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个体用药定制时代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nIns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6月8日召开的“肿瘤药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国际论坛”上,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宏灏院士再次向公众提出“个体化医学”概念,阐明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基因身份证”进行个体化用药和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每年约为250万人,直接死亡近20万人。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吃错药”,以致病人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已被现代医学称为“死亡第四大杀手”。
  因此,与传统的“一个尺寸适合所有人”的治疗药物相比,针对“少数”患者需要的个体化用药显然更加科学。
  “个体化医学”,这个听上去很神奇的概念究竟有着怎样的乾坤?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早在2003年,科学家们就已经绘出了人类基因组完整图谱,进一步研究并阐明了基因与人类健康、疾病发生的关系,从此开创了“个体化用药”时代。
  “在人类基因组中,所有人的DNA序列99.9% 是相同的,仅有0.1%不同,然而正是这0.1% 的差别却在拥有30亿碱基对的基因组中翻译出3百万个‘拼写’差异。”实验室主任刘昭前教授介绍说,“在医学和药学上这小小的差异具有重大意义,而我们研究的就是深入探索这奇妙的0.1%,从而根据每个人的基因型,实现独一无二的个体化用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了对人类用药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进行解密,实验室的科研积累已经沉淀了30年。
  “虽然实验室于2010年通过验收,但我的导师,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周宏灏院士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可以说,实验室拥有着扎实深厚的学术积累。”刘昭前自豪地说。
  1983年,在香港做访问学者的周宏灏发现同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国人和英国人需要的药物剂量却不同,有的药英国人的剂量甚至是中国人的2到8倍。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解释是中国人的体重比英国人轻。但周宏灏开始怀疑:“体重差距不可能有2到8倍这么大啊!会不会有一个规律性的因素或者机制引起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呢?”他决定以此作为课题,探索其中的奥秘。
  经过几年攻关,周宏灏科学地证实黄种人和白种人对药物代谢和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并最终系统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机制。这一研究立刻引起了世界医药学界的重视,被国际同行誉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经典研究”,并导致美国等国家相继规定新药临床试验和国外药品注册需要考虑种族因素。
  1991年,回到国内的周宏灏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遗传药理学研究所。此后,他把研究方向扩大到民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在证实了药物反应差异确实存在后,他便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周宏灏带领学生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采集了4000多人用药后样品。而研究结果证明:不仅世界各种族用药后的反应有差异,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药物反应也不同,个体之间因基因的变异也会不同。
  有了这样的领路人和厚重的科研积淀,成立仅3年的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已是硕果累累。迄今已承担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80余项,获包括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一等奖5项。
  目前,药物治疗是大多数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然而,在传统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用药模式下,临床上大多数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20%至80%。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无效,导致病情延误,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每当听到因用药不当而产生的医患纠纷时,我们在痛心之余更觉责任重大,如果能做到每种新药在上市前就能检测出哪些基因型会影响该药物的疗效,或者说在用药前能给患者进行基因型检测,告知病人自身存在哪些基因突变,不能或不适用某种药物,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治疗疾病,还可以大大降低因用药不当而产生的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 实验室副主任陈小平教授如此感慨。
  基于患者基因型的个体化用药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这正是实验室开展遗传药理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当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在医生建议下选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最终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缓解甚至治愈时,我们真是无比欣慰。”在陈小平的印象中,怀化市三医院曾收治过的一位高血压患者就是如此。按常规疗法,他使用美托洛尔进行降压治疗,每次20mg,每日服用两次,但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却一直得不到控制。在实验室进行基因型检测后发现,患者β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存在突变,而且他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了突变,导致了病人对美托洛尔的敏感性降低。“后来我们建议他把药物剂量增加到原来的180%。剂量调整后,这个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压很快就降到了正常范围。”
  虽然实验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真正进行“量体用药”,实现个体化医疗,科研人员仍表示任重道远。
