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粳宁88在宁波市奉化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宁88是宁波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成功的中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秆硬抗倒、灌浆速度快、穗大粒多、根系活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宁波市作单季或双季晚稻种植。经试验对比,产量高于晚粳品种宁81。本文介绍了晚粳宁88在宁波市奉化区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宁88;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浙江宁波;奉化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020-01
  宁88(原名:宁03-88)是宁波市农业技术科学研究院选育成功的中熟晚粳品种,2008年2月通过浙江省审定。2009年奉化区少量引进试种,并逐年扩大推广,至2012年种植面积首超宁81品种,达到4 000 hm2,成为最主要的晚粳品种。宁88栽培总体要求稀播壮秧,匀株密植,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穗肥,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适时搁田后干湿交替,达到青秆黄熟。
  1 种植表现
  1.1 农艺性状
  宁88具有生育期适中、丰产潜力大、米质较优、抗病抗倒、较耐迟栽、单双季兼用等特点,可作单季稻直播或机插,也可作连作晚稻机插或抛秧栽培。奉化区种子管理站试验,作单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43.5 d左右,作双季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55 d左右。分蘖能力中等偏弱,成穗率中等,谷粒饱满,有丰产潜力。灌浆速度快,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谷色黄亮。6月10日左右播种,产量影响不大。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感褐稻虱。奉化区西坞街道作单晚稻试验,株高95 cm,穗长15.6 cm,每穗总粒数120.4粒,每穗实粒数110.4粒,结实率91.1%,千粒重25 g。宁波市区试株高94.5 cm,穗长15.9 cm,每穗总粒数122.5粒,穗实粒数109.8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6.5 g。
  1.2 抗性
  据2005—2006年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宁88叶瘟平均5.25级,穗瘟平均5级,白叶枯病5级。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秀水63,白叶枯病抗性属于中抗。大田试种示范表现清秀抗病,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生。
  1.3 米质
  2004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试验测试中心检测,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0%,透明度二级,胶稠度66 mm,直链淀粉含量16.3%,达部颁NX1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4级标准,2005年达部颁5级标准,米质较好。
  1.4 产量表现
  宁81也是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成功,之前在奉化地区推广多年,年种植面积达666.67 hm2之上。据西坞街道2014年单季栽培对比试验,宁88较宁81有效穗数更多、穗长更长、穗平均总粒数和实粒数更多、增产665.55 kg/hm2,增产幅度达9.24%,宁88丰产潜力优于宁81(表1)。2015年以后宁88推广面积不断扩大,2016—2017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 000 hm2以上。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稀播壮秧
  作单季晚稻栽培,播期为6月5—15日,用种量为37.5~45.0 kg/hm2,秧田播种量450 kg/hm2,秧龄18~22 d;作连晚人工栽培,播种期为6月25—30日,用种量45 kg/hm2左右,秧田播种量375~450 kg/hm2,秧龄25~30 d;作连晚机插或抛秧栽培用种量60~75 kg/hm2,7月5—10日播种,秧龄15~20 d[1]。
  2.2 匀株密植,插足基本苗
  作单季晚稻栽培,插植27万~30万丛/hm2,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作连晚栽培,插植30万~36万丛/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
  2.3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穗肥。总用肥量施纯N单季180~210 kg/hm2、双季180 kg/hm2左右,过磷酸钙345 kg/hm2左右,氯化钾112.5~150.0 kg/hm2,根据苗情生长情况,追施穗肥,以增大穗型,发挥大穗优势[2]。
  2.4 水分管理
  科学水浆管理,插种后灌水护苗,返青后浅水灌溉,分蘖至90%以上,即搁田控苗,实现壮蘖促根。抽穗后干湿交替,灌跑马水,切忌断水过早,以利籽粒灌浆充实,达到秆青谷黄、活秆到老的目的[3]。
  2.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宁88穗型大,稻穗着粒密度高,始穗前后注意预防稻曲病和稻瘟病,用井冈霉素2.25 kg/hm2 三环唑1.5 kg/hm2,兑水防治稻瘟病[4];用48%乐斯本1 500 mL/hm2 脱劲特450~600 mL/hm2(或25%扑虱灵900 g/hm2)兑水喷洒防治稻虱、蚜虫等[5-6]。
  3 参考文献
  [1] 何远斌.优质水稻品种五优1179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9):40-41.
