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褒奖的“功臣兵”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ur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中旬的古都洛阳,花王牡丹偃旗息鼓,花后月季粉墨登场。2021年5月17日,在洛阳,工程兵老战友,兴冲冲地回归老营盘。功臣兵老兵们,乐陶陶地给老部队庆华诞。
  一、“功臣兵”并非广告
  “功臣兵”是工程兵战士的自我肯定,也源自于伟人的褒奖。
  洛阳是光荣的工程兵54师的诞生地与出发地;西安是骄傲的工程兵54师最后的归宿地;著名的茅台镇是红军工兵为四渡赤水立下的赫赫战功之地。
  一个个原工程兵54师的老战友,为毛泽东褒奖过的“功臣兵”老部队频频干杯。
  痛饮一杯酒,井冈山工兵是源头;痛饮两杯酒,泸定桥工兵不回头;痛饮三杯酒,地道战地雷战立潮头;痛饮四杯酒,攻城克坚站前头;痛饮五杯酒,“两弹一星”基地我打造;痛饮六杯酒,地下长城我铸就。
  “功臣兵”品牌创始人、工程兵老战士邹官华说得好:无论你是将军还是士兵,无论你的部队属于陆军空军海军还是火箭军,只要你当过一天工程兵,你就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工程兵,你就是一个党和人民不会忘记的工程兵,你就是一个永远的“功臣兵”。
  二、伟人的褒奖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工程兵将士不能忘怀的时刻。
  马玲携丈夫赵晖一同前来。马玲激动地说:“洛阳是54师诞生地。到了洛阳,我们这些工程兵54师的儿女,就像回到家一样,特别亲切。”马玲代表54师老首长、副师长马尽忠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由于年龄原因,96岁的马进忠首长没能参加54师成立60年华诞活动。对老部队一往情深的老首长,派出自己火箭军转业的女儿和工程兵54师摄影干事的女婿出席座谈会。
  工程兵军营长大的马玲,多次听父亲讲述过伟大领袖毛泽东褒奖工程兵的佳话。历史记住了这一时刻:1964年12月31日。这是工程兵54师全体官兵的荣耀之日,这是默默无闻的工程兵部队的光彩之日。这一天,他们受到中国最高领袖毛泽东的亲自表扬和褒奖。这一刻,完全能够证明工程兵54师的光荣和功勋。当然,并不是工程兵54师每一个官兵,都亲耳聆听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褒奖。确切一点儿说,当时身在大西北的54师,没有一个官兵听到毛泽东洪亮的湖南口音。听到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工程兵数10万官兵的最高将领、工程兵司令员、开国上将陈士渠。褒奖的见证地是首都北京,褒奖的见证人是另一位开国上将、国防科委副主任、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1964年岁末,首都军民联欢晚会上,毛主席特意来到军队向大家祝贺新年。他握着陈士渠将军的手说:“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站在一旁的张爱萍将军和国防科委负责人)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众将军开怀大笑。
  司令陈士渠在总结自己戎马生涯的回忆录中说:“我一生做过两件有意义的事。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率领修建了‘两弹’基地。”相比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率领修建‘两弹’基地,无疑是陈士渠更为自豪、更为直接发挥作用的功绩,是彪炳共和国史册、被毛泽东大为褒奖的历史性功勋。而工程兵第54师,就是陈士渠麾下修建“两弹一星”研制基地的主力部队。我也曾是一个光荣的工程兵战士,虽然没有赶上那个艰苦而光荣的时期,但我所在部队曾经隶属于54师。每一个曾经站在54师大旗下的工程兵指战员,都同样为54师给“两弹一星”做窝的经历感到无上荣光,为自己曾经是54师的一个兵而无比自豪。
  三、转战大西北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工程兵54师全体官兵的忠实信条。
  从首都北京赶来洛阳参加纪念活动,白发飘逸仍然一身军人威严,退伍时专业技术四级(正军级),《神秘的8342部队》一书主编的老首长,年近八旬还是那么健朗,现为54师全国战友联谊会高级顾问的杨文礼,深情回忆了工程兵54师的战斗历程。洛阳周公庙,是1961年6月工程兵54师组建诞生之地,是54师数万官兵的初心出发之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朝的股肱之臣周公旦,对周朝忠心耿耿,营建成周,定鼎洛邑,为周朝的强大繁荣和800年基业立下不朽功勋。而工程兵54师就在周公庙组建,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在周公庙召开。54师广大官兵,对祖国初心不改,万众齐心,万众忠心,为新中国的强大昌盛,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大国强国之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两弹一星”试验发射基地的建设任务,最初是由特种工程指挥部下属部队承担的,工程兵陈士渠任司令、司令员与政治委员。1958年7月,神秘的7169部队即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成立,10万大军陆续开进共和国的西北戈壁大漠荒野。1960年5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成功发射,准确命中目标。聂荣臻元帅紧紧握着陈士渠的手,高兴地表示敬意:“你们太辛苦了,工程兵的工作太重要了。”
