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涔:大学校长要争历史地位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个大学校长,就要争自己的历史地位,”李嗣涔先生说,“个人成就事小,学校成就为大。”
  大学作为学术的“象牙塔”,曾经备受社会尊敬。但是近年来学术丑闻、校园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出现,让内地大学成为社会的批评对象。人们对大学校长的整体评价很低,中国呼唤真正的教育家。
  今年62岁的李嗣涔,曾担任八年台湾大学校长,直到去年才卸任。在他任期内,台湾大学跻身多家国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前列,并位居两岸三地大学的首位。
  日前,在北京参加“觉性科学论坛”期间,李嗣涔接受《财经》记者专访,畅谈大学自治、大学功能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大学自治’就是让大学自主,除非大学有违法的行为。”李嗣涔说,“政府不能干涉学术,教学和研究都是大学自主的事务。”
  在李嗣涔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一直在改变,任务不断加重,“大学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就是:教育、研究、服务、创新”。
  李嗣涔和大陆教育界交流很多,他看到现在内地大学不缺钱了,学术成果也多起来了。不过,他也注意到内地的大学里存在行政化问题。
  而在台湾大学,人们把教学研究当做最主要的事情,找行政主管要靠拜托,“因为这影响教授的学术研究。教授在世界同行之间被认可是因为学术,而不是行政职位。”

注重自己的历史地位


  《财经》:最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陆名校相继公布了章程,成为教育界的新闻,引起了社会上的热议。那么,台湾大学也有章程吗,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嗣涔:当然有,我们称为“组织规程”,因为台湾地区的“大学法”里规定,大学必须要有组织规程。各校自己拟定,校务会议通过后,送“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审查有没有违反宪法和法律之处,文字是否妥当,发现问题要求大学修改。一旦批准,“组织规程”就是大学的宪法,必须遵照执行。
  台湾大学的“组织规程”规定了组织结构,校务会议产生原则,校长、院长、主任的产生方式,等等。在“组织规程”之下,我们还会制定一系列的细则。
  《财经》:那么,台湾大学的“组织规程”是什么时候开始制定的?
  李嗣涔:20多年前就制定了,后来修改了好几次。例如,我的前任陈校长上任后进行了修改,明确台湾大学校长可以连任三届,每届四年。其他大学多是两届。
  《财经》:台湾大学校长是通过什么程序产生的呢?
  李嗣涔:“大学法”对此有规定,各大学在不违反“大学法”的前提下制定出详细程序,载明在“组织规程”里。
  以我本人来说,当选校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校务会议投票选出一个15人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做初步筛选。有意担任校长者把自己的资料送该委员会,过半数通过。当年与我一起的有八人,遴选通过了六人;第二个阶段,校务会议投票,校务会议有几百人,也是过半数才通过。我们六人有两人通过;第三阶段,报送“教育部”,“教育部”再组织一个遴选委员会,从大学报送的人选里选一个出来,我就是这样被选上的。
  去年到我卸任的时候,台湾大学又根据“大学法”修改了校长产生的程序。第一阶段的“遴选委员会”扩大了,由学校的老师、社会公众人士、校友、职员和学生组成,“教育部”也派三个人来参加,共同组成为21个人的委员会。他们选出来以后再交给校务会议,三分之一通过即可,然后送“遴选委员会”最后投票选出一个,所以基本上算是两个阶段。现任校长就是这样产生的。
  《财经》:在台湾大学的历史上,有没有“教育部”指定校长的情况?
  李嗣涔:20多年之前,也就是在台湾还没有民主化以前,台湾大学校长都是“教育部”指定的。
  《财经》:“教育部”指定校长人选,如果学校不满意怎么办?台湾大学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学生排斥或者驱逐校长的事件?
  李嗣涔:也没有,因为台湾大学是很敏感的,“教育部”一定要东想西想,确定可以接受的才会派过来,指定来的人多少也是有点身份地位的。
  台湾民主化之后,台湾大学是第一个用校园民主方式产生校长的大学。陈维昭先生是第一任民选校长,我是第二任。
  《财经》:您是电机工程学学者,也是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您当校长八年,对自己学术上也是很重大的损失吧?
  李嗣涔:没错,当校长确实太忙了,不可能去上课,学术研究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校长是有历史地位的,值得做出牺牲。研究也要做,否则等校长下来,学术也就全完了,非退休不可。我因为没有中断过,所以卸任后还是继续做学术研究。
  《财经》:在中国大陆有这种情况,大学校长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学术资源。
  李嗣涔:在台湾大学很难,所有眼睛都看着你,我要公平地支持所有的人,不能徇私舞弊。
  当校长的心态、眼光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人成就事小,学校成就为大。我希望学校好,如果整个学校搞不好,人家说你校长做得不好。做一个大学校长,就要争个历史地位,一定要尽力做好,尽量帮助教授发挥所长,取得好的成绩,这才是校长的职责。自己好没有用,校长做得很烂,还做校长干吗?!做教授就可以了。
  《财经》:我理解,这是出于一种教育家的责任感。
  李嗣涔:是的,当校长就要像个校长,就要带着学校往前走。
  台湾大学的校长地位很高。当过台湾大学校长的,绝对不会去当部长。台湾大学校长的声望地位远高于部长。
  《财经》:这也是“学术高于行政、学生高于政治”的一个表现吗?
