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必修环节。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为例,对园林专业综合实习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基于前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了改进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包括转变实习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建立合作实习机制、引入展览等,以期为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专业 综合实习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已有知识能力,巩固所学专业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课程学时的压缩,实习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存在一定的问题[1]。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园林专业为例,进行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现状分析,以期增强园林综合实习的教学效果。
一、园林专业综合实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为例,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2008年开设了园林专业,园林综合实习成为園林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安排在每年的4—5月份,时间为两周,分为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两个部分,实习地点为苏州、杭州及北京。这几个城市集中了闻名中外的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学生完成的实习任务包括:(1)识别南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整理名录及图片;(2)南北方各选取一处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测绘,作业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并于实习结束后进行汇报;(3)对花卉苗木价格进行调查和汇总。
综合实习开展以来,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学生对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技能操作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受传统高校教学形式的影响,学生在园林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坐下来学习理论,学习书本知识,忽视室外实践环节,造成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样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2]。
(二)实习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实习时间为三地14天,其中在三地旅途奔波的时间多达4天,舟车劳顿,时间安排紧张,学生普遍反映疲劳感明显。尤其是对北京植物园植物的识别,其植物种类有4000多种,如果仅仅安排一天时间,则学生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对植物的认识基本都是走马观花,拍照及记录基本都是匆匆忙忙,以致出现一些照片与名字不符合的现象,学生识别植物的效率明显降低。受到学时和学分的控制,增加实习天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费也较为欠缺,寻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考查更多园林景点而不致过度疲劳并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成为实习课程开展的一个难点。
(三)实习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每年四、五月份为苏、杭、京旅游旺季,实习消费成本过高,各园林景点旅客爆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对实习有一定的影响;游客人数较多,给学生的食宿安排及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存在实习变旅游的倾向,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私自带家长和朋友结伴出行的现象。
(四)指导教师难以进行全面指导。对于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教师有四大任务:一是带队及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二是教学计划的组织安排,三是景点及各类票务洽谈,四是园林植物和设计的实地讲解。受经费所限,近年来指导带队一般由2—3名教师承担,由于票务、人数清点等日常安全管理,带队教师精神压力和工作量较大;再有实习讲解涉及植物、工程、艺术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受指导教师人数和知识面所限经常出现实践认知能力不足的尴尬。
(五)对实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单一。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的最终考核主要采取植物识别和个人实习报告的形式,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上交的作业给出课程考核成绩。对于实习报告部分,很多学生的作业抄袭严重,指导教师不好分辨,因此,实习考核方式的创新就成为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关于增强园林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转变实习模式,提高学生对园林综合实习的重视程度。传统的园林综合实习模式都是指导老师针对景区的植物配置、规划设计等现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在对各景点不熟知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因此,在每次实地参观之前,应向学生提出实习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带着任务和重点去看,这样增强了实习的目的性,在参观过程中避免了盲目性,并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去调查、总结、归纳、思考、创造,这样学生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创新性,才能迅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真正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需求[3]。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是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实习的内容方法、日程安排和景点选择。苏杭京园林精品众多,一是考虑将实习时间延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领略到我国南北方园林的博大精深,二是考虑到实习经费等问题,日程与景点的优化组合便成了重中之重。制订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实习计划创造性地解决了时间与参观数量的矛盾,具体做法是根据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园林艺术等课程讲解案例和现代园林特色精选实习景点,确定集中与分散考察对象,对特别重要景点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与,而对其他园林景点按学生分组自愿进行分散实习。这种安排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时间参观更多的园林景点,也有利于实习后的成果分享和交流。
(三)建立合作实习机制,使实习期间学生管理有条不紊。可以考虑和旅行社合作开展实习。旅行社在组织和管理方面较为有条理,实习所需要的住宿、餐饮、交通、票务他们都能帮助解决,可以使教师不用把精力放在这一方面,能较专一地指导实习。合作实习的旅行社需要选择信誉度好、实力雄厚的专业旅行社,必须明确限定于吃、住、行和票务四个方面,杜绝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去参观旅游用品商店[4]。
(四)引入展览模式,完善灵活多变的实习成果考核机制。实习成果的宣传可提高专业及课程的影响力。展览既是实习成果的汇报与总结,又是同学们之间,院系之间甚至校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5]。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有力地促进实习任务的完成。展览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一是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通过参观展览,高低年级的学生和校内外相关院系的师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二是扩大了专业影响,使人们对园林专业有所了解。三是为园林专业的教学搜集了一批宝贵的资料,通过优秀的学生作业充实了教学范例,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样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通过展览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发现不足,纠正失误,为搞好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园林专业是以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掌握园林专业的相关植物知识,因此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的效果,培养优秀的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惠忠,张凤君,李绪谦,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30-132.
[2]魏民.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3]张立磊.浅议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9(2):106-108.
[4]闫永庆,王昆,樊金萍,等.园林专业实习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2):115-116.
