背后便是机遇。伯克利分校的校长田长霖,学术造诣精深,正是这位负责任的老师将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推荐给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周光召访问伯克利期间和邓中翰有过多次深谈,结为忘年交。后来,周光召又将邓中翰介绍给信息产业部,这就是他最终成为“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的原始起点。
  1998年,正值中国IT市场蓬勃发展,赴美考察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通过周光召的介绍,会见了邓中翰博士。曲维枝和邓中翰深入探讨了国际及国内IT业的情况,邓中翰对IT市场的深刻见解和他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给曲维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10月,邓中翰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当时的邓中翰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为李岚清等中央负责科技工作的领导讲述了硅谷及国际IT界的现状和前景。其间,邓中翰与各级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他,党和各级政府的爱才、惜才之心深深地打动着他。
  就是在这次庆典上,邓中翰下了回国创业的决心,“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让人难以招架,渴求得让人心悸,那种激情,现在都有点怀念”,邓中翰说。
  邓中翰萌生了成立一家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的设想。在信息产业部和各级相关领导的支持下,1999年10月,他的想法成为了现实。邓中翰与来自朗讯贝尔实验室的张辉、惠普的杨晓东等人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与成就归国,借鉴硅谷模式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今天中星微的核心领导团队,他们之间的团结和默契令人称羡。
  邓中翰在选择回国创业之前,他曾经在硅谷创立集成电路公司Pixim,市值很快达到1.5亿美元,邓中翰已经达到了像他这样的莘莘学子难以达到的事业高度。“我们的团队都是‘海归’,对为什么回国创业私下里我们发现至少有三点共识:一是爱国。这不是唱高调,只有到了外国,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心’;二是事业心。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有‘野心’的,不甘心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三是我们技术工作人员的‘老毛病’,就是追求将一流的技术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自己创业,做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企业是最直截了当也最有挑战性的工作”。邓中翰说,“我们这些人,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回来的。”
  中星微开始启动!中国芯片业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很艰难也很幸福”
  
  中星微在北四环边上的办公室常常彻夜灯火不熄。
  因为上班的时候太忙,邓中翰率领的中星微核心团队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他们称之为“碰一碰”,有时候这一碰就碰到三更半夜。对中星微来说,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中星微电子公司成立之初,他们与信息产业部领导一起,多次沟通、探讨,决定借鉴微软的做法,从世界市场空白点着手进行公司主要产品的战略布局。相对通用CPU、存储器(Memory)芯片已经有Intel、三星这样的国际霸主领域,或如ARM、MIPS在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上确定强势地位,对于缺乏人才和市场运作经验的小公司,要向它们挑战似乎有些“以卵击石”,说不定功亏一篑。而被全球普遍注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仍处于群雄混战局面,且未来无论PC或移动通信业务,还是3C整合时代的消费类电子等应用,数字多媒体芯片均将担当“心脏”角色。邓中翰认为,“借助庞大市场需求,中国厂商联手攻克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便如同美国攻占通用CPU、韩国攻占Memory芯片一样,完全有机会成功”。
  于是,中星微切入市场的点定位为以CMOS数码技术为依托,研发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因为这种芯片的应用领域涉及个人消费的数码相机和工业上的质量检测、生产监控及天文器械、医疗设备,还可应用在交通、银行、视觉玩具、通讯等方方面面,市场容量大。最主要的,邓中翰看到了未来3C合一的趋势下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占据了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高点,就有可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的芯片产业就会在同世界的互动中壮大起来。
  从芯片定义到设计、流片、投产大概需要1年多的时间。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推出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其集成度达到奔腾系列的水平,一个纽扣大小的空间里集成数百万个晶体管,光刻尺度达0.25微米。中星微已经走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领先位置。随后,中星微与微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功开发PC多媒体数码拍摄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数码图像处理、压缩、存储和高速传输的单芯片。芯片产业是集团军作战,人才、资金、技术、市场销售、国际合作等缺一不可。
  接下来,中星微的第二代产品“星光二号”实现了视频音频固化一体并同步,结束了图像处理芯片的“默片”时代。“星光二号”被韩国三星、美国Creative等知名厂商的最新摄像头产品采用。2002年11月,中星微的第三代产品“星光三号”从PC领域延至智能监控领域,成为富士通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用手机控制的机器人的“眼睛”。2003年2月,第四代产品“星光四号”成为国内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彩信芯片。2003年10月,具有“星光一号”到“星光四号”全部功能的“星光五号”诞生,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图像处理芯片。迄今为止,中星微芯片取得了在全球市场销量超过1000万枚的耀眼成绩。按照中星微的规划,下一步将在移动多媒体领域寻求突破。
  分析全球产业环境和本土产业链、市场资源,能否在成本竞争优势下快速地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才是“中国芯”的制胜法门,是中星微电子成功突围的真谛,也是邓中翰他们经过5年的努力才找到的感觉。
  “很艰难也很幸福”。对中星微这5年的发展,邓中翰评价说,今天的中星微绝对不能说已经达到了成功的彼岸。“创业阶段的企业存活下来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每一步可以说都是九死一生,但是,看到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会带给人难以言喻的幸福”,邓中翰说,“所有中星微人都把中星微视为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就是珍视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中星微还没有资格说已经成功,面对科学和市场的日新月异,没有任何企业敢说已经成功,中星微仅仅是没有被科学落下太远,也仅仅是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未来的路还很长”。
  
