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在切皮前10 min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加入到250 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缝合关节囊后局部注射1.0g氨甲环酸原液;对照组患者同样时间给予25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和10 ml 0.9%氯化钠溶液局部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输血量及输血人数分别为(538.9±103.6) ml、(93.29±30.6) ml、(103.4±10.2) g/L、(0.31±0.04)/L、(210.4±45.7) ml、4例;对照组患者以上指标分别为(831.5±120.8) ml、(175.8±42.3) ml、(95.7±10.1) g/L、(0.26±0.03)/L、(439.8±78.1) ml、1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其他文献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证明,HMGB1作为炎症晚期介质,参与炎症的发展.近年,HMGB1被发现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血液病
目的:探讨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改良坐-卧位(SSPT)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指导意义.方法:BPPV患者311例,按自发眼震、改良SSPT试验、Dix-Hallpike试验、SRT试
重症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和坏死而出现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偶见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及脂肪肝等;临床表现凶险而复杂,黄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双特异性抗体(BsAb)作为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可诱导效应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具有
目的通过对35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床边康复护理,达到调控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抑制异常的反射活动,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初步恢复床上部分治疗功能,为恢复期的进一步功能恢复打好基础.方法从入院第一天起做好正确的床上体位放置,体位转动,被动床上活动,按摩等,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梗死48小时、脑出血10~14天后早期进行床上自主活动,配合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等物理治疗及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措施,防止废用综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以血小板数目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成年人ITP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均获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TP
肘关节的意义为将手放在空间任一位置以进行日常生活.健康人群肘关节活动度报道各不相同,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伸直范围从-21 °~12°,屈曲从122° ~ 164°[1].Morrey等[2]研
期刊
童年期创伤是引发与压力有关的精神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例如创伤后压力障碍或抑郁.尽管已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递质释放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星形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