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方法途径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现代学校教学中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是强调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教师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提升。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直观表现便是“有所得”,有所得不仅包含外在的知识理论的获取,也包含获得知识的方法。相较于前者来说,后者更加重要,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重新定义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创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便是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首先,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更加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发挥空间,学生往往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师生关系的展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更容易让学生能更好地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收与理解。其次,教育的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共同形成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涵养,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益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与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在适当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处于平等地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作为学生的难处,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看待在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
二、活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历史教学与其他教学科目有很大的不同,教材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一个概述,更多的内涵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机械的重复书本上的内容,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对教材进行活化。比如,在讲解《春秋时期的纷争》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导入一个小故事,如“幽王烽火戏诸侯”来吸学生的注意力并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优质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如播放《大国崛起》电视片可作为教材的辅助,可以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崛起的始末,通过观看,学生能够对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让原本呆板无趣的教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增强教学有效性重要的途径之一。根据历史新课改的改革要求来看,历史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要在尊重历史,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经验,吸收文化成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观,进而指导其实践。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时刻保有使命感,初中是人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教师不断改进其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才有可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将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用心交流
历史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学习历史的本质是为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历史学科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史学科中有很多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很多热点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将这些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创建联系,并将这些时政要闻运用到课堂中来,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才能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系统的进行学习。同时,要与学生用心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并使一部分情感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不要仅仅以分数来论英雄。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要对他们一味进行否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闪光点不仅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问题与漏洞。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也要对教材进行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拓展,将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琴.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立韬. 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方法途径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现代学校教学中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是强调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教师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提升。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直观表现便是“有所得”,有所得不仅包含外在的知识理论的获取,也包含获得知识的方法。相较于前者来说,后者更加重要,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重新定义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创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便是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首先,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更加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发挥空间,学生往往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师生关系的展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更容易让学生能更好地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收与理解。其次,教育的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共同形成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涵养,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益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与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在适当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处于平等地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作为学生的难处,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看待在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
二、活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历史教学与其他教学科目有很大的不同,教材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一个概述,更多的内涵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机械的重复书本上的内容,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对教材进行活化。比如,在讲解《春秋时期的纷争》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导入一个小故事,如“幽王烽火戏诸侯”来吸学生的注意力并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优质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如播放《大国崛起》电视片可作为教材的辅助,可以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崛起的始末,通过观看,学生能够对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让原本呆板无趣的教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增强教学有效性重要的途径之一。根据历史新课改的改革要求来看,历史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要在尊重历史,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经验,吸收文化成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观,进而指导其实践。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时刻保有使命感,初中是人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教师不断改进其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才有可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将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用心交流
历史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学习历史的本质是为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历史学科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史学科中有很多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很多热点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将这些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创建联系,并将这些时政要闻运用到课堂中来,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才能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系统的进行学习。同时,要与学生用心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并使一部分情感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不要仅仅以分数来论英雄。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要对他们一味进行否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闪光点不仅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问题与漏洞。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也要对教材进行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拓展,将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琴.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立韬. 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