  风云突变,天灾人祸接踵而来。10万大军的生活保障也遭遇严重困难。本着自然灾害时期努力减轻人民负担的原则,特种工程指挥部奉命撤至洛阳,大部分施工部队也撤至各地。为了加强对西北施工部队的领导,8342部队即工程兵54师应运而生,行使特种工程指挥部前指职权。
  在新疆沙漠腹地的“死亡之海”羅布泊,工程兵54师的战旗迎风飘扬。师部首长率领4个工程兵团与其他部队,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施工。各部队既是道路建筑工程队,又是马兰基地机场、水库、电厂、营房、办公、商业、学校等普通建筑工程队,更是罗布泊试验场的原子弹试爆塔架、相关试验场地、工事、效应工程等专门设施的特种工程建筑队。英勇的54师官兵战胜严重缺水以及食品奇缺的困难,战胜酷热、奇寒、风沙、荒凉、艰险等不利环境因素,保证了原子弹试验基地建设任务的胜利完成。
  在祁连山麓的甘肃古城酒泉,工程兵54师的战斗号角吹响。1962年6月,师部率领103、123两个团移师酒泉,担负建设404厂即我国第一座原子核工厂水线和道路的施工任务。官兵们顶着长年遮天避日的沙尘暴顽强施工,每人每月还节约2斤口粮支援灾区人民,自己却勒紧裤腰带坚持施工。指战员们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胜利完成了一场艰苦奋斗的大决战。   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海晏金银滩大草原的原子弹研制基地,工程兵54师的又一个战场摆开。54师先后有4个团参加了建设海晏原子城,即221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大会战。官兵们战胜了海拔高、缺氧气、气候恶劣、空气稀薄等严重困难,胜利建设起原子弹导弹洞库、地下掩体、指挥所、试验场地、水库、电站、厂区道路等必备设施。如今,这里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经全面退役,金银滩建成并开放了中国原子城博物馆,日接待游客数万名。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爆炸现场的54师工程兵将士,同核实验技术人员一同欢呼雀跃。12月31日,做窝有功的工程兵将士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褒奖。消息传来,许多工程兵指战员留下幸福的眼泪。所有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都是值得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危,得到了人民领袖的褒奖,付出再多的牺牲,工程兵战士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四、好十连的风雪高原
  解放军架金桥,毛主席送来幸福桥。十连,给西藏翻身农奴架起幸福桥的金珠玛米,是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逢山劈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身体有恙外出不便的原十连指导员宋同太,由家属陪同前来参加纪念活动。宋同太的故事把战友们带回了战斗的风雪高原。
  十连具有悠久的光荣传统。十连前身为山东军区独立工兵连,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1950年,解放大军进军西藏,高万丈的二郎山,深千尺的怒江,鞭子打着天的雀儿山,处处是天险的康藏公路,念青唐古拉山下的当雄机场,无不飘荡着十连指战员高昂的劳动号子声和豪迈的歌声。
  自1958年11月起,十连随工程兵103团,先后转战无边戈壁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建设,千里无人烟的罗布泊原子弹试验基地建设,青藏高原的青海海晏原子弹研制基地建设。十连的勇士们,填平“无底洞”,大战“摩天岭”,征服“白骨山”,处处捷报传。
  十连指战员难以忘记,党和人民给予十连崇高的荣誉:1964年,军委工程兵树立十连为“四好”连队标兵;1966年国庆节,指导员宋同太代表十连第一次参加观礼,住中南海,参加国宴,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主席合影;1967年,连长王松海代表十连参加工程兵学习毛著代表大会,与军队院校代表一起受到毛主席接见;1968年以及以后诸年,连长房立民,指导员徐成珍、胡庆湘,代表十连参加国庆观礼;1969年和1973年,时任二排长和指导员的朱明仓,代表十连参加了党的九大、十大,并光荣当选主席团成员。
