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的孩子怎么过寒假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眼欲穿盼寒假,寒假到了又大喊无聊,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在很多孩子陷入假期疲劳中。今年你的寒假怎么过?是应接不暇的辅导班,还是每天跟电视厮守在一起?是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自己当家,还是跟家人一起共度温馨时光?好了,与其在烦如何过寒假,不如先看看国外的孩子是如何过寒假的吧!
  美国孩子:假期只要放松就好
  美国学生寒假的“任务”主要就是“玩好”(引来中国孩子一片艳羡)。在美国家长看来,1到12岁的孩子可以少学些知识,但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分辨是非,而假期聚会和party就是一个训练与他人交往的好机会。因此在美国,学生一般没有参加课外培训班的习惯,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活动:
  各种各样的俱乐部 假期中,孩子们自己会组成一些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有棒球俱乐部、垒球俱乐部、橄榄球俱乐部等,他们会请来一些教练,成群结伴地出去游玩。
  亲子读书 在寒假,图书馆会组织家长和孩子去进行一些亲子读书活动,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家庭旅游 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父母会带孩子到各地去游玩。
  参加冬令营活动 美国的冬令营活动特别繁多,种类也很复杂,并且分得特别细。有网球、游泳、野外求生、小记者、农场冬令营等等。例如,农场冬令营就是去农场,住在农民家里,帮助他们干体力活。这些冬令营活动都特别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对于美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放假是最轻松的时候,没有什么负担,也没有什么顾忌,只要在那开开心心玩就行了。而这样的玩,恰恰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虽然说,美国的学生没有寒假作业,但是他们都注重阅读。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用来读书是他们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还特别举办有奖读书活动。假期初始,孩子们领一张读书计时表,要求每天读书半个小时,或者听大人读书半个小时。到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计时表填满了,就可以领到一份可爱的奖品。
  英国孩子:打工积累社会经验
  英国的寒假放假时间一般就是圣诞节的1周,以及2月份的1周假期。这两段时间都是英国人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在一起庆祝新年。
  课程类补习班在英国不是特别普遍,家长一般不会强迫学生去上补习班。并且因为请家教价格昂贵,一般的家庭也不会给孩子请家教。而富有的家庭给孩子请的家教,多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只有一些课业特别差、赶不上学校进度的学生,才会在寒假上补习班。
  所以,英国的学生们一般就是参加家庭聚会,出去游玩。英国的孩子在寒假也可能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家庭互换居住,到对方的家里去住,去当地旅游,让孩子们融入当地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当地语言、习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学生通常会用假期的时间打工或者实习。这些假期工作既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提高毕业后获得工作的概率。小学生的假期工作以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工作为主,包括帮助父母擦汽车、为邻居剪草坪、在社区内送报纸等等。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而在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学生忙碌的身影。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而且具体的工作使他们变得自信、成熟。
  英国学校也非常重视阅读,因而在寒假期间,会布置一定(依据孩子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别)的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读书后要撰写上千字的读书报告。
  德国孩子:去农庄亲近大自然
  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称得上休假的“冠军”。学生的假期更多,德国学生每年享受的各类假日加起来约有150天(包括寒假)。学生的假期也是以“旅游”为主,主要活动就是去农庄亲近自然。
  一日游性质的外出旅行是德国中小学生参加较多的旅行活动。这些活动大都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地点一般选择在自然公园、牧场、农庄或风景区。组织这类活动时,学校出动的老师很多,除了班级负责老师及有关学科的专业老师外,还配有专门的医生,以保障师生的安全。
  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不仅让德国学生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放松,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日本孩子:假期也上补习班
  日本学校的假期一般为每年3次:寒假、暑假和春假。
  日本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称为“部活动”。假期中的“部活动”又以体育类的“部活动”为多,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田径、棒球、排球、足球、网球、游泳、弓道、剑道等。
  除了“部活动”以外,日本学生在假期还喜欢去修学旅行。修学旅行以学习为目的,学生更容易从旅行中学到知识。日本的修学旅行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被细分成若干类别。比如历史学习,主要通过参观历史遗迹来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东京等地,因为这些地方古迹非常多。此外,还有体验大自然的森林修学旅行和农业修学旅行等。