  李嗣涔:可以这么讲。这也是知识界的一个共识。   《财经》:但是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大陆来说,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大家还是热衷于“官本位”,有权力才有资源、有力量。
  李嗣涔:我们的校长一旦卸任,赶快就回到原位或者退休了,因为你的历史已经结束了。
  《财经》:你去年卸任校长,对于过去八年的台湾大学您怎么评价?
  李嗣涔:非常好,突飞猛进。在过去八年里,台湾大学整个都动了起来。为此我采取了很多改革的措施,当然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压力,但主要依靠充分沟通来化解。我总会说服他们,大家都往前走。

大学自治,教授治校


  《财经》: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台湾大学开始实行“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什么是“顶尖大学”?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计划?
  李嗣涔:“顶尖大学”就是大陆所说的“世界一流大学”。台湾教育部门五年投入500亿元新台币,每年100亿元新台币,支持台湾大学和成功大学“迈向顶尖大学”。这是参考大陆的“985工程”、“211工程”,日本从2002年开始也实施了类似计划。
  《财经》:当大量的钱进入高校以后,怎么样有效利用恐怕是个问题。
  李嗣涔:对,首先要定出目标和策略。我们的策略叫做“均衡发展、重点突破、国际交流”。“均衡发展”是基础,要把所有层面都照顾到,大家都觉得有希望就会去努力;“重点突破”就是少数重点研究项目获得大经费,做得好的推动它更好;“国际交流”就是引进国际的合作,尽快提升水平。
  我们制定评估制度,评审委员会五年评估一次,业绩优秀的就奖励,评估两次通不过的就解雇。“教育部”也要来看,每年有“教育部”组织的评审委员会来看。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都是海内外的院士级学者,成效不好就砍你钱。官员不会进入评审委员会,他们只能是在旁边看。
  《财经》:在你看来,“顶尖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台湾“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的实施效果怎么样?
  李嗣涔: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顶尖大学”,要看它在多少学术领域里位居世界第一。台湾大学第一期的目标是10个-15个学术领域世界第一,第二期是15个-20个世界第一。这些目标都达到了,进入了“世界百大”。
  在权威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的“2013全球声誉最佳大学报告”中,台湾大学排名在第51名到60名间,上海交通大学“201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台湾大学是第125名,都是两岸三地第一。我们的现在目标是要进入“世界五十大”。
  《财经》:台湾大学属于公立大学,由政府财政支持,它怎么处理和政府的关系?换句话说,政学关系是怎样的?
  李嗣涔:首先是预算。基础经费各校差不了多少,预算都有公式,根据人头、校舍分配,所以每年的经费增减有限,变化不大。关键是竞争性的经费,就凭本事了,大学各显神通,表现得好就能争取比较多。
  其他就是制度问题。“大学法”有规定的就依照去做,如果觉得“大学法”不合理,就争取送“立法院”修改。如果“教育部”制定的一些制度不合理,我们有“大学校长联盟”,大家就联合起来向“教育部”抗争。
  举例来讲。前些年台湾“教育部”曾想把专任教授的退休金收回去,这意味着没有退休保障了,实质薪水下降,我们一看这不得了。我是“国立大学校院协会”理事长,就联络四十几个公立大学校长签名,我交给“教育部”部长,说大家都反对,最后这一不合理的决定就撤销了。
  《财经》: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台湾“教育部”有没有肆意干涉大学内部事务的情况呢?
  李嗣涔: 以前会有一些,现在基本不敢了,因为大学有“组织规程”,除非没有依照“组织规程”执行。
  “大学自治”就是让大学自主,除非大学有违法的行为。你们“教育部”的科员怎么比得上我们这些教授的经验和能力?教育经验比不上我们,岂能来指导我们怎么做?那是不可能的事,越管越乱。
  《财经》:作为一位大学校长,你怎么理解大学自治?
  李嗣涔:大学有组织规程,学校的事务就照“组织规程”办理,政府唯一能干预的,就是组织规程不对的地方,或者学校违反组织规程。如果大学照组织规程做事,政府就没有干预的理由。
  20多年前转型以后,大学自治的原则就确定了,政府不能干涉学术,教学和研究都是大学自主的事务。例如,课程设置是学校的权限,要开什么课,什么是必修课,什么是选修课,学校通过就行了,“教育部”是不能管的。大法官曾经释宪,如果“教育部”干涉就是违宪。
  《财经》:在内部管理上,台湾大学如何运作?