  宋同太更加难以忘记,1968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十连“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风雪高原工程兵十连”光荣称号(1973年中央军委批示改为“风雪高原工程兵好十连”);1968年9月1日,命名大会在甘肃酒泉工程兵54师驻地举行。时任指导员宋同太与时任连长房立民一起,从司令陈士渠手里接过了代表中央军委命名的军队最高荣誉称号的金边红色锦旗。
  宋同太在纪念活动上说:“十连的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既是工程兵54师的精神,也是工程兵的精神,是毛泽东主席褒奖过、习近平主席至今提倡的精神。我们今天纪念光荣的工程兵54师诞生60周年,就要把这种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五、金子山的秘密
  一支英雄的部队,一群无私奉献的人。
  风云突变,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后门有狼,前门有虎。帝、修、反的反华大合唱,迫使我国以最快速度在大三线建成新的核基地。1965年,工程兵54师陆续撤离大西北,转战大西南。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集中兵力建设“816工程”。工程兵54师数万人,全部开至乌江之畔,金子山下,一干就是8年。为了保密起见,“816工程”所在的涪陵白涛镇和金子山,从所有的中国地图上消失不见;进入白涛的水陆交通受到严格管制;招收的新兵都是特种兵,在政审方面特别严格,三代以内必须是“红五类”;新兵入伍第一课是保密教育,“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老兵退伍转业的档案里,都有一张“知密卡片”,要求保密终身。
  参加洛阳纪念活动的老兵朱怀华、陈怀文、强春全、杨荣、郭武军、杨德坡、牛德福、高永康、李炳安、孙吉田、黄复明、李颖朝等,都是“816工程”大会战的骨干分子。他们同全师官兵一起,克服洞体庞大施工场地狭窄、工程量巨大结构繁杂、粉尘噪声油气污染等不利条件,以及地下水充沛、险石林立、险象环生等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巨大困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816工程”对外开放后,我游览了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核工厂。主洞体高达79.6米,足有20多层楼房那么高。引水洞洞长3公里,直径3.5米,宽度可以开汽车。洞体通道众多,我们乘坐电瓶车参观几个小时,才看了不到十分之一。结构复杂,有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130多个,如果没有导游引领,谁进去都会陷入迷宫,绕不出去,走不出来。
  工程兵54师将士付出的巨大牺牲,一个数字就可以说明。在一碗水烈士陵园,安眠着71位为“816工程”献身的烈士,他们为了保卫祖国长眠在异乡。“816工程”与数10万工程官兵付出青春、鲜血和生命的大三线建设,筑起的坚固地下长城,极大威慑了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野心,保卫了祖国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
  烈士们,战友们,安息吧!同生共死的战友不会忘记你们!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
  六、老兵再出发
  “816工程”解密,震惊世界。金子山洞开,人们进洞探秘。这引起了各界密切关注。
  陈怀文,原54师政治部干事,第一个把“816工程”中的工程兵功績介绍给外界的人,一个一头牵挂着、侍奉着90岁老母亲,另一头牵挂着、服务着全国各地54师战友的人。朱怀华,原54师特务连连长、西安武警学院光电系一队队长,一个不顾身体、不顾年龄、一心为老战友服务的人。陈怀文与朱怀华,都是多年来为传承工程兵54师光荣传统不懈奔走的人。这次54师成立60周年洛阳纪念活动,陈怀文为座谈会请来许多嘉宾。   “英雄功勋壮举!祝贺工程兵54师成立60周年纪念座谈会胜利召开!”这是87岁的原国家三线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春才的墨宝,也是祖国人民对工程兵54师官兵为国家三线建设立下不朽功绩的认可和褒扬。王春才得知纪念活动即将举办,特意把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三线》总制片人兼导演刘洪浩请到家中,把自己刚题写的贺词交给刘洪浩代转,并向事迹已经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816”老兵们问好。正在四川隆昌拍片的刘导,风尘仆仆赶到洛阳,向54师河南联谊会会长郭武军转达王春才的致意,并介绍了《大三线》第七集“核武风云”褒扬“816工程”与54师官兵功勋的情况。“816工程”所在地的重庆涪陵旅发集团816景区执行董事李松原、重庆涪陵旅发集团816景区经理石磊、陕西演艺集团816景区导演王华,也专程前来参加纪念活动。嘉宾们一致表示:“请老兵们放心。人民不会忘记为‘816工程’付出宝贵青春和流血牺牲的老兵们。功勋墙正在树立,老兵们的光荣传统正在被更多的人传承发扬。”
