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开展实践的几点思考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旅游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据此,很多中职院校加大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视力度。现阶段,诸多中职院校开始建设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同时实践教学地位愈发凸显,可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影响,还存在些许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建设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其次概括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满足的实践教学功能与基本原则和思路,最后分析了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开展实践的现况,并提出了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开展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2;F59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无论是何种专业,进行实践均是必然的,所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同样如此。现如今,旅游与酒店行业发展大大促进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基于此,如果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推动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顺利开展,中职院校必须要建立对应的实训基地且健全教学体系,这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充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相符。

一、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构建的重要性


  (一)学科发展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说,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教学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首先,构建实训基地,学生参与实训可以体验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减少向企业职工转变的适应时间。其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通过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推动学科发展。最后,学生在仿真训练环境中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知识掌握和技能养成的效果比单纯理论学习会更好[1]。
  (二)行业发展
  通过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巩固自身基础与专业方面的知识,这对专业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确保学生的成长发展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要求相契合。当前旅游与酒店行业综合性人才较少,经过采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中职院校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优质人才,以此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国家职业发展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将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同时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当成教育工作主要战略之一。还发布了有关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意见,不但强调了提高职業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对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有具体指示,同时拟定了教育目标[2]。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是其核心构成部分,所以加强对实训基地构建的重视非常必要。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应当满足实践教学功能


  实训基地构建需要满足实践教学功能,如中西餐服务实训、中式与西式铺床实训、客房打扫与服务实训、客房预订与前厅服务实训、会议服务与商务服务实训、酒水与茶艺服务实训、导游接待与模拟导游讲解、厨房服务与酒店接待礼仪实训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多种实践都一一对应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并且具备完善的教学标准与方案。每一个实践功能都对应旅游企业与酒店工作岗位,都可以实践模拟上岗过程,经过实践学习后,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酒店与旅游企业展开实际的岗位操作[3]。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构建基本思路


  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实训基地,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第一,立足本地,向发达地区拓展。面向本地提供服务是中职教育的关键,因为学校生源主要源自本地,部分学生毕业以后会留在本地,选择本地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主体,能够体现实训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多元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十分灵活,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按照专业特征,把旅游与酒店分成诸多实训模块,如前厅服务与导游服务实训等。第三,互利共赢。在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构建过程中,诸多实习内容均要专业人员指导,如此会给企业发展造成负担,故而要让企业同意学生实习且发展成固定实习基地。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建基本思路需要着重凸显出操作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等。
  (一)操作性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突出工学结合,在实训基地构建中也要体现出来。准确制订实训教学计划与大纲、方案,提供多种实训教学资源,合理制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健全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在正式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工学结合。构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企业、社会与学校一体化,充分满足旅游酒店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科学拟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建举措。
  (二)职业性
  要想充分满足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化发展要求,中职教育要表现出职业性,发展理实相融的教育,积极培养中职院校学生发展成为旅游领域一线所需的综合型优秀人才。要有效构建工学教学模式,注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着重培养中职学生优秀的服务品质与较强的服务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拥有旅游服务能力、酒店前厅与客房等部门服务技能,充分掌握导游技能,了解旅行社业务,毕业就可以上岗,符合旅游企业与酒店的岗位要求[4]。
  (三)实用性
  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建,应当体现出实用性,将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当作优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全面培养满足旅游酒店行业一线所需的高端服务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设置多种实训课程,将培养适应能力强、专业技能好与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作为重心,突出实训教学的实用性,促使中职院校毕业生能力与素质等均可以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现状


  (一)校内实训效果不佳   首先,鉴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如资金不足、实训环境差等,在进行校内实践时会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实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次,有关硬件设施设备很多中职院校并未配置完全,而且一些设施设备陈旧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学生在进行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难以取得理想中的实训效果。
  (二)用工问题凸显
  首先,很多学校都已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有差别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同样有较大不同。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酒店就是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来说,酒店与中职院校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可是由于多种不稳定性因素,要确保酒店和学校合作关系稳定,并且长期有效,则存在较大难度。其次,诸多中职院校学生大部分会被分配在一线岗位进行实践,对别的工作岗位知之甚少。所以,不但工作内容不丰富,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会对旅游与酒店管理降低兴趣,自身动能缺失。
  (三)专业认识不充分
  首先,部分中职院校在组织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时候,倾向于理论知识认知层面,对技能与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其次,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前厅操作、餐饮和客房操作等基础技能实训,对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未给予足够关注,这就导致实训教学并不全面,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效果。
  (四)师资水平较低
  首先,科班出身的教师数量少,同时没有进一步了解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大部分教师理论教学功底扎实,可是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不高,基本上没有参与过一线实踐工作。其次,针对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由于其学历水平较低,一般无法满足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用人标准。所以,在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影响。

