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猎上瘾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史稿》中不无自夸地记载过,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边陲起兵时,就曾率领臣下讲武、校猎,来学习战斗技能,清太宗皇太极也亦步亦趋。
  努尔哈赤是这样组织围猎的:五“牛录”为一队,“行则一路,止则一处,依次而下,战则攻一处”,围猎时,手执长兵器如长矛、长柄大刀,身披厚甲的士兵在阵前搏杀,身披轻甲的士兵在阵后射箭支援,另选精锐骑兵在他处,见战事胶着则拍马包抄支援,这种围猎完全是战争的预演。所谓“牛录”即满语“箭”之意。努尔哈赤本人也熟习弓箭。
  据《满洲实录》记载,努尔哈赤29岁时遇到一人骑马走过面前,那人身上背着弓箭。努尔哈赤自己弓马娴熟,一看这架势,知道对方是个行家,立刻召问左右。
  底下人告诉他,这是栋鄂部的钮翁金,是他们部落里最善射箭的人。努尔哈赤来了兴致,把钮翁金叫到跟前,两人相约向百步之外的柳树射箭。钮翁金下马便搭弓,连开五箭,但射丢了两支,命中树干的三箭分列树干上中下三处,之间相隔很远。
  其实,在旷野环境下风向对箭的影响非常大,更何况百步之外,能射中三发已然不容易了。努尔哈赤气定神闲,射五箭,箭箭命中树干,箭头都落在五寸见方之内,这个散布范围仅比当今奥运会射箭项目所用箭靶十环稍大,而努尔哈赤用的可是没有瞄准装置的传统弓箭,可见他在围猎中淬炼出的好手艺。
  后金的制度相当粗犷,在《满文老档》中经常看到一口气封好几十个官,然后好几年又不封新官的情况。所以那时的后金大汗带兵打仗时,往往不会想到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非常随性,是一种穷游式的远征。
  1629年冬,皇太极想征讨在后金以西的蒙古察哈尔部,结果察哈尔部见势不妙直接跑了。皇太极见状召集诸王大臣商讨对策,大伙寻思着来都来了,再往周边碰碰运气呗。结果,半路就把粮食吃光了。
  皇太极根本没想那么多弯弯绕,直接下令“军中粮尽,可以打猎”,于是大军开始围猎。
  猎获黄羊万余头,皇太极自己射死58头,还曾一箭射穿两头。全军分食羊肉,结果此地又没水,军中一碗水可以换一头黄羊。
  皇太极曾有打猎遇虎的一次傳奇经历。皇太极在费德里山狩猎时,一人策马离开大队人马,御前侍卫詹土谢图护卫在其20步之外。突然遇到一头老虎,詹土谢图用射狍子的大箭射之,虽然命中,但老虎猛地一扑,当即把詹土谢图从马上拍了下来,眼看着就要吃人。
  皇太极赶忙策马大呼,径直上前。老虎看到这样一个大块头策马冲过来,竟然直接放下人便后退了。众侍卫赶忙上前将老虎射死。
  在打猎时,皇太极特别上心。有些士兵在围猎时偷窃马鞍、马缰绳之类,他就三令五申,还下令“自后家奴行窃,则将其主一并治罪”。
  结果这次打猎还出了个事故,一个宗室阿哥被一个普通士兵的箭给伤了。皇太极大怒,骂他:“怎么会有你这种笨蛋(昏人)?为啥不看着人就乱放箭!”气得亲自抡起棒子打了他一顿。
  其实这事也未必全赖这个倒霉士兵,满洲人有一种传统的狩猎手段,就是装扮成鹿来引诱野兽,飞骑之上谁看得清楚你是人是鹿啊。这种狩猎法满语称之为“木兰”,汉语称“哨鹿”。
  夹在皇太极与康熙之间的顺治皇帝,死时年仅二十多岁,青年早夭。但仅在《清史稿》的《世祖本纪》中就记录了他二十多次南苑狩猎的经历,基本上隔几个月就要去一趟。
  到了康熙朝,对打猎的兴趣也不曾削减。康熙最爱打的是兔子和野鸡,曾在山东巡抚佛伦奏折上朱批:“蒙古马肥胜于往年,野兽兔雉颇为丰足,故朕乃至兵丁十分畅快,尽兴而归。”
  因为佛伦自幼在宫内听差,与康熙关系非同一般,康熙特意从猎物中选了肥鹿、狍子、野鸡、鹿尾之类,趁着冬天寒冷,给佛伦捎过去,把佛伦感动得不行,召集济南城文官武弁一起前来,说“此乃皇上所赏”,当场把这些野味消灭了。
  尤其是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沿着黄河北岸打了一路的猎。刚一出长城独石口,“野兔丰盛”,康熙大喜想打猎,又嫌马不好,赶紧叫人去北京宫中取马来。
