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解读的四重天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解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正确科学地解读一篇文本呢?我们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从语言入手,抓住文本的根基
  
  1.日常语言的规范性。规范性语言也是支持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基石。很难想象一部完全脱离日常语言的作品成为经典。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个性语言风格的形成,语言的意境从总体看其作品语言并没有也不可能背离或突破整个语言规范体系。因此解读文学作品必须关注作品中语言的规范性,关注作者如何在规范的语言中彰显艺术风格。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掌握语言的规范性,就是把握作者如何用规范语言表达特殊情感的,如孙犁《荷花淀》,当女人们思念丈夫,决定驾着小船去看望丈夫的时候,谁也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借口:“我不拖尾巴,可是(他)忘了一件衣裳”“我有一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从这些朴实的日常语言中我们分明感到了女人的矜持腼腆及对丈夫的牵挂、思念。这些语言的运用鲜明地塑造了荷花淀女人的质朴和纯洁的典型性格。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使一些日常语言也进入了文学,即便是一些规范的语言也插上了艺术的翅膀。
  
  2.情感语言的变异性。所谓的语言变异,是作家在运用语言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故意并且在一定限度上突破语音、词汇、语法等种种常规而采用的一种变通用法,它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艺术手段。如古人写“愁”,李白诗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叹曰“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感慨“剪不断,理还乱,是闲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上诗句都运用了语言的变异艺术,我们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文学讲求的是审美性,而不是实用性。因此,作家在创作时,出于艺术形象塑造的需要就必然会打破常规,寻求意义的特殊表达。这种特殊表达往往体现在语言上,包括语音、词汇、句子等,但更重要的是语义,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一般情况下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应是固定的,但在文学中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应往往出现偏离,这种偏离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语义的多次转化来实现的,在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向语用意义转变过程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必然会在原始意义和语用意义两者之间造成一种张力、扭曲、变形,使得文章新奇、独特。这种转化可能会造成我们阅读上的困难,但通过想象、联想,我们能够找出语义之间的张力,从而体会出作家语言应用上的独树一帜。因此,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就需要对文本中的变异语言作一番特殊的关注。
  
  二、从语境入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
  
  1.语境是情感的“此在”。作品中,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并不是开门见山式的直述,而是蕴含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蕴含在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所构成的言语编码中。当作家具体选下一个个词语组成的一个言语单位时,情意的表现性也就通过这些词的语义场的聚合和组合关系的选择或清晰或隐蔽地表露出来。作品的思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在语境这个“场”中体现出来的,如孙犁小说《荷花淀》,写水生和他的女人离别时的对话: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要和他拼命。”
  在这一具体情景中,表现了革命年代夫妻的相濡以沫,女人对丈夫革命事业的支持,也含有对丈夫淡淡的依恋和牵挂。在这里读者只有通过语境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才能走入“人物”的内心。
  
  2.语境是交际对话的“场所”在阅读教学中,读者只有深刻的体会语境,联系作者创作背景才能走进作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语境不单是艺术人物(人物形象)对话、交流的场所,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离开了语境,阅读教学也便成了空中楼阁。教学中教师总是从语境的角度诱发、引导学生,学生也总是从语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在语境“场”中交流、对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使阅读教学走向深入。举个例子,鲁迅著名散文《秋夜》中开头一句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那么作者为何不说“墙外有两株枣树”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学生不禁在头脑中生出种种疑问,教师便引导学生从语境入手,解读作品,双方在此基础上交流、合作这些疑云也就很快云开雾散了。
  
  三、从情感入手,体会作者之思,还原艺术之感
  
  1.艺术感受的再现。作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作家情感的艺术表现不是直接的流露。作家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的语言时,必定经过了过滤、加工、改造,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自洽的完整结构,要充分欣赏现成的形象,得把作家构成形象时除掉的成分想象出来。再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是借助语言表达情感的,但是语言的形式和规范又制约着作家的表情达意,两者构成了一对矛盾,使得情感很难自由、完全、直接地表达。成熟的作家往往抓住情感中的一部分,对其加工改造,以一种变异的形式,借助语言表现出来,换句话说作品中的情感与表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一定差距的。读者在解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就不能单纯依靠字面意思分析人物形象,必须借助感觉回溯到“情感”的原生状态,还原作者创作之初的艺术情感。当然这种还原只是人致的,但却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阅读教学必须要做的一步。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作者无论如何一目是不能到达江陵的,但是艺术是允许加工和修饰的。通过感知的还原,我们知道这是作者的心理使然。
  