五、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开展实践的策略


  (一)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院校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实践质量,这需要对实践目标进行明确与拟定,应当将本行业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当作重要依据,保证实践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同时,需要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也就是中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除去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之外,还需要关注旅游与酒店中高层管理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为有效开展实践工作,要构建“五位一体”实践体系,也就是组织管理、运行与计划管理、质量评估与基础条件构建管理,坚持基础、核心与发展层次原则展开建设,在结合专业特色的同时,提出一个重点与两个增强。另外,鉴于实践教学的目的性,还需要对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机制予以完善。
  (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要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第一,时刻关注实效性这一基本原则,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中职院校需要与等级高的酒店或旅行社合作,如大型旅行社与五星级酒店等。在合作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并融合就业与实习,借此推动实训就业一体化构建。第二,应当提高选择条件与标准,在选取校外酒店与旅行社实习的过程中,对选择标准与条件进行全面思考,制定合理的标准和评选机制,确保选择的合作对象具有过硬的实力。第三,对管理水平与实训环境,实训基地应当给予有效保障,如此中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才可以真正提升实训效果。第四,实训基地人员应当有一定的责任感与业务能力,借此保证在给学生开展实训时可以做好自身的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实训效果[5]。
  (三)积极构建实训室
  一方面,需要以旅游与酒店行业发展作为重要依据,在全面思考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校内实训室,在构建阶段应当保证实训室建设符合专业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要想成功构建校内实训室,需要参考借鉴其他中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并且们还应当合理使用本校教师资源与设备,保证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合理性。需要注意,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可以开展知识教学、技能培训与鉴定、对外经营的工作。这样一来,中职院校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就可以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为自身带来就业方面的优势。
  (四)培养中职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感
  为促使中职院校学生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方面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就必须要同时拥有较高的职业感与专业素养,而且这是从事该行业的基本要求。第一,新生入学的时候,中职院校需要向学生着重阐述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现实情况、就业情况与前景等,借此使学生对该行业与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带来好处。第二,中职院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人员。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这些外聘专业人士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中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感,给中职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需要主动引入师资。为建设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科学引入管理与实践教学教师,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经验丰富的旅行社与酒店管理工作人员承担教师这一职责,降低学历与资历要求的门槛,借此丰富实践管理型教师资源。其次,积极培养教师。安排校内教师到酒店、旅行社或者是专业院校实习与学习,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了解酒店运营的全部环节,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一步理解旅行社与酒店管理岗位就业的基本要求。

六、结语


  要推动旅游酒店行业可持续发展,中职院校在培养该行业优秀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在旅游与酒店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要制定出合适的举措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促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对旅游酒店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锦锦.基于全域旅游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9):285-286.
  [2] 景致.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分析[J].今日财富,2019(14):157.
  [3] 钟莹.项目导向的旅游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研究:以校内实体酒店为例[J].当代旅游,2019(3):118-119.
  [4] 梁雅丽.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研究: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海思酒店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3):283-284.
  [5] 李飞,汪清蓉.利益诉求、专业性融入与酒店实习基地建设成效[J].高教学刊,2017(3):145-147.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最后一个解放的地方  时针拨回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舟蒙艟相接、炮火轰鸣的地方。因为大陈岛是南北交通必经航道,在军事上居于重要地位。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之初,妄图以大陈、一江山等浙江沿海岛屿作为“反攻大陆”的据点,并以胡宗南为统领,在岛上驻守国民党官兵1.4万多名,还设立了“中美合作分院”、“保密局大陈联络站”、“西方企业公司”等特务机关及多处监狱。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
期刊
鸦片战争后,由于国际情势的改变,清廷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很多中国人开始走向海外,为数可观的域外游记亦随之出现,记录异国见闻,同时也向国内读者输入了大量的西方新知。  晚清域外游記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40—1874年,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清廷派遣郭嵩焘为第一任驻外使节,这时期,多数人为初次出国,游记主要呈现器物层面的猎奇;第二时期为1875—1894年,由1875年清廷派任郭嵩焘为
青春年少時读过一本书,记忆深刻,名叫《海底两万里》。书中的主人公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海底探险的传奇经历让我羡慕不已。但那毕竟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告诉我们的世界,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真实的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还真着实神秘,在没有阳光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深邃的海底到底是五光十色的还是漆黑一片?是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生物世界还是一片荒芜?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好奇,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户外进行拍摄。比起室内摆拍,大家更愿意和大自然来个亲密的接触,随风扬起的衣角,沾满泥土的脚丫,空中凌乱的发丝……这些都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动人。  尤其是在世界第三极的西藏,有着各种与众不同的极致美与神奇,在如此美丽而圣洁的地方,来一趟总是想留下一些美美的照片的,但因户外人像拍摄的不可控制因素繁多,所以户外人像在拍摄时总会面临各种各样未知的挑战。那到底如何才能拍出惊艳的人
期刊
摩崖石刻和大海盗张保仔的神秘宝藏  大海盗张保仔的故事你知道吗?清代嘉庆年间,张保仔是广东沿海地区著名的大海盗,统领“五色帮”4万余人,打着“反清灭洋”、“劫富济贫”的旗号,称雄于清政府势力偏远的南海海域。他们占据香港大屿山,出入珠江口,盘踞在东澳岛,所到之处经常杀掠沿海村落、抢劫来往商船货物、掳掠钱财和金银珠宝,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现在东澳岛石壁上有“万海平波”、“上帝行宫”等摩崖石刻,据说就
期刊
摘 要:生态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渠道与教育方法。本文旨在剖析新媒体加速城市自然公园生态教育的进程,提高民众对城市自然公园的生态教育参与度。文章指出新媒体路径城市自然公园生态教育存在动力不足、内容缺乏系统性、绩效评价缺失等现实问题,并依据现存问题,提出新媒体路径城市自然公园生态教育应完善生态法规、设立专用基金、开展社区教育以及吸引专家学者参与等方式激发生态教育动力,从媒体传播完整性,规划教育内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