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指导方法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加工再创作。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回顾平时的朗读教学实践,我浅谈一下心得:
  一、激发兴趣,入文朗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学生有了兴趣,应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陶行知语)如果上课伊始就能生动鲜明、引人入胜,便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课文,学课文。例如教学《燕子》时,我先播放歌曲《小燕子》,再问大家听过这首歌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可爱的小燕子,在同学们的印象中,燕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自由说,然后我揭题:“这歌声仿佛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带到我们身边来,你们想对燕子有更深入地认识吗?”这样的“揭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书开始读起来了,这对朗读教学的进一步指导是很有好处的。
  二、巧设问题,延伸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外,还要让学生培养语感。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顺、读正确,然后再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如指导读《荷花》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我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读:①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几种优美姿态?②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荷花各种姿态的不同?孩子们有的有的说“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说“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不同……这样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不仅指导学生读一段话,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文章的方法;既体现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创设情境,深情朗读
  有感情朗读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再次体现。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再加上有时和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朗读教学中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伤的……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读出文章的意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媒体渲染情境、故事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如指导学生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课文所写的内容感受较少,教学时,播放电影《生活的颤音》中的一段音乐,放给学生听,小提琴哀婉的旋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大家仿佛置身于长安街上泣不成声的人群中,整个教室沉浸在悲哀之中。此时,课文的语言似乎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朗读的语调、速度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得恰如其分。这样训练,不但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背景,而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内心体验;不但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想象能力。
  四、抓住语句,重点品读
  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写人的文章,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又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语句,对于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品质,是非常有益的。
  如《可贵的沉默》一课,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写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然后找出体现孩子们情感两次起伏的语句,如“‘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祝贺了”“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等。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融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欢乐、自信的心情到后来内疚、后悔的心情,最后当孩子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如释重负的语气。
  五、巧用评价,引导朗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读的反馈。因此,检测学生读,并对读进行评价可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朗读的评价大体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所反馈的信息,与训练目标进行比较,得到目标差距信息,再将差距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输送给学生,并启发学生调整原有信息,逐步缩小原有信息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由此看来,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如教学《检阅》中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时,学生读起来速度偏慢,而且语调一致。教师可适当评价引导:“看来这些小伙子表现得并不怎样嘛!观众的称赞也是言不由衷啊,要不你们怎么读得有气无力的?当有人表现得非常棒而你又是发自内心地由衷称赞时你会怎么说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终于领悟到了读好的秘诀。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掌握有效的感情朗读指导方法,领悟基本的朗读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无可避免的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给中学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多媒体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计算机,VCD,录音录像,投影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之美和文章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体会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  第2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樟树的外形特点以及樟树的高贵品质。2、对比宋庆龄和樟树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评价设计(习题或表现任务):  达成目标1、通过文中的关联词理解、填空得出樟树的外形美和内在品质,从而联系到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  达成目标2、出示宋
期刊
ГИЛ32—0.15型和ГИЛ42—0.3型振动筛是在ГИЛ32型和ГИЛ42型振动筛的基础上改进后制造的。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和新型筛机的主要特点,指出改进
【摘 要】 公安院校一直以来也很注重案例教学法,但是公安行业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更注重学员的思维能力,毕竟公安警察面对的行业对象是以人为主,因此要想完成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具有及其敏锐的思维能力,及时拓展侦查思路、发现侦查方向,就不能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案比案。笔者所研究的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法模式,就是在传统案例教学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员在整个
世间总有些事物不是那么惊艳唯美,让你一见钟情,而是需要你不断探索、琢磨,耐心揭开它貌似平凡的表象,才能获得繁星般璀璨的内里。而一旦你喜欢上它隐藏的美好,就会为曾经的
研究了掺杂CdS纳米粒子的有机聚合物体系的光折变效应,体系中以CdS纳米粒子为光敏剂,聚乙烯咔唑(PVK)为载流子输运剂,4-(4-硝基苯偶氮)苯胺染料(DO3)为非线性生色团,9-乙基咔
测量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手术后人眼的单色像差。并根据术后症状,将所有数据分类为视物星芒状组、单眼复视组、视物雾状组和参考组。视物星芒状组和视物雾状组的
语文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跟人交流需要语文,就连写写小广告也需要语文。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生活,因为语文中富有浓浓的生活味,只是需要我们善加利用生活,一点一点地把它挖出来。那么,如何挖掘语文的生活味呢?  一、抓住本地特色,有助于阅读理解  (一)借方言释词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多,阅读量也较少。那么,低年级学生怎么理解字词呢?有时
期刊
这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幼儿又 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使孩子有阅读的兴趣、自我阅读的能力,就成了我园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大脑就象被重新整理与安排,外表的记忆力和反应力增强,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
期刊
我们通过文本学习语言,文本便是我们先要读懂的。要想读懂文本,首先我们就必须先理解文本的语言,对文本有深入的体会。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朗读指导往往过于生硬,不得其法。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而不能真正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这样的朗读效果常会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我想,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中的语言,还原文中的形象或情景,与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