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趋化因子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CD8+T细胞所分泌的趋化因子,如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并可能分泌的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则可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共同受体,CCR5基因缺失与某些反复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未发生感染的个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抵抗性有关,这些证据有助于更好地阐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化因子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CD8+T细胞所分泌的趋化因子,如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并可能分泌的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则可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共同受体,CCR5基因缺失与某些反复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未发生感染的个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抵抗性有关,这些证据有助于更好地阐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并有望开创治疗和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遮光剂使用的日益增多,关于遮光剂中化学成分引起光敏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加。德国光斑试工作组报告近10年来4-异丙基联苯酰甲烷,3-(4′-甲酰苯亚甲基)樟脑和苯酮-3有很高的阳性斑试反应率及交叉反应。报告1例71岁的白种人(Ⅲ型皮肤)在光暴露部位有持续五个月的湿疹样皮损,首次发作是在一次假期滑雪中引起,既往无相关病史及服药史。
着色真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其特点为肉芽肿样反应及广泛的皮肤纤维化。主要在马达加斯加的南部(裴氏着色真菌F.p)及北部(卡氏支抱霉C.c)流行,为主要的热带皮肤病。特比禁芬具有广谱的杀真菌作用,对F.p和C.c最小抑菌浓度相当低,且能很快弥散到真皮及表皮中.作者观察了特比蔡芬治疗着色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近年来皮肤癣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就皮肤癣菌与人类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皮肤癣菌某些少见结构的观察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探讨皮肤癣菌病的发病与转归、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环状肉芽肿(G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呈自限性。临床上以单个或多个皮肤丘疹和斑块为特征,组织学示真皮内灶状胶原变性及肉芽肿形成,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年,约50%的患者皮损在2年内可自行消退。
患儿女,8岁。因皮肤出现水疱入院。口唇、口腔粘膜、眼睑、鼻周、前额、颈、肩、上胸、外阴部及手足可见针头至豌豆大的多发性紧张性水疱、糜烂、结痂,部分水疱伴有红晕,尼氏征阴性。
5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有狼疮性肾炎(LN)表现,10%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对这些患者进行肾移植已越来越被接受,目前美国有4%的肾移植者为SLE患者。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更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环饱素的出现,肾移植的成功率增高,该作者比较了这一时代的SLE及非SLE患者肾移植的结果。
甲硝唑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唯一认可的治疗滴虫病的药物.一次口服2g甲硝唑的治愈率为82%~95%.另一用药方法为口服7天甲硝唑.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口中有金属味.口服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非常有效,但亦有失败者.
报告了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及安全性。10例头癣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4~11岁,平均6.6岁。分离出的菌种为:断发毛癣菌6例,紫色毛癣菌2例,苏丹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各1例。
皮肌炎(DM)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骨骼肌。尽管其病因尚不清楚,但有报道认为与各种感染有关。已证实链球菌的M蛋白与骨骼肌肌球蛋白之间有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因此,链球菌感染可通过分子模仿机制而促成DM发生或使其加重。M蛋白是决定化脓性链球菌毒力的重要部分。该研究目的是探讨DM患者在体内对链球菌重组M12(rM12)蛋白的免疫应答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与对照者进行了比较。
在免疫组织形态学的研究中,作者对毛囊形态,发生及毛囊周期中毛囊免疫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皮肤免疫系统的关联进行了研究。所用实验动物为新生期和发育期的C57BL/6鼠,用拔毛术和环抱素A两种方法分别诱导同步的毛发生长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