  洛阳伊川县人武部政委王军,伊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党高举,龙凤山古镇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张龙安也应邀参加活动。
  54师老战友从全国各地赶来洛阳。联谊会会长陈怀文、常务副会长朱怀华分别从山西、陕西赶来参加并致辞。参加活动的还有联谊会高级顾问朱玉良、薛全道、强春全,副会长王铁柱、李志刚,副秘书长杨荣;54师北京战友联谊会会长蒋文燕;河南战友联谊会名誉会长牛德福,常务副会长杨德坡,副会长何书山;洛阳联谊会会长李颖朝;三门峡联谊会长尤佩林;平顶山联谊会长张建中;信阳联谊会会长向国银;商丘老兵代表高永康;安阳老兵代表李长顺;伊川县各乡镇老兵代表等。各省市区战友联谊会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贺信。
  工程兵54师战友中,河南兵很多,数量不是数一就是数二。河南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54师101團老兵代表三门峡的李炳安、125团老兵代表开封的孙吉田发言。发言的,没发言的,都有同一个心愿:54师光辉永存,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河南的54师战友中,73年兵在历年招兵中人数最多,在现在的老兵中年龄较小,目前已成为传承54师精神的骨干力量。例如,代表河南战友联谊会致辞与总结的郭武军会长,主持座谈会的段金尧副会长,从54师师部干事到火箭军大校的赵晖,洛阳战友联谊会李颖朝会长等。此次活动,在龙凤山古镇的吃住行费用、纪念章制作费用、会议费用、老首长与嘉宾的交通费用等,都由郭武军会长一力承担。郭武军战友,入伍是个好军人,复员是个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如今是一心想着战友的好战友。郭武军会长为困难群众慷慨解囊,为困难战友慷慨解囊,为慈善事业慷慨解囊,为传承54师伟大精神慷慨解囊,受到老战友的齐声赞扬。
  金光闪耀的54师成立60周年纪念章,挂在老兵们的胸前;人逢节日精神爽的笑容,绽放在老兵们的脸上;雄壮有力的歌声,响彻龙凤山古镇;笔法雄健的签名,留存在纪念活动红色旗帜上。老兵们签下的,不仅是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英名,更是一颗颗初心不变的忠诚之心。
  五月的洛阳,月季更红。洛阳的五月,月季更艳。
  光辉的历程,难忘的岁月,永久的丰碑。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先锋。
  为“两弹一星”做窝的工程兵老兵们,对祖国和人民无比忠诚的“功臣兵”老兵们,从十三朝古都洛阳,从神州重镇洛阳,不负韶华,不懈奋斗,再立新功,再出发。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其他文献
盛夏,处处景色火红,时时热浪翻滚,一片片赤红点缀着大地,红色的音符在空中飘荡,红色的灯光装点着幢幢建筑,人们在庆祝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一腔热血涌动,满怀激情荡漾,我的思绪走进了那片桂南的大山——六万大山。我的父辈举义旗,扛枪矛,“米案斗争”“白石水起义”,属“南路党”组织领导,编入粤桂边纵队,同全国所有敌后根据地一样,与反动武装进行长期的斗争。在反动派的
期刊
2021年6月24日下午5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胸带党徽来到煤建西村社区党委 “初心如磐——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现场,他走上红毯,庄重地从社区党委领导手中接过“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证书,并在签字板上挥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陆金龙。  中共中央给全国710万具有50年党龄的老同志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50载初心如磐老党员
期刊
行事益人,是道义的依循;无悔付出,是人生的信奉。  ——题记  引言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从王宫到民间,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方法颇为盛行,中医药文化已见雏形。《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阴阳平衡、扶正袪邪、五禽戏、经络等成为中医专有名词。而对中药的认知,则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上古时期。从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中药方剂的总结,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对中
期刊
