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冠疫情期间多元主体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疫情信息传播活动,通过复杂互动关系实现信息增值,已形成价值网络,实现形态跃迁。通过对我国疫情信息传播的历时梳理,发现非典时期、H7N9时期、新冠时期三阶段演变分别对应于价值链、价值矩阵、价值网络三种信息传播形态。将疫情信息传播价值网络解构为行为主体、资源选择、价值活动、效用体系、风险情境和制度规则六个构成要素,并基于六要素探究疫情信息传播价值网络运行机理,发现
【基金项目】
: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的疫情信息公开和通报机制研究”(项目号:SC21A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期间多元主体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疫情信息传播活动,通过复杂互动关系实现信息增值,已形成价值网络,实现形态跃迁。通过对我国疫情信息传播的历时梳理,发现非典时期、H7N9时期、新冠时期三阶段演变分别对应于价值链、价值矩阵、价值网络三种信息传播形态。将疫情信息传播价值网络解构为行为主体、资源选择、价值活动、效用体系、风险情境和制度规则六个构成要素,并基于六要素探究疫情信息传播价值网络运行机理,发现疫情信息传播价值网络中各行为主体处于不同节点位置,且各行为主体投入自身优势资源,在平台异质性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大水漫灌型、促进吸纳型、对话互动型和服务联结型等价值活动类型,最终实现疫情防控治理效能的放大。最后研究提出疫情信息传播价值网络治理策略。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浮式防波堤的消波性能,对防波堤堤前、堤后的波浪情况进行模拟,计算防波堤的消波系数。针对布置于浅水区域波浪环境下的双圆筒型浮式防波堤,采用自研的三维水弹性力学软件THAFTS计算了监测点处在不同周期波浪作用下的消波系数,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防波堤对周期小于6s的波浪能起到较好的消波作用。论文提及的软件可以有效地评估防波堤的消波性能,是浮式防波堤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的重要工具。
本文紧紧围绕艺术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名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质量与效果相匹配"的原则,探索红色文化主题艺术作品思政育人新模式。该文章以期探索艺术的课程思政示范,通过将课堂教学成果进行艺术文化展演和实践活动交流,并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开辟思政育人的艺术传播路径,辐射并推广至其他艺术门类,创新多元思政育人模式。
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旗下所属新媒体矩阵,注重对有效信息的采集、分发和传播,对公众解疑释惑,抚平社会焦虑,体现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大作用。
针对目前常见的考勤模式所面临的代签到和数据集成缓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的在线考勤系统。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考勤的工作效率,并能适应各种场景下的考勤要求,识别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
影响大学生课堂出勤率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并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是提出有效且具针对性的大学生课堂出勤率提升措施的基础。本文从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环境等五个维度提出了共15个影响大学生课堂出勤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atriced’Impacts Croise’s
[目的/意义]信息疫情系统风险及其衍生危害需要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方略,这既是构建大安全格局的应然要求,也是表征风险治理能力的实然体现。[方法/过程]在阐释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信息疫情治理逻辑适恰性的基础上,以全球新冠肺炎信息疫情治理现实为例,基于“病灶点”锚定的逻辑,解构了信息疫情治理在治未病四阶段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信息疫情治理的纾困方略。[结果/结论]在“健康无病态“”欲病未发态“”既病未传态“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些前沿技术。在这些技术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诸如虹膜、视网膜、指纹、步态、人脸识别技术等,由于生物特征极强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能够确保公众信息安全,成为自动身份验证的理想工具,而变得更加流行。在生物识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人脸识别技术,它可以定义为一种基于人类面部特征的技术。
<正>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品中心,作为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品中央商务区艺术品线下体验中心,依托大唐西市集团,致力于艺术品展览销售、质押典当、展示拍卖、鉴定评估、艺术金融服务等相关艺术产业链的发展,打造"艺术+金融+互联网"的文化艺术产业新模式。中心面积共计3000余平方米,拥有不同类型及规模的艺术展厅6个,VIP
目的:通过运用中药汤剂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明确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围绝经期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可选的方案及思路。方法:对42例2021年3月-2022年2月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院区妇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予中药汤剂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
目的 探讨发病4.5~6.0 h超阿替普酶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发病4.5~6.0 h的ACI患者16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和对照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组8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 h、(7±2)d,出院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出入院时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