  [2] 白杨.绿色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2):5.
  [3] 金巧玲,姜红.机插水稻增产机理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6):639-642.
  [4] 杨建昌,陈忠辉,杜永.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4):37-41.
  [5] 孙晓瑜,蒋利春.宋子洲.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07(4):38.
  [6] 贾敏,国壮,程小丹,等.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與信息,2007(2):21.
其他文献
摘要 从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发展契机介绍宿松县旱稻种植的条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宿松县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旱稻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旱稻;种植条件;问题;对策;安徽宿松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50-03  为了响应国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大政方针的号召,宿
摘要 “互联网 ”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实践项目“基于B2C模式下的私人定制农膜”为例,介绍了项目实践教学具体内容,分析了实践教学带来的效益,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区域经济;实践教学;高分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摘要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钻石模型的六要素是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主导因素。受区位政治经济环境和行业特性的影响,六要素在不同区域、行业中的主导作用、相互间关系存在差异。经分析得出要素禀赋、市场需求、政府是西藏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关键要素,因而应从此3个方面着手促进集群进程、提升集群效应。  关键词 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动力机制;西藏  中图
摘要 兴义市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同时存在了峰丛和石林,依照Davis的地貌演化序列之说不可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从岩性、构造、潜水面埋深、水文地质方面进行阐述,以说明因素差别才是峰丛和石林同地区分布的原因。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峰丛;石林;因素差别;贵州兴义  中图分类号 P9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17-01  Abstract There h
摘要 本文通过对红国王、橙布加迪、梦幻3个品种的红掌植株进行近7个月的观测,记录相关生长指标,分析3种红掌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3个红掌品种在相同时间段内生长趋势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段高生长和叶片长度、宽度以及叶面积的增长速率均不同,说明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红掌高生长和叶片生长的增长速率不同;红国王高生长量最大,橙布加迪高生长量最小,3个品种红掌的植株高度在2.5~5.0个月增长最快,5个
摘要 2017年7月初,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遭遇50年一遇的大洪水,火龙果园被洪水浸泡24 h以上。涝害后,经过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恢复效果。本文介绍了大棚红肉火龙果的涝害应对措施及效果,以期为火龙果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大棚栽培;涝害;应对措施;广西桂林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106-01  火龙果为
摘要 阐述了花卉苗木的冬季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保持生长环境清洁、清理受病虫害影响的枝条和花叶、翻新土壤、枝干涂抹保护液、喷洒或浇灌无公害药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花卉苗木冬季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卉苗木;病虫害防治;冬季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124-01  冬季,温度下降,部分花卉苗木的地上部分受冻死亡,待翌年气温回升后
摘要 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等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却值得思考。结合近年来基层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基层气象科普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普宣传形式保守、创新不够;二是对气象科普工作支持不够;三是科普展品相对单一、研发欠缺;四是气象科普发布权威性不够。针对以上问题,着重从气象科普融
摘要 为有效防治玉米锈病,筛选出无公害高效防治药剂,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2.5%氟环唑悬浮剂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药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1.62%、79.08%,防效理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30%己唑醇悬浮剂药后14 d防效为68.86%,作为内吸性三唑
摘要 选用7种除草剂对豆薯菟丝子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7 d调查菟丝子防除效果和豆薯叶片药害率,药后15 d调查豆薯块茎药害率。结果表明,30%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菟丝子茎尖防除效果分别达到95.00%和92.50%,对藤茎的防效分别为85.83%和80.83%,但对寄主植物豆薯叶片药害率分别为49.80%和3.72%;50%乙草胺乳油150倍液对菟丝子茎尖防除效果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