  此前他经过一个野鸡很多的地方,也嫌弃自己的鹰不够,向皇太子抱怨过。在向归化城,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进发之前,康熙不止一次向太子胤礽抱怨“兔少”,搞得当地的土默特蒙古人非常不好意思,说“不料皇上临此穷山恶水”。
  出归化城百余里,来到鄂尔多斯,当年大概是暖冬,河水并未结冰,然而皇太后和当今的所有父母一样,总是怕康熙穿得太少,特意送来了皮袄外套,康熙回信谢了恩之后还是不想穿。
  在农历十月的黄河岸边,康熙穿着“薄羊皮袄、棉外套”,尽兴地射兔子,射得浑身“出热汗”。过了几天,河水终于上冻,康熙在河边吃着水煮羊肉,感慨道“或是因水土好,异常鲜美”,他就亲自拿刀剔了几匣子肉,趁天冷让手下人给远在北京的皇太后送过去。
  在鄂尔多斯,“野兔丰盛”,“野鸡多且肥”,野兔多得跑进他的帐篷内。他一个人一天打了将近90只野兔,第二天又打了110多只,又一天还打了将近50只野鸡,还有一次满地都是兔子和野鸡,“欲射雉而放兔,欲射兔儿雉飞”,搞得犹豫不决,以致猎获不多。
  康熙特意写信向太子显摆,“鄂尔多斯兔有五斤者,四斤八两以上者多”,问太子“京城之兔不知有如此重者乎?”他自己承认,皇太子这次没来亏了,一大理由就是“未见如此丰满之兔”,他“内心颇觉遗憾”。
  康熙经过陕北一带,宁夏总兵王化知道皇上的爱好,提议围猎于陕北胜地花马池。康熙说:“干吗不留着力气去围猎噶尔丹呢?”(何如休养马力以猎噶尔丹乎?)最终路过此地而没有打猎。
  但是过了没几天,经过宁夏黄河时,康熙乘船来到黄河滩上,看到此地水鸭群集的景象,打猎的瘾头又上来了,干脆下船步行,带领侍卫打猎,“打鱼射水鸭为粮”,搞了个野餐会。
其他文献
一头老牛拉着辆破车,慢吞吞走着,伴着“吱扭吱扭”的声响,四个胶皮轱辘滚过坑坑洼洼,从从容容,不愠不火。赶车的老汉抄着手,嘴里叼着长烟袋,鞭子抱在怀里,穿着破布鞋的双脚在下面荡着,优哉游哉。牛走得慢,他觉得理所当然。不用说打,连吆喝一声都懒得。  --这是过去在北方的乡间经常看到的场景。随便哪条土路上,都有慢吞吞走过的牛车或者慢吞吞迈过田埂的老牛,牛脖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头皮剃得乌青的牧童坐在牛背上,
期刊
攀登乞力马扎罗的人均费用超过两千美金,不是一笔小开销。虽说攀爬难度不大,但挑战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约上同伴,订好机票,购置登山装备,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此行的主向导亚历克斯。坦桑尼亚政府规定,进入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必须有当地专业向导带领,物资也不能用骡子等牲口运输,全靠挑夫背上去。  到达山脚小镇莫西后,我才了解当地登山协作队伍已经成了一条产业链,其高标准服务也在登山界享有盛誉。向导、厨
期刊
作为一个在故宫修房子的人,吴伟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上房顶。  2013年10月,刚入职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的吴伟,第一次爬上了宝蕴楼的屋顶。因为过于兴奋,他忘了戴口罩,吸了满满一口百年老灰。  2015年4月,故宫博物院开工修缮大高玄殿,当时27岁的吴伟经过了宝蕴楼项目的锻炼,成为该项目的现场负责人。大高玄殿是故宫的一块“飞地”,并不在宫墙内,而在景山公园西侧,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吴伟站在大
期刊