摘要:在我国石油开采过程中,企业常采用的方式是注水输油,但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浮油、分散油等有害物质,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同时,现有的开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扩大开采量,为了迎石油开采量的日益扩大的趋势,要开采人员在石油开采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严格遵从“节约、环保”理念,对石油开采中石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继而将悬浮物、乳化油等物质含量降至最低,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期刊
摘要:近几年,受页岩气技术革命、美国取消石油出口禁令、及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从最高138美元/桶,跌至最低28美元/桶左右。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油气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资源过剩和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国内炼油规模超8亿吨,市场容量只有5亿多吨,近30%产能过剩。  本文通过对炼油产品成本和获利
期刊
摘要:油田注水开发是提高采收率、保持油层产量、稳定油井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陪同采出水处理工艺,以达到严格的水质标准,是稳定注水、保护油层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在对大港油田BY联合站2具储罐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工艺处理流程,通过参数计算获得改良结果,经实践检验有效。为提升注水水质,保证油田注水开发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采收率;采出水;水质;储罐;改良  1 基本现状  B
期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冀热辽地区的八路军奉命挺进东北地区收复失地。同年11月,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生接到命令,由延安出发到东北各地开展土地改革,内蒙古东部地区文艺工作由此开启了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  缘起  1946年冬,时年31岁的安波,作为八路军热南第九支队(实为热河胜利剧社,转移期间为迷惑敌人改此称呼)司令员,正在经历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4个多月来,面对蓄意挑起内战、肆意屠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针对石化乙烯装置碱洗塔黄油的具体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有效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对碱洗塔加入黄油抑制剂可以有效防止系统内部的黄油生成,保证了碱洗塔的安全稳定工作和运行。  关键词:碱洗塔;黄油;原因分析;对策  针对我国某石化公司乙烯装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装置采用了前脱丙烷和前加氢的生产工艺,该装置在列解器压缩器的3段和4段之间设定了相应的碱洗塔,并且在脱硫裂解系统当中
期刊
摘要:枣园油田自来屯开发区储层发育,而物性特征复杂。本文笔者详细论证其物性特征的分布规律以及控制因素,对以后储层的物性研究起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来屯;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  一、研究区概况  枣园油田自来屯开发区位于枣园油田北部,地理位置属河北省沧县辖区;地处李天木乡境内,于沧州市东北15Km处。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黄骅坳陷孔店凸起构造带的北端。自来屯开发区西起孔68井以西1.5Km处
期刊
都夸千载重庆美,李杜诗穷三峡行。  秦地路遥车不发,武陵山险马嘶鸣。  市单难救巴人苦,直辖才过雨后晴。  忽闻响号征战急,东南一片脱贫声。  ——巴人《贺渝18区县脱贫摘帽》  为了殷殷嘱托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200多万。从主城出发向渝东,再向渝东,向渝东北,再向渝东北,向渝东南,再向渝东南,数十公里之外、数百公里之外,那里是武陵山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