[5]鞠达青,王洪涛,马燕.探索园林专业综合实习之路高等农业教育,1999(97):64-65.
关键词: 园林专业 综合实习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已有知识能力,巩固所学专业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课程学时的压缩,实习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存在一定的问题[1]。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园林专业为例,进行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现状分析,以期增强园林综合实习的教学效果。
一、园林专业综合实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为例,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2008年开设了园林专业,园林综合实习成为園林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安排在每年的4—5月份,时间为两周,分为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两个部分,实习地点为苏州、杭州及北京。这几个城市集中了闻名中外的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学生完成的实习任务包括:(1)识别南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整理名录及图片;(2)南北方各选取一处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测绘,作业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并于实习结束后进行汇报;(3)对花卉苗木价格进行调查和汇总。
综合实习开展以来,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学生对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技能操作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受传统高校教学形式的影响,学生在园林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坐下来学习理论,学习书本知识,忽视室外实践环节,造成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样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2]。
(二)实习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实习时间为三地14天,其中在三地旅途奔波的时间多达4天,舟车劳顿,时间安排紧张,学生普遍反映疲劳感明显。尤其是对北京植物园植物的识别,其植物种类有4000多种,如果仅仅安排一天时间,则学生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对植物的认识基本都是走马观花,拍照及记录基本都是匆匆忙忙,以致出现一些照片与名字不符合的现象,学生识别植物的效率明显降低。受到学时和学分的控制,增加实习天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费也较为欠缺,寻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考查更多园林景点而不致过度疲劳并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成为实习课程开展的一个难点。
(三)实习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每年四、五月份为苏、杭、京旅游旺季,实习消费成本过高,各园林景点旅客爆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对实习有一定的影响;游客人数较多,给学生的食宿安排及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存在实习变旅游的倾向,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私自带家长和朋友结伴出行的现象。
(四)指导教师难以进行全面指导。对于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教师有四大任务:一是带队及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二是教学计划的组织安排,三是景点及各类票务洽谈,四是园林植物和设计的实地讲解。受经费所限,近年来指导带队一般由2—3名教师承担,由于票务、人数清点等日常安全管理,带队教师精神压力和工作量较大;再有实习讲解涉及植物、工程、艺术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受指导教师人数和知识面所限经常出现实践认知能力不足的尴尬。
(五)对实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单一。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的最终考核主要采取植物识别和个人实习报告的形式,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上交的作业给出课程考核成绩。对于实习报告部分,很多学生的作业抄袭严重,指导教师不好分辨,因此,实习考核方式的创新就成为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关于增强园林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转变实习模式,提高学生对园林综合实习的重视程度。传统的园林综合实习模式都是指导老师针对景区的植物配置、规划设计等现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在对各景点不熟知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因此,在每次实地参观之前,应向学生提出实习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带着任务和重点去看,这样增强了实习的目的性,在参观过程中避免了盲目性,并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去调查、总结、归纳、思考、创造,这样学生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创新性,才能迅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真正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需求[3]。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是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实习的内容方法、日程安排和景点选择。苏杭京园林精品众多,一是考虑将实习时间延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领略到我国南北方园林的博大精深,二是考虑到实习经费等问题,日程与景点的优化组合便成了重中之重。制订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实习计划创造性地解决了时间与参观数量的矛盾,具体做法是根据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园林艺术等课程讲解案例和现代园林特色精选实习景点,确定集中与分散考察对象,对特别重要景点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与,而对其他园林景点按学生分组自愿进行分散实习。这种安排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时间参观更多的园林景点,也有利于实习后的成果分享和交流。
(三)建立合作实习机制,使实习期间学生管理有条不紊。可以考虑和旅行社合作开展实习。旅行社在组织和管理方面较为有条理,实习所需要的住宿、餐饮、交通、票务他们都能帮助解决,可以使教师不用把精力放在这一方面,能较专一地指导实习。合作实习的旅行社需要选择信誉度好、实力雄厚的专业旅行社,必须明确限定于吃、住、行和票务四个方面,杜绝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去参观旅游用品商店[4]。
(四)引入展览模式,完善灵活多变的实习成果考核机制。实习成果的宣传可提高专业及课程的影响力。展览既是实习成果的汇报与总结,又是同学们之间,院系之间甚至校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5]。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有力地促进实习任务的完成。展览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一是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通过参观展览,高低年级的学生和校内外相关院系的师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二是扩大了专业影响,使人们对园林专业有所了解。三是为园林专业的教学搜集了一批宝贵的资料,通过优秀的学生作业充实了教学范例,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样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通过展览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发现不足,纠正失误,为搞好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园林专业是以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掌握园林专业的相关植物知识,因此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的效果,培养优秀的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惠忠,张凤君,李绪谦,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30-132.
[2]魏民.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3]张立磊.浅议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9(2):106-108.
[4]闫永庆,王昆,樊金萍,等.园林专业实习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2):115-116.
[5]鞠达青,王洪涛,马燕.探索园林专业综合实习之路高等农业教育,1999(9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