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帮扶”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帮扶”是本次我园就两位青年教师参加本市音乐教育活动比赛而提出的方案,即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主定向为她们在研课中提供帮助和建议,本教研组其他老师为辅来评课议课。现就其中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杜鹃圆舞曲”来看“定向帮扶”对“赛课”老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定向帮扶”在此次“赛课”活动中提出的背景
  此次参加本市“学前教育音乐游戏化教学”比赛,我园推选了两位年轻教师参与。从选课题到设计活动过程,再到一次次“磨课”,我们大班教研组全程参与了研讨。高老师选定音乐欣赏活动“杜鹃圆舞曲”,第一次执教时,由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深,整个活动很散,教师说得多,幼儿动得少,“填鸭式”教学非常明显。课后研讨时要求不讲优点,只把自己看到的执教老师的不足之处指出来,教师们众说纷纭,高老师的笔记本上也记录了满满一页。到了第二次活动时,发现整个活动依然很散,幼儿分段欣赏也是模糊不清,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幼儿依指令行事,没有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说:“老师们都提了很多宝贵意见,但是自己思绪仍是很乱,实在不知该听谁的了。”因此,园里决定抽个别音乐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高老师一起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更为合理的活动流程,即“定向帮扶”。
  二、“定向帮扶”后的音乐活动案例分析
  (一)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杜鹃圆舞曲”。
  活动准备:完整音乐、分段音乐、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播放布谷鸟叫声,让幼儿猜一猜它会叫醒谁。
  老师带着神秘表情提问:“孩子们,布谷鸟把谁唤醒了?”
  2.请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引导幼儿听清音乐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请你们听完音乐猜一猜除了小动物被唤醒,还有谁也会被唤醒?
  3.幼儿再次倾听音乐,教师随音乐在黑板上画音乐图谱。
  4.分段熟悉音乐,请幼儿尝试模仿小动物和小植物跳舞的动作。
  5.请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一起扮演各种角色舞蹈。
  (二)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是根据“春天在哪里”的主题教育延伸出来的,选择了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小植物和自身形象,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经验,因此,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出了浓厚的活动热情。而高老师也发挥了自身的舞蹈特长,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适时的夸张表情引导幼儿用动作去表现音乐。图谱的合理利用也给了幼儿很大的启发,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到手指上来,对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高老师用“邀请动物、植物和小朋友参加舞会”这一主题线条贯穿始终,层次脉络清晰有序,达到了活动课程的高度控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大班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互相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其实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最终目的就是用最简单的动作来最好地达到幼儿理解最复杂的音乐这一效果。在这一次活动中,高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赛课”时获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三、“定向帮扶”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在帮扶中引导教师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情节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一)理清了教师的活动设计思路
  1.设计主线条,贯穿始终。
  征求高老师的个人意愿,由音乐教学经验丰富的沈老师对她进行“定向帮扶”。在沈老师的帮助下,高老师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布谷鸟邀请小动物、小植物、和小朋友来参加森林音乐舞会这一主线,用幼儿感兴趣的“魔法小精灵”故事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分三次游戏,通过玩一整套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大大加深了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2.巧妙设计图谱,完美诠释音乐。
  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五线谱上的符号就是音乐感情色彩的体现。对于幼儿来说,五线谱上的音乐符号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符号来表现和理解音乐。所以我们根据音乐三段式的不同风格分别设计出了动物、植物和小朋友参加音乐舞会的图谱,小动物跳着欢快活泼的圆圈舞、小植物跳着柔美舒缓的藤蔓舞、小朋友跳着快乐有趣的开门关门舞。教师随音乐画出巧妙形象的音乐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猜测出都有谁来参加,并用自己的小手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画图谱。抽象的音符和旋律,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具体的、看得见的丰满的图画,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
  3.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课是聆听的活动,需要理解、感受,更应该是主动地运用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在音乐欣赏中融入动作表演,请幼儿分段尝试动物、植物和小朋友都是怎样跳舞的,在角色扮演和动作的表演中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给幼儿充分展示的空间。这样整理下来的“总(完整欣赏)到分(分段欣赏)到总(完整表现)”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图谱的形象利用,极大地帮助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把各方面的感官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对他们随音乐自主进行动作的创编有很大的启发,也使本次活动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二)化解了教师的困惑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高老师接到任务后,同样不知如何进行,困惑多多。