  “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在学校时都没有深入学习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应用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继续教育,且实验室里的研究结果也需要在临床进行大规模验证。”刘昭前说,“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遗传药理学的发展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他们仍会“上下而求索”。在他们心中,开出一张举世无双、惟君独享的药方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他们相信,随着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病人看病只需携带“基因身份证”,医生就能解读病人的每个基因,就能知道哪些基因影响病人的药物疗效或毒副反应、用什么药最安全有效,还可以为病人量身制定一套合理的用药方案,而不是无论你高矮胖瘦,用药都一天三次,一次三片。
其他文献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产学研合作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如何适应国家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步伐,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产学研合作不仅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与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相比,高校存在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配置和有效
在2013韩国首尔车展上,现代公司推出了一辆超萌的蛋形代步车,笑眯眯的眼睛头灯、从后面伸出的两只支撑“触角”以及有着挡风玻璃功能的趣味头盔,都让在场的观众忍俊不禁。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使用一个半球形滚轮来前进、任意方向转弯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轮胎。不过,它目前的时速与正常成年人步行速率接近,如果您期望它能代替私家车或许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我省首次设立县市区提升专项  从今年起,我省首次设立县市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专项,3年安排经费3亿元,重点支持科技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和县市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通过3年努力,力争实现县市区科技管理机构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建设完善一批县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平台,引进或联合攻克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与推广200项重点科技成果,培育100个产学研
中国科技界呼唤文化革新    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理念决定未来,历史呼唤中国科技界有一次思想解放,一次文化革新。  中国科技界的文化革新,应当摒弃“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摒弃“官本位”的文化,摒弃“迷信权威、沉湎过去、不为人先”的文化,摒弃“自我分配、自我循环,自我评价,自我陶醉”的文化,希望能够创造出“崇尚实践、勇于创新、追求价值”的创新文化。  除了创新文化,还应建立科
项目简介:通过确定和利用硫化矿物在磨浮过程中硫化矿物之间、硫化矿物与磨矿介质之间的多种电化学相互作用,将“矿浆原生电位”可作为控制硫化矿选择性浮选分离的电位判据。通过矿浆原生电位的利用和控制、药剂浓度和矿浆pH值的匹配、调节和控制,达到硫化矿浮选矿浆电位的稳定化控制,从而实现硫化矿的选择性浮选或抑制,通过调节传统浮选操作参数达到电位调控并改善浮选过程的目的。使捕收剂用量下降了20%-30%,降低中
1月1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场科技界的盛会上,各项大奖名花有主。  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0K以上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确立了铁基超导体是新一类的非常
猩猩也有“中年危机”?  你要问中年危机是什么?那是人生一道坎儿,是岁月的一个沟儿,也是让一只生活在莫斯科的红毛猩猩萎靡不振、闷闷不乐的困惑——因为中年危机,它的幸福感下降了。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出现在40至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40综合症”。不过,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黑猩猩和红毛猩猩也会出现相同的状况。  一个由日本和美国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家科研小
螺旋式风力发电机  传统扇叶式风力发电机只有约25%至50%的转化率,而且噪音巨大。Liam F1 是一款螺旋式小型风力发电机,特殊的结构能极大降低装置的旋转阻力,使得娇小的身躯拥有高达80%的电力转化率,而且噪音极小。此外,在风速较低情况下,发电效率仍不会减损太多。  取色笔  世界缤纷多彩,要描画出它真实的颜色,取色笔可能是好帮手。它内置的RGB传感器、五色墨盒和内存条能还原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真
“确实是Facebook以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这件事让我想说出这个历史故事。”正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念MBA的赵建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与成功、财富擦肩而过的失落故事。  如今在全球炙手可热的微信、WhatsApp、Line、KIK,都用到一种基于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根本性技术基础,而赵建文早在2006年就发明了该技术,并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
武汉大学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韦凯腾有186项发明成果,申请专利27项,去年获得武大珞珈风云学子称号;学生祝浩3个月内发明设计310项,首批10项即将申请专利;学生王龙在2011年3月至6月间共发明创造超过100项……他们有个共同的老师——王晓进。  王晓进今年53岁,任职于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创新与实践”课程。他的学生为何都是发明达人?发明也可以教?怎么教?带着种种疑问,前不久,笔者来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