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动情境 体验学习过程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i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在课堂中,创设活动情境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
  关键词:活动情境;实践探索;数形结合;学有所用
  创设活动情境,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用数学的机会很少。本文将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活动情境,感悟实践探索、领会数形结合思想和体会学有所用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设置活动情景,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中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提供不同长度的小木条搭三角形,有的可搭成,有的则不行,以此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例如,探索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时,由于学生都有折飞机的经验,在上完初二数学的四边形这章后,设计如下活动:
  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16K的白纸,分四人一小组按下列的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1):沿虚线AC边相对折,B、D重合。
  步骤(2):沿虚线OD对折,A、C重合。
  步骤(3):展开后,再折,使A、B重合,C、D重合成图1的形状。
  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折叠,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融合,结果小组学生完成以下的活动报告单: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你能用图1的纸折出平行四边形、菱形或其他的图形吗?
  二、设置活动情景,领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准备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如图)
  教师任意写出一个关于a和b的二次三项式,此二次三项式需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且各项系数都是正整数,如a2+2ab+b2,a2+4ab+4b2,2a2+5ab+2b2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二次式,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卡片,尝试拼成一个矩形;讨论该矩形的代数意义;由学生随意选取适当种类的卡片,拼接成不同尺寸的矩形,回答该矩形表达的代数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体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设置活动情景,体会学有所用的过程
  在课堂上创设活动情境,完成了一次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为之用”的道理。例如,在上概率与统计时,模拟了“转盘”小游戏。
  活动工具:一块圆形纸板,一根带剑头的竹条,一颗小铁钉。
  在圆形纸板上画12个扇形格子,顺次编上号,做成一個圆盘;竹条不带剑头的用小铁钉固定在圆盘中心,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指针。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提示也作了相应的道具,课堂上学生心存悬念,充满热情。
  游戏:假设在圆盘的1号、3号、5号、7号、9号、11号格子里放上价值10元的物品,在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格子里放上价值5角钱的物品。谁交上1元钱,就可转一下圆盘,等指针停转后,指到哪一格(转到界线上重转),便根据那格的数,从下一格起,按格往下数这个数,数到哪一格,放在格里的物品就归谁。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游戏规则,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心想:盘子上,奇数和偶数格子各占一半。数到偶数亏“5角钱”;数到奇数得“10元钱”,可就赚了。“1元钱”不多,可以碰碰运气。全班学生根据规则都在积极的进行游戏,几次尝试后谁都没得到“10元”大奖,都赔了。这时就有同学对这个游戏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老师在做什么假啊?或者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实际上这个游戏不管做多少次永远也得不到“10元钱”大奖,原因是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就是说,不管指针指在奇数还是偶数格了,最后数到的总是偶数格,赚的可能性是零。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学到奇偶性原理,同时让他们学了数学,要会用数学才行,否则不就“上当”了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与学生密切合作,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学生可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一个良好的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伊红,钟旭红,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本文从清洁生产的含义及主要内容出发,对某公司炼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Based on the meaning and main contents of cleaner production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降低并发症产生的效果,阐述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实
摘要:“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表现人,即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中国人物画中的人文精神表达是创作者以人物画为媒介来传达生命关怀、爱国情怀以及个人情感等。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不朽佳作。它一直被视为爱国主义的杰出画作,是现代中国人物画史上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关键词:《流民图》 中国人物画 人文精神  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信心不足、认识不够客观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
学生是课堂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探讨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
目的:探析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时象,按照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
摘 要:汉字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识字能力也是促进其成长和培养并锻炼其其他能力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并在传统的基本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要求在教学语文课本
目的:分析比较MRI与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准确性.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并对这100例患者均采用MRI与CT检查,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