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在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e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确立。因此,合作学习法作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欢迎。其实,合作学习法指的就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小组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这种模式满足了初中生物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都被应用到了日常的教学中。而初中生物作为学校教育的学科之一,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改要求下的方法,它不但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还能促进新课改的推进。同时,合作学习法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因此,笔者对合作学习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科学分组,优化组合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合作学习法,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生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提高整体学习的能力。并且,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素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准,之后再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分组。同时,在不同的小组内,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要平均分配,要以优等生的能力来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教师要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内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责任,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定位之后,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的过程中,首先我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了解,之后,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 在每个组内都有对生物的了解较多的学生,也有了解少的,通过这样的结合,懂得多的就可以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自己会的知识。在经过小组内的探索和交流后,大部分学生都准确地了解生物的特征。由此可见,科学分组不仅可以优化组合,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供素材,加强引导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因此,在采取合作学习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学习的材料,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打下基石。并且,充足的学习资料能够确保合作学习的进行,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资料,让学生先进行观看,并共同使用研究这些资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创设高效的生物课堂。
  比如:在《种子植物》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很多关于种子的资料和素材,并且购买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带到了课堂中来,还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图片,为学生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以这些素材为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在有了基础的素材之后,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了。由此可见,由教师来提供素材,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师生合作,营造氛围
  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伙伴。因此,教师在课堂外也要多多倾听学生的意见,體会学生的想法,进而在和谐的氛围中拉近师生关系,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融入学生群体中,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来,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比如:在《陆地生活的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看见过哪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2.请描述一下它们生活的环境和运动的方式。
  3.陆地环境与水环境有哪些不同?
  4.那么陆地上的动物又有哪些特点是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
  学生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就了解到了陆地环境的特征和陆生动物的特征,以及两者相适应的部分。这些问题看似平常,但是随着小组内的学生深入交流和讨论之后,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陆生生物具有躯体、能够呼吸等特征。
  由此可见,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不仅帮学生掌握了需要学习知识的重点,还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且,由这些简单的问题来开始并延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乐趣。
  结语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课堂的效率。并且,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单元划分不够科学、合理,分割了知识结构,使得知识之间缺少密切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体认知。所以,教师应加强结构化教学,实施结构化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远。  设计结构化问题,加强知识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度,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找到知识主干线,
期刊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14年5月,教育部又颁發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能力、素养、技术都有了稳步提升。  时至今日,困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并非技术操作,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巧妙地与教学相融合,以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聚焦一线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
期刊
在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中力求实现高中多样化发展,为探求特色化的高中发展路径,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已经做出许多努力。其中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就是促进高中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抓手。在高中课程顶层设计中需要容纳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校情分析、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架构、课程实施、保障制度改革等。本文主要是对以课程顶层设计为抓手的高中特色化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课程顶层设计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  就目前
期刊
“翻转课堂”是把传统学习过程翻转过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同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互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测试反馈。在我们步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技术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实践,挖掘其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在设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一节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倡导学生体验、探究英语语言和提升英语思辨能力.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在英语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思辨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2014年我国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发表了“教育部将会组织研究提出适用于各个阶段学生发展核心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应运而出,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更高水平的人才。这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导,使学生能实现全面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打造生本课堂,将生本教学融入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越来越密不可分,學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习惯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获取各种资源以及进行社交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尝试创设移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便捷性,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水平。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结合移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
期刊
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实验也应该与生活中的小实验相结合。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可以使我们由易到难接触知识,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能培养我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根据现实中的物理现象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作为高中生,我希望站在自己的角度,结合课堂上教师的物理教学,针对“把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
期刊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在最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知识,感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的美。”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