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CTVE)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马家沟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胶囊内镜和小肠CTVE检查的57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

CTVE与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与89.5%,P=0.719)。CTVE与胶囊内镜诊断非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7%与89.3%,P=0.040)。CTVE对占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3.1%,胶囊内镜为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结论

胶囊内镜和CTVE均为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均有助于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占位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对判断小肠占位病变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能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

其他文献
血钠紊乱是危重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预后不良、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浆渗透压变化在血钠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处置过程均起关键作用,低钠和高钠血症临床诊断必须评估患者容量状态。血钠紊乱病因复杂,临床处置细节要求高,处置不当会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仔细评估,动态密切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许多电解质在细胞跨膜动作电位中起重要作用。电解质紊乱可改变心脏的离子电流动力学,根据变化可以促进心律失常或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回顾了电解质紊乱的致病机制、电生理改变、心电图表现和临床后果。
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关于成年人卒中恢复期康复治疗的最佳临床实践的概要。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其以往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名,并通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AHA手稿监督委员会批准。专家组通过计算机检索截止到2014年的医学文献,对有关成年人卒中的论文进行了回顾。在AHA框架背景下对证据进行组织,根据AH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3'-非翻译区rs4846049 G/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39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7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病例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型分别为268例和12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直接测序法
丹毒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感染性皮肤病,多由A组B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少见部位、复发性和难治型丹毒近年屡有文献报道,其中少见部位丹毒因发病机制特殊,常规丹毒的防治疗效甚微。丹毒患者合并症多而复杂,手术治疗造成脉管损伤以及术后的放化疗等使得丹毒易复发,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耐药菌的出现等,导致难治型丹毒。各型丹毒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引起了单纯青霉素类抗生素疗效不佳等诸多问题。因此,阐述各型丹毒的发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不同发病部位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因此,针对异常基因、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为晚期黑素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人最常见的黑素瘤是肢端型,该型黑素瘤中最常见的异常基因是c-kit基因。针对c-kit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黑素瘤方面已有较多体外研究及临床观察。主要介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受体
皮肤光老化是由环境因素,尤其是紫外线长期照射引起皮肤外观的改变,影响美观并与多种皮肤病相关,甚至成为皮肤癌前病变、皮肤癌等潜在危险因素而受到高度关注。除药物、整形外科手术及填充剂等治疗以外,光电治疗技术已广泛用于皮肤光老化的治疗,其疗效确切、操作省时、损伤小而成为皮肤光老化治疗最重要的方法。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患者发展为Charcot足(CN)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诊断的20例糖尿病Charcot足患者(CN组)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诊断为糖尿病足单发神经性溃疡(NU)且随访至2014年6月无足部畸形改变的58例患者(NU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分布、足部X线
目的研究甲磺酸去铁胺对脑出血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集经满城区医院CT确诊、发病18 h以内的脑出血患者。对于纳入研究队列的患者,随机分为去铁胺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础支持疗法基本相同,去铁胺组患者静脉输注甲磺酸去铁胺。收集患者入院时头颅CT和神经病学量表(NIHSS量表、GCS量表等)评分。1年后随访,应用改良RANKIN (mR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目的颈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公认为医治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最为有效的方法。该术式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由日本学者发明并改良。随着当代医疗器械的高科技革新,微创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也日亦趋向微创化、精准化、多元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兴趣不断增加,相关临床及基础方面的研究亦是层出不穷。我们就近年来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探讨该术式的