  2.情感逻辑的还原。情感是文学的灵魂,作家的情感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在体验。这种体验一般带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所以,情感往往被称为“黑暗的感觉”。作家情感的意象化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它并不遵循理性逻辑的规律,有时它是狂奔不羁的,有时它是慢慢渗透的,文学作品在情感逻辑的支配下,往往会出现人物塑造的奇异化,人物语言、行为会表现出偏激、绝对、感性的特点。因此解读文学作品必须依据情感逻辑的规律对其进行分析而不能靠理性的推理。如曹禺的剧作《雷雨》中繁漪的形象,我们很难用理性逻辑判断她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只有依据情感这条主线慢慢还原其在剧作中的形象,才会得出繁漪是个复杂的“圆形”人物。爱的时候不顾一切,追求心中圣洁的爱情,恨的时候不顾一切,企 图毁灭整个世界。很难说繁漪不是疯狂的,但这都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造就的。但作为一个只有“真情实感”的人,繁漪又是“美”的,她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爱情,敢于反抗黑暗的社会现实。解读这类文学作品我们只有依据情感逻辑分析人物,才能得出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四、从想象入手,超越文本之表,体会艺术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1.给想象插上翅膀。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通过作家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来构筑一个虚拟的世界,间接的反映生活,抒发情志。在这一虚拟的世界里,文学为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走近文学走人文学,人们对文学的鉴赏不能依靠刻板的理性解剖,必须有想象的参与才能进行。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诗歌鉴赏中。“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在诗歌中无论反映的是现实生活还是诗人的情感,都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改造,这种加工改造使得诗歌意象“心灵化”。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助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种“感性”理解成想象。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拒绝刻板的理性分析,它跳跃逻辑,直接与情感相通。读者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主旨,领会诗意,如初中课本录入的《天上的街市》,我们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想象出作者描绘的“天街”的模样,才能明白这世上没有的街市,正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走进走出的畅快。文学阅读需要走进文本,进行“原汁原味”的阅读,真正的阅读也必然是忘我的,是读者与作者同欢喜共悲伤的过程。李泽厚称之为“似乎忘记自己是在欣赏”。我们称其为“审美自失”,只有在这种审美自失状态下,读者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才会有视界的融台。如我们读汪曾祺的小说《端午的鸭蛋》,只有我们真正读进去了,随着作者在他描绘的北京街头走一走,才会真正体会到北京文化的韵味。走进去是重要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不能在作家描绘的氛围中迷失了自己,不能看了《白毛女》就开枪射杀“黄世仁”;也不能读了《红楼梦》就一味感慨忧伤。走进去也要走出来,走出来就是读者要有自己的想法,有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南宋的陈善在《扪虱新语》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的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之法。”说的就是读书要“知入知出”,入要得作者之意,出要有读者之思。阅读教学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接受作品而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学生最终将变成没有头脑的“人形鹦鹉,两脚书橱”。
  结语:阅读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以上所谈及的解读方法只是其中一角,各种方法也不是单独或平行而进的,而是相互交织综合进行的。在阅读中只要我们尊重文本,把握文本的客观规定性,相信各种解读都是精彩的。
  
  参考文献
  ①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②叶国泉、罗康宁·语言变异艺术[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③李启荣·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④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⑤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修辞[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作者通联: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痒是皮肤科主要而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一种极为普遍存在的生理、病理现象.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专司痒觉的神经末梢器官,还未揭开其全部奥秘.
对秦艽的活性成份、提取、检测、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并浅述了新疆地产秦艽的概况,为西部优势资源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特点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T辅助细胞(TH)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造成患者死亡,死亡率极高.故对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笔者在多年免疫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
我们写作文,在动笔之前必须明白要表达什么,才能做到准确立意,只有“意”立准了,才能写出规范的、优秀的文章。要准确立意,就必须准确审题。而话题作文的审题则格外重要,因为话题作文的材料语往往较长,材料语与话题之间的关系也不好把握,容易颠倒主次。在实际写作中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审题意识,随意在背景材料中选取一句话就匆忙写作,以致作文偏题、离题,严重影响了作文得分。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呢?笔者认为,要想正确
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石狮市人民政府主办,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和东方宾利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将于2005年4月17日在福建石狮举行,这是石狮市人民
2005年底,Alfred Dunhill在上海外滩三号的沪申画廊举行了2005年新款腕表发布会,旨在通过此举展示品牌近一个世纪的辉煌钟表历史和近斯的新锐设计理念,本次发布最新系列的腕表设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出血与高血压病临床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2月收治15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病例,找出糖尿病眼底出血与高血压病临床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