  当然和中国一样,利用假期上补习班的日本学生也大有人在。由于日本学校实行“快乐教育”,为中小学生减负,从而导致日本教育水平整体下降。家长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课外辅导机构(称为“塾”)。据统计,目前日本全国这种课外培训机构数量已经多达50000家,培训项目几乎涵盖了学校的所有课程。因此,很多日本孩子也像中国孩子一样,假期在补习班度过。(何鑫华整理)
其他文献
老人不渴也应喝点水  撰文/松明  最近一段时间,退休后的老刘迷上了麻将,一坐在台子上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动,说是上厕所会把好运给流掉。于是,老刘严格控制自己的饮水量。白天他不到渴得实在受不了时不会喝水,晚上又怕想上厕所影响睡眠,因而吃过晚饭就不再饮水。如此这般过了一些时日,平时看上去挺健康的老刘会因突然心肌梗塞而撒手人寰。  步入花甲以后的老人,体内水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呈现慢性脱水现象。如
期刊
“过劳死”正在悄悄地逼近一个又一个中青年精英———  2004年4月,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停,在跑步机上突然辞世;  2004年11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在上海病逝,年仅38岁。  近年来,英年早逝的还有: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小说家路遥、王小波,音乐家施光南,数学家张广厚、罗健,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聪…
期刊
结节性多动脉炎何处可治    电话记录:最近,我发现小腿和前臂的两侧部位出现水疱和紫癜等症状,并且不对称,有时还伴有低热以及关节痛、肌痛等不适。医生说这是结节性多动脉炎,要我到专科门诊就治。请推荐相关医院。上海读者 吴齐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由于多种组织脏器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早期以不典型的全身症状为多见,也可以某一系统或脏器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本病的病程
期刊
1、 “将军肚”早现。30岁—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 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头都有一大堆脱发,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 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 性能力下降。中年男子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
期刊
脑力的过劳    孙先生,终年38岁,生前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拼命地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00万元的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奥迪A6”轿车。然而,这“三个一”的目标尚未达到,却提前得到了一张“出血性中风”的死亡证明。  孙先生生前非常敬业,销售业绩多年来都位列公司第一。他总是加班到深夜,研究产品的性能、质量,为一次次的谈判;准备充分的材料;或者常年四处奔波,寻找
期刊
问:我是一个六十开外的老人,每当天气由炎热转变成凉爽时,两条老腿就犯病,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我知道自己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不知有无防对策?上海读者江晨荣  答:人的膝关节是个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易老化的,往往会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膝关节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退行性病变,随之而发生关节及周围
期刊
因为“墙角”和“墙脚”语音相同且同属墙体的一部分,所以在日常使用中,出错率比较高。  要想在平时使用中厘清正误,尤其是对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的学生来说,还得从“墙角”和“墙脚”的本义上加以分析。“墙角”指的是两墙相交的地方,“墙脚”则是指墙根。拆墙脚(角)的意思就是要拆人家的台,从根本上给人造成困难或障碍。那么,同样是墙体的一部分,摧毁哪一部分更容易对墙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呢?当然就是墙根了,也就是“墙
期刊
问题解读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大量新信息、新观念不断冲击,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孩子教育的需要。由于社会历史的种种原因,家庭教育的低效甚至缺失,与学校教育无法形成合力。因此,争取影响学生成长中的关键力量——家庭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008年以来,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家委会建设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家校共管模式”“家校沟通模式”“家校共育模式”三大模
期刊
“打水”“打鱼”“打票”,它们为何都用“打”?平常大家这样说惯了,习以为常,因此很少人提这样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偏又问起这个呢?这是课堂上讲“插科打诨”这个成语时引出的。  有教师对学生解释说,“科”是“传统戏剧中角色的动作”,“插科”就是演员在演出中即兴插入的动作;“诨”是“诙谐有趣令人发笑的话”,“打诨”就是演员在演出中即兴插入的令人发笑的话。总起来,“插科打诨”就是“演剧时掺入诙谐之语和滑稽动
期刊
近日《江南时报》A8版有一条励志性的标题,“半身瘫痪,无法握稳手术刀——他不放弃当医生梦”。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想一探究竟,一睹为快。然而文章开头的一句话,让我大惑不解:“身患痉挛性截瘫,走路比常人慢三四倍,手不受控制地不停颤抖……他的事迹,堪称中国版的‘贝多芬’。”  短短不足百余字,却出现了语言上的严重差错——“走路比常人慢三四倍”。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走路自有一般速度,且大人、小孩、姑娘、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