  李嗣涔:校务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选举产生,成员有系主任代表、行政单位代表、职员代表、学生代表,教授代表要超过半数。校务会议一个学期开两次,如有重大事情面临决策也可以临时召集。
  校务会议讨论学校重大政策,虽然主要是行政单位在做事,但是有些政策方向,如果教授们不认同的话,就会提案修改。只要二十分之一的教授联署,就可以在校务会议上提案。校务会议通过的事项,校长不敢不执行。
  《财经》:这样就能保证教授在学校里面的发言权。
  李嗣涔:对,教授治校,教授可以表达任何意见。
  《财经》:在台湾大学里,教授们愿意担任行政职务吗?比如对系主任之类的职位,教授们的动力大吗?
  李嗣涔:不大,一般是要靠拜托,因为这影响教授的学术研究。
  教授在世界同行之间被认可是因为学术,而不是因为行政职位。虽然系主任只有三年任期,但由于怕耽误自己的学术,所以我们要找行政主管不是那么容易。

大学的社会功能


  《财经》:在当代社会,大学的功能是什么?
  李嗣涔:要了解大学存在的目的,我们先看看大学的历史。
  2500年前,孔子收学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算不算大学呢?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朱熹解释“束”是肉干,你只要带了学费来我就要教,这太离谱了。有位专家说,汉朝以前15岁以上的男孩就把头发束起来,意味着成人了,这就是“束”。孔子所谓“束以上”就是指15岁以上的男子。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孔子办的就是大学了。所以,孔子的时候就有大学的雏形了。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学园 (Academy),只要懂几何的人都可以进来学习,这也是古代的大学。   最早的近代形式的大学是爱资哈尔大学,公元970年左右出现在埃及开罗,是一个宗教型的大学,传授宗教礼仪、保持文化传统。
  11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具有现代制度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在北部意大利。此后,牛津、剑桥等大学相继成立,它们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和文化礼仪传承。
  文艺复兴时代以后,科学开始发展,大学除了教育之外,也开始做科学研究。19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的国家形成,公立大学开始出现,拿人民纳税钱,就要替公众解决社会问题,所以就多了“服务”职能。
  20世纪末期新经济开始了,大学作为知识最密集的地方,创新、创业开始成为大学的新功能。
  《财经》:看来,大学的社会功能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李嗣涔:是的,大学一直在改变,任务不断加重。在现代社会,大学的功能就是:教育、研究、服务、创新。
  教育是大学的根本,大学首先是人才培育;研究是提升学术水平,使一所大学迈向世界顶尖大学的重要手段;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面对的重大问题,能够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是大学应有的责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靠受高等教育的人去维持创新,改善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财经》:但是现在大陆社会对于大学功能的认识出现了较大分歧,因为随着大学招生人数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您怎么理解高等教育精英化?
  李嗣涔:高等教育以前都是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能够享有。既然是精英教育,大学培养出的人将来是要管理国家、带领国家向前走的,所以实行低学费甚至免费政策。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学就逐渐变成大规模的普及教育。一旦变成普及教育,就必须要用高学费政策来支撑大学的发展。一个大学有经费不见得办成好学校,没有经费一定办不好。
  我认为,大学不能太多,太多会出大问题。台湾教育20多年前犯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把职业学校、技术专科学校都升等成为大学。以前“台北工业专科学校”能培养台湾最好的技术人员,毕业生可以拿到很好的薪水,可是现在变成“台北技术大学”,一流的工专变成了三流的大学,现在想把它改回去很困难。
  《财经》:大陆在十几年前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人们讽刺说是大学的“大跃进”。
  李嗣涔:整个国民教育平均水准提高不是很好吗?但是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做白领阶级的工作,不愿意做蓝领技术工人,可是高薪水的白领阶级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所以大学生起薪很低,或者失业,一片抱怨。
  社会价值观要改,一个社会是均衡的,不能每个人都去当“大脑”,否则社会就出问题了。
  《财经》:在现代社会,大学不但可以收取较高学费,而且可以从市场上找很多钱,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即大学怎样在市场社会里保持它的独立性?
  李嗣涔: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可以产学合作,如果企业捐了钱还想干涉校政策,绝对不可以。大学要保持独立性,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财经》:在大陆,许多官员争相到大学读博士,台湾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李嗣涔:有,学位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每个人都想拿一个学位。因此学校要小心,不能放水,不能卖博士帽子。不过在台湾,政府一般不允许官员随意去读书,即使去读书也有很严格的制度限制,不能既占缺又要拿薪水。对学校来说,官员入学的条件和其他人一样严格。
  《财经》:你这些年经常到大陆来,和大陆教育界交流很多,你对大陆的大学有什么观感?
