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管的影响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t398896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野生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L)增殖、迁移、成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及野生型HIF-1α基因组,分别用MTS法、划痕法、成管法检测前述3组HMVEC-L增殖、迁移、成管的能力,并用Western印迹测定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S法结果显示,野生型HIF-1α基因转染HMVEC-L后明显促进HMVEC-L增殖,与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野生型HIF-1α因组HMVEC-L迁移率分别为(1.09±0.25)%、(8.65±1.03)%及(17.12±1.97)%,其中野生型HIF-1α基因组迁移率最大(P<0.05).成管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野生型HIF-1α因组成管长度分别为(0.34±0.07)、(0.90±0.16)、(1.76±0.09) mm/视野,其中野生型HIF-1α基因组成管长度最长(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物理低氧组、野生型HIF-1α基因组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野生型HIF-1α基因组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均为P<0.05).结论 野生型HIF-1α基因能在体外促进HMVEC-L增殖、迁移、管样形成,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血管新生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动物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变化及头颅骨中的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评价云南白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诱导骨破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小鼠72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白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云南白药治疗组在小鼠两耳中间颅顶至枕部骨的骨上,接种P.g 1×108 cfu/ml,200μl,分2次隔日注射,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时云南白药治疗组在建
目的 研究锌指蛋白36(ZFP36)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32例维吾尔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表型资料.在48例维吾尔族肥胖人群中测序筛查ZFP36基因功能区的变异位点,选取代表性变异位点.应用TaqMan-PCR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基因型鉴定及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 ZFP36基因rs3746083位点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在
期刊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化学性缺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增殖的改善作用并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处理HPASMC,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细胞模型.在CoCl2处理前,用硫氢化钠(NaHS,H2S的供体)预处理30 min,检测细胞存活率、胞内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培养基中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结果 HPA
目的 探讨低浓度活性氧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增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分别用低浓度(10、20和30 μmol/L)过氧化氢(H2O2)干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结果 低浓度H2O2干预SH-SY5Y细胞24 h后,10 μmol/L H2O2组、20 μmol/L H2O2组和30
目的 构建并鉴定既能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早期区域1A(E1A)基因,又能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引导入钠碘转染体(hNI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感染病毒前自身GFAP和端粒酶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PCR扩增获得hTERT启动子、GFAP启动子及h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