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办学培养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存在实质性障碍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和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近年来,装备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出现了较大的供需矛盾。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升以及国家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视,高技能人才缺乏的局面将更加日益突出。主要存在以下现状:一是企业和院校培养方面都出现过断档和轻视,造成了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二是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产生脱节,学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三是校企联合办学存在实质性困难。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时缺少宏观调控
  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末,我们刚刚摆脱长期闭关自守,面对技术落后、生产力落后局面,为解决温饱问题,为快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绝大多数行业企业都是通过引进或购买进口设备、进口生产线来快速满足巨大市场需求以及弥补国内装备制造业落后的局面。期间,除装备制造业外,各个产业和行业都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好象淡忘了装备制造业的存在和重要性。一定时期内很大程度上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行业内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全国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和各行各业的高精度设备的维修使用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缺乏局面,绝大多数企业很难找到真才实学的高技能人才。至今很多大学生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又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出现了很大的人才结构性矛盾。
  
  2.职业院校自身存在不可逾越的实质性困难
  受多年来各种政策和形式的影响及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造成近年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自身受生存的压力不得已追求办学规模,受社会追求学历的不良影响,不得已追求办学层次提升或改校名。教学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设置不实用,授课形式太教条、太死板,而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更是无法保证。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好的实习教师、场地和设施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想安排学生到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企业实习,企业根本不愿接收,而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熟练型的企业实习又只能充当劳动力,工作单调又学不到技能,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学生为了就业而就业,为了生存而就业,最后只能到劳动密集型或技术熟练型企业充当劳动力,影响学校的声望,影响了学生的技术前途。近年来,国家及教育职能部门发现和重视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并规定、甚至考核有关职业院校要与企业联合办学,来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但落到实处却非常困难。
  
  3.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方面都存在实质性的困难
  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但离不开自身的吃饭问题、效益问题、发展问题。而企业是为了生产产品,追求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由于产品精度高、工艺复杂,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顶岗和胜任,因此即使学院给予企业费用,企业也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锻炼,害怕造成设备损坏、工具消耗、产品废品、降低效率等。另一方面,双方各自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很难接轨,在教学形式、学生管理、安全等等方面都存在障碍。
  
  三、解决建议
  
  1.正确定义高技能人才,不断探索培养途径和方法
  本世纪初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高度,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也是人才,是其他人才不可替代的人才”。从目前市场供需缺口看,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业体会到,培养一个真正的高技能人才比培养一个博士生所需的时间还长、难度还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来?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行动上缺少应有的政策和措施。
  (1)首先分析什么样的人才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什么知识和什么技能?与学历教育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有什么区别和对应?与职业教育中的高级工、中级工有何不同?与一般劳动力、操作工、技术熟练工、能工巧匠、技师、高级技师有何区别?从目前人才结构和市场需求看,在人才层次上至少对应学历教育的研究生以上,在技能类型上具备技师以上。但目前看,学院多了、学生多了,各种高级证、技能证、技师证多了,但装备制造业企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却从学校中找不到了。
  (2)其次分析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目前看,学历教育中的专科以上人才根本不具备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主观思想意识上也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人行业。而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也是在不得已追求规模、层次和学历,技能不扎实、缺乏生产实践的锤炼,与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差距巨大。纵横比较、借鉴、分析国内外科研技术发展过程证明,任何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都要经过充分的实践检验和高技能人才实施。更何况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加需要生产实践的反复锤炼,才有可能培养出来。实践证明,在目前社会形式和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下,在不具备技术含量型产训结合条件的院校自身或与不具备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的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联合办学,很难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因此应该重视加强院校自身实训、产训和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探索改革培养途径。
  
  2.加强宏观及微观调控
  实践证明,无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市场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长的后显性,更应该是百年大计,更应该加强调控。
  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闭关自守期间,不尊重知识、不重视教育、不尊重国情,造成知识匮乏、科研技术落后。上世纪末本世纪处以来,过度追求学历教育学历层次和规模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出现严重的人才结构矛盾。然后的一哄而上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层次、不求特色,顾此失彼。
  因此,国家要加大调控力度,加强对各产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的调研,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调控,加强对重点职业院校扶持和监管的力度,使部分优秀职业院校能够摆脱临时行为,达到健康良性发展。
  
  3.职业院校应加强实训、产训基地建设
  目前职业教育中,无论是中级的、高级的、技师的,还是学院的,国内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受生存的竞争压力,都在追求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教学形式雷同、教学无特色,学生实训、产训落不到实处。在数量与质量上、生存和发展上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与现实需求和现实条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应结合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设施和条件,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分出类型:一部分按劳动力培养,一部分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熟练型培养,一部分按高级技术工培养,最优秀的部分按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区别培养方法和方式,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质量。
  另外,在目前校企联合办学很难达到实质性联合情况下,院校应切实加强自身实习教师能力及实训、产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基本功训练、提高技能;保证产训结合、减少消耗性训练;保证产训数量、提高技能技巧;保证产训种类、锤炼综合技术;达到既能培养学生,又能生产产品。通过产训锤炼,筛选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CAXA实体设计"是我国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设计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尤其在中职学生的教学中运用更为广泛。因为在原有三维设计软件特有的特征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