一只在森林公园出生、长得黑不溜秋的公狼,从小就喜欢听《狼爱上羊》这首歌。长大成年后,他偷偷爱上了一只从小也生活在此的白色母羊。  有一天,黑狼到小溪边喝水,正好看到他钟爱的白羊也在那儿喝水。  黑狼很想和她套近乎,于是主动上前打招呼:“你也在这儿喝水呀?”  白羊天生就怕狼,当即吓得连连点头。  为了打消白羊的畏惧心理,黑狼显得很温和地说:“我刚才还好奇为什么水这么甜呢,原来是你带来的呀!”  听
期刊
王姨爱看电视,这倒不是最近添的新爱好。1984年春天,王叔几乎是捧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机向王姨求的婚。那年头电视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只要电视台上班,按开按钮,就能有一屋子的热闹。  这几年,电视对王姨的吸引力虽说有点下降了,但还没有像对她儿子小王那样从生活中彻底退出。一来王姨始终不习惯在手机和iPad那个小屏幕上看电视,“不得眼”;二来这些个新玩意实在也是用着不习惯。但是,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节目,依
期刊
从那一年到今年,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后的前几天,我和先生带着儿子去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城市,做一次例行的身体复查。与其说是复查,不如说是去看望救他性命的医生,如同拜佛一般虔诚笃信。  在火车上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医院。医院周围比从前热闹多了。那一条铺着红色小方砖的人行道还在,斑驳的水泥马路牙子,透露着它的岁月沧桑。那一年的那个黄昏,我和先生带着尚未确诊的儿子出医院散步,走在这条道上。那时儿子
期刊
一个女孩来信说,她在失恋后立刻起程到欧洲旅行,结果在14天的旅程中每天都以泪洗面,巴黎、罗马、米兰、佛罗伦萨是什么样子的,她一概不记得。  失恋后出外散心,那根本是自欺欺人。一个人孤身在旅途上,只会更想念那个刚刚抛弃自己的衰人。愁肠寸断,即使到了风光如画的地方,也是浪费。再迷人的景色,到了失恋者的脑海里,也是景物模糊。  我有一位朋友,在失恋后听损友的勸告,出外散心,结果在旅途上自杀了。  失恋绝
期刊
自打有了“不想见的人就不见”这个念头并且严格执行起来之后,见的人锐减,这形成了一个循环——见人少了,因为轻松而变得懒惰,因为懒惰,又变得愈加不想见人,只是暂时不知道,这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在一线城市生存,你知道的,见的人越多越好,所谓的人脉,是大家眼中的财富,也是成功的标准之一。我有认识的一些做老板的朋友,以一天见了多少拨人为荣,夜晚的时候发朋友圈,喊累的同时也颇有炫耀的色彩。  我们的文
期刊
我是从家乡的一条湖边走进一座大都市的。那湖,静静地流进了我的血管。我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比如我到了大都市,比如我出差到了大西北,那湖,仍像长长的缎绸飘带在阳光中闪烁,提醒着我:我来自一条湖边,我的第一声清亮的啼哭是由湖水孕育的。  我进了这座大都市,向往着住进大都市的深处,却一直居住在这座大都市的边缘。不过,那里有一种乡村的美。曾经,那里有几池的湖水流动着我的记忆,也营养了我的岁月。久了,我喜欢上
期刊
生气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拿出镜子,看一看,没有可爱、快乐、祥和,有的只是一张紧绷、变形、看起来令人憎恶的脸。当看见他全身紧绷时。你会开始害怕,因为他内心的炸弹好像随时都会被引爆似的。  就算是不生气的时候,也可以常常照镜子,镜子会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是最好看的,还用问吗?一个人最好看的时候,当然是微笑的时候!只有那些心里没有负担的人,才能露出平和的微笑,生气的人心里非常沉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