  首先,体现在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上,多数教师在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时,只是以现有的教学用书的欣赏活动为主要的内容,致使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较单一,不利于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而高老师通过征求意见,最终选定了《杜鹃圆舞曲》作为本次参赛的活动题材。
  其次,音乐欣赏活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前几次的教学多数主要以幼儿听音乐,教师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未能把音乐欣赏与文学、美术、表演结合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经过理清思路后,采用用耳朵听——倾听讲述结构、性质与音乐类似的故事,用眼睛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倾听音乐,并创造性地绘制结构、性质与音乐类似的“音乐图谱”,用身体的动作朗诵——在教师的动作图谱提示下创编并表演身体动作等方法,用整个身心体验和想象,反复享受表演的乐趣,不断深化对音乐的感受。
  再次,教师处于中心的地位,忽略了教学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的地位,过多的发问,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控制,销蚀了幼儿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忽略了教学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难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调整,高老师先用语言表达音乐。欣赏完音乐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欣赏音乐后的感受,把其从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象、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用笔画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最后,摒弃了教师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幼儿情感的问题。高教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到幼儿是否理解了音乐,是否能对音乐进行语言和动作上的描述展现,更难得的是也同样顾及到了幼儿在音乐中是否获得了情感的宣泄,体验到了音乐的美与感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教师“授渔”,青年教师“受渔”。经过一次次的研讨,高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由接到任务时的担心,初次教学后的迷茫,再次教学后的焦急,得到帮扶后的自信,到教学成功后的喜悦,在音乐专业素养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她自信地说:“经过这一次的‘赛课’,以后再有音乐欣赏方面的活动就会知道该怎样有效开展了。”其实,这次的“定向帮扶”活动何止是高老师一人获益,作为“帮扶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赛课”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的机会。同时,“赛课”也让老师们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将幼儿园教育理论转化成行动成果,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赛出了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期盼已久的研修终于如约而至。为了补充新鲜的“血液”,提高自身教学的实效,今天,我认真聆听了虞永平教授关于《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专题讲座,深刻体会到虞教授所讲的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过程和经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虞老师强调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明拉,而是暗推,这对我深有启发。  幼儿的经验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体验、表达、展
社会公德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是公民道德修养和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单纯的语言学科,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初中生又处在英语学习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初中英语教学更具重要性.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原
期刊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信息技术
期刊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如同一个浓缩的成人小社会,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样子,体验着成人工作的艰辛,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我们班的幼儿经过中班一学年小罍街美食城的角色游戏扮演,对角色游戏已经非常熟悉,初升大班开展大卖场主题活动,幼儿们不仅知道要扮演店家的角色,还学会了如何分配角色、如何摆放物品、如何填充新的游戏材料,总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
如今国际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作为通用的国际语言英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掌握英语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低年龄段就有一个好的英语基础,为以后的学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大家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
期刊
个人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社会性以及人格品质,其主要是跟随着社会化发展过程得以逐渐形成.对于幼儿来说,其全面且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不断提升,但
期刊
户外自由活动时,在滑梯的旁边,总是围着一大群幼儿,蹦来跳去,滑上滑下,玩得不亦乐乎。看着幼儿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们老师也兴致勃勃地陪伴着、观察着、欣赏着。看得多了,看得久了,发现看似简单的“滑滑梯”,却潜藏着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因为玩得人多,都聚在滑梯上面等着往下滑,等着等着就不耐烦了,开始推推搡搡,于是有的幼儿还没有思想准备就一不小心被推了下来,而前面的幼儿可能才刚刚滑下去,于是前面后面就挤到了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游戏形式,而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什么是建构游戏呢?建构游戏是指主体通过运用材料来建构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