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地记者:爱上在一线的感觉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k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的话: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新闻传播手段众多、新闻资讯爆炸、新闻竞争激烈的时代.记者,尤其是驻地记者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做好驻地采访工作,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本期“茶座”,约请到了人民日报分社和新华社分社的两位资深驻地记者,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加速了大变局的演进并增加了不确定性.综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格局和数字经济等因素将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已经上演.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互联网反垄断将为创新及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环境.传媒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更深远的发展,本文对2022年传媒业发展十大关键词进行预判.
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报推动纸媒采编队伍、内容资源等与移动端深度连接,实现了融媒化的专业内容生产.同时在新闻生产、输出渠道、考核评价等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打造出有互联网特色的“全天候中国教育报”.
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朱国顺进入新民晚报社工作,先后担任经济部、政法部、特稿部、文化部、上海新闻部记者及部门主任,在一线多个采访岗位上,采写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报道.2006年,他调任东方网担任领导工作.2013年10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他又重回新民晚报担任主要领导.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新媒体,无论是当一线采访记者还是组织、策划、领导媒体采编工作,“创新”二字始终是朱国顺的思维重心.
期刊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新闻评论作为主流媒体的“优质资源”并未显现出应有的优势,创新手段与呈现方式稍显滞后.在当前的媒介生态下,如何让纸媒新闻评论更好地助力“四力”的提升需要重视.本文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全媒体评论中心可视化转型为例进行探讨.
在媒介技术变革时代,新闻通过“再现”方式呈现世界的有效性遭到质疑,将事实、真相作为落脚点的本质主义式新闻定义难以完全容纳各式各样的新闻性信息.本文考察媒介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新闻的改变.基于多元视角在日常生活的显现,本文认为新闻是指多元主体间事实的共识与共认,这种共识与共认的达成因处于赛博情境下而呈现出非面对面的主体特征和相应的场景规范.
媒体对巴巴多斯“走向共和”的大面积报道,在政治、地理、历史和自然等领域分别出现了混淆属种、不分畛域、穿越误算以及臆造硬译等事实性差错.
新闻反转主要有六种类型:事实发展变化型、认知推进型、当事人或信源故意编造事实型、媒体主动造假型、媒体失误型、受众误读型.其中,前两种符合一般规律,中间两种应极力反对,后两种应努力避免.媒体失误型反转涉及媒体的专业能力,可能导致公众对媒体的强烈质疑和高度不信任,即使技术高度发达,仍应坚持传统的新闻采写基本原则,到现场去采访,加强事实核查.
本文针对作者平时参与广电新闻评奖、抽查、推优等质量控制活动所阅听报道的现状,概括了包括编排方式、报道模式、板块设置、时效处理、背景交代、新闻品类、广告区分等九个方面亟需改进的业务问题.
本文以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0日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网易新闻发布的130个新闻游戏为研究样本,从生产者、报道题材、报道类型、承载平台、交互程度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我国新闻游戏实践的特点,进而为我国新闻游戏实践提出坚持作为传统新闻补充的定位、利用游戏形式做好深度报道、培养专攻新闻游戏的复合型人才、依靠技术增强品质四条优化路径.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媒体融合发展、基层舆论引导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接合点”,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结合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本研究认为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功能,需要在其建设中融入平台思维、服务思维和协同治理思维,以新闻业务提升为基础,以县域政务为核心,拓展县域服务,提升“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