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与盆地模拟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联合运用

来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可提供盆地模拟所需的参数,比如不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等,所以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油气成藏研究。本文根据油气成藏研究中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构造演化、层序地层格架和运聚条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油气成藏研究:①通过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构造演化史模拟的结合,再现生长地层的变形过程,揭示控制有效储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②根据层序地层的地震解释和岩性预测,约束重建沉积史,分析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成藏机理提供依据;③将波阻抗反演孔隙度
其他文献
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位委员:为更好地增进国内广大石油物探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促进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国内油气勘探生产,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
在长导线源的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测深中,浅层不均匀体在测点处所产生的静态位移已经被广泛认识并得到了较好的校正。根据互换原理,当浅层不均匀体在场源处时电测曲线也会引起类
高斯波束偏移是一种准确、灵活、高效的深度偏移方法,不但具有接近于波动方程偏移的成像能力,还可以对陡倾角地层以及各向异性介质进行成像。由于高斯波束偏移过程中含有地下
本文以Curvelet变换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测断层和裂缝发育带的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性、多方向性和强局部化功能,在曲波域中给出了不同的重构系数,得到突出不同频带和
针对地震反射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复杂介质速度建模时面临数据拾取困难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是模型描述中反射层的引入导致了数据拾取的困难。本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北洼槽构造复杂,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普遍含有凝灰质,且横向变化快,因此储层物性较差。针对这种复杂的构造和储层特征,本文在精细的层位划分
SL盆地JN2区块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井网密度已达53口/km2,综合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剩余油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该区特定地震地质条件和实际资料条件,形成了以随机协同模
在山地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中,速度分析、动校正和叠加通常在CMP面上进行。本文针对山地地震资料的有限差分法叠后时间偏移问题,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两个方
构造-层序分析的基础是建立有效构造-层序模型,通过对其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建立层序体与时频特征、储层含油性与时频能量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地震信息的定量化分析,结合地质、测
2011年1月6日-1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昌平阳光会议中心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暨年度学术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