  人物印象
  
  邓中翰诚恳地说:“做什么事比是什么人重要,事情不是一个人做的,是整个团队在共同努力。”
  邓中翰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希望认识这个世界并改造这个世界,抱着科学睡觉是邓中翰的最大梦想。在今天的中星微,人人称他 “邓博士”而不是“邓总”,这可能源于邓中翰的科学家情结。
  然而,血液里流淌着浓浓的科学家梦想的邓中翰却有着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思维。中星微从开始便坚持填补市场空白而非技术空白,要做能够占领市场的产品而非实验室产品,这些想法随着“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完成正在被验证为务实和正确的。邓中翰一直强调品牌的生命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一个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品牌的创造者和载体”。
  邓中翰既掌握全局也关注细节。办公会上,他可以随口说出一个个工程师最近的工作量,那份细致让人既感动又惊讶;他非常独立却能了解他人,当别人还不知道自己行的时候,他已经把人“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去了;他可以生活得很精致也可以很粗糙,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更多的时候,连平民都不如;他的一席演讲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豁出去拼了,但当群情激动时,他的冷静和清醒又能让人立刻意识到面临的问题。
  国家利益、民族自强这些看似与企业经营相距甚远的词句在邓中翰和他的团队之间的交流中随处可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结会体现在每一个目标的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听他们交流,你会感动于那份向上和纯粹,恍若置身于校园;回转身来,他们又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在残酷的国际市场上和对手拼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67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治愈76
研究了眼动系统在神经噪声作用下的随机分岔现象.首先,基于水平眼动系统模型,用加性的Gauss(高斯)白噪声模拟神经系统中的噪声,建立眼动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模型.其次,利用数值算
研究了一类广义抛物型方程奇摄动问题.首先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类具有两参数的非线性非局部广义抛物型方程初始-边值问题.其次证明了相应问题解的存在性.然后,通过Fredho
<正>管理是自人类有组织以来就存在的活动。即使是最原始的组织,也必须有资源配置和使用上的协调,有组织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大规模组织活动的日益复杂化,管
民生问题,是政治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承担政治行为后果的终点。今年的两会上汇集民意、言政议法讨论民生问题,正切题中之义。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艾滋病皮肤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44例艾滋病皮肤感染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改良组在常规清创换药基础
目的探讨保留肛垫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周期为1年内(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要在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者和谐领导能力,才能不断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要在干部。只有不断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第一套管鞘(Trocar)免气腹直接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将进行腹腔镜检查和手术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观察1组:用双10#丝线上提切口两端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会经历一个出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这种生命周期的演变与企业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企业之所以存在生命周期,是因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变迁与转型,企业才能实现生命周期的升级和跨越。现代企业的创新是在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作用下,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多种创新的协同互动来发挥企业整体综合功能的活动。但是企业的创新行为,并不是大而全、一蹴而就的过程,企业在不同生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