  李嗣涔:第一个是钱越来越多,现在大陆的大学不缺钱了。八年前我当校长的时候,台湾大学和清华、北大的经费是差不多的,现在这些学校的经费已经是我们的两三倍了。清华特别厉害,已经远远超过我们,所以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努力寻找一些新研究方向,然后组织团队往那个方向去走。
  第二是学术成果多起来。钱多以后就可以挖人才、买设备,很多领域都进得去,进步也快。
  《财经》: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认为大陆的高等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李嗣涔:我没有很深入地了解,也不好批评。
  据说大陆的大学里存在行政化问题,大家喜欢当主管。前面我说过,在台湾大学不容易找到主管,因为大家把教学研究当做最主要的事情,当主管对教学研究一定会有影响。
其他文献
清洁技术面临一个天然的市场失灵,那就是环境的外部性——环境是所有人的,我为何要为改善环境做更多投入?解决这个市场失灵,要靠公共部门的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政策帮清洁技术“挖掘”一个市场。即便如此,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清洁技术也难逃第二个市场失灵:创新的市场失灵。  创新并非仅是一个创意、或是技术提升,它需要把新的技术、新的思想、新的模式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因此,它需要容忍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保持组织的灵活
期刊
中国劳动力的素质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有利因素。就以基础教育来说,中国的文盲率就远低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但是现在矛盾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的环境成本太高了,人口红利也没有了,不可能再依靠低价农民工来支撑经济发展。下一步国家就要依靠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就像一座冰山,如果水面下没有庞大的基础,仅靠极少数人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印度的IT专家、工程师都很有水平,但
期刊
近日,英国政府计划在伦敦发行三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并将债券发行所得用于扩充国家外汇储备,同时,欧洲央行也在考虑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其外汇储备,这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自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人民币就开启了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在贸易与金融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发展促进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交易媒介职能的提升。根据SWIFT的统计,人民币在2014年1月已
期刊
一  长期以来,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穷国办大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一个是“计划教育”,体制管得过死。  由于缺钱,中国教育投入曾长期严重不足。例如“普九”时期,仍需要大量通过欠债等方式来解决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但是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和财力不断增强,教育投入偏少的局面已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改变。当然,某些领域仍然投入不够,比如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等,还需要进一
期刊
我个人对中国教育改革现状的估计比较悲观。不能讲中国教育改革失败了,但至少现在是陷入困局了。我们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实际上效果并不佳。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国家政策,很多情况都是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问题出在哪里?就我个人观察来看,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摆脱困局,首先必须对我们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清理和辨析,弄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  实际上,中国教育改革很多时候是在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虚假
期刊
今年49岁的陈善仁(化名)是一名国企职工,20年前,他发现自己看东西出现重影,因为未影响生活,起先并未在意。  不过,随着病情的发展,陈善仁开始明白,自己可能已经遗传了父亲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是一种罕见病,在国外文献中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六左右。因为中国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日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负责人顾卫红估算,中国这种病的患者数量可能在10万左右。  
期刊
8月12日深夜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火灾和大爆炸,以极罕见的破坏性震惊全国。根据官方通报,截至8月15日晚,大爆炸已造成104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员至少21人。失联人员不详。截至8月14日晚,已有721人受伤,其中危重25人、重症33人。  8月15日,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杜兰萍表示,此次爆炸造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消防官兵最为惨重的伤亡。这也使本次事故现场处置的方式是否专业合理备受质疑。生死半小时  截至
期刊
2013年,天津滨海新区曾花费约200万元,立项《重大事故情景构建和应急准备》课题。该课题指出,滨海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危化品,危化品最大的风险是重大事故。重大突发事故的最薄弱环节,就是应急准备不足。  不料一语成谶。  此前,相关地方政府也非没有任何应对。2013年,为提高化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安监局共同承接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情景
期刊
作为中国同业龙头企业的双汇发展,在收购完美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后,在其半年报中预计,中国国内下半年的猪价将会上涨,预计年底会达到16元/公斤左右。它将增加进口美国猪肉,因其价格将会降至9元/公斤左右,价差将近一倍。  人工、管理差异外,饲料的巨大价差,是两国价格差异的症结所在。以9月初美国玉米为例:离岸价格相当于1096元/吨,运到中国完税后价格涨到1652元/吨。同期,中国北方玉米
期刊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众都期待着尽快启动实质性的教育改革。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久前教育部又核准北大、清华的章程,突出“政校分开”。这些都表明,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启动。  过去的事实表明,由于社会缺乏共识,教育改革很难坚持深入推进。为了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10月17日,本刊与“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举行了“教育改